1、冕是古代帝王、诸侯等所戴的礼帽,在圆帽子上面有长方形的盖子,表示天圆地方,盖子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这些小圆玉被称为( )
A.钰 B.旒(liú) C.璋 D.璜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到黄侃,人们多半会想到他的趣闻逸事,虽然知道他是国学大师,但对其学问多半 ,对其人生意义毫不关心,而多津津乐道于他的“故事”:人们把他的存在当作 了。从当时到现在,了解他二三事的人仍只是把他当作“疯子”一类的天才型学人而 。
A.愿闻其详 谈吐 置之度外
B.语焉不详 谈资 一笑置之
C.愿闻其详 谈资 置之度外
D.语焉不详 谈吐 一笑置之
3、下面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混淆(xiáo) 模样(mó) 濒临绝境(bīn) 并行不悖(bèi)
B.徜徉(cháng) 包庇(bì) 心潮澎湃(bài) 步履蹒跚(pán)
C.贮藏(zhù) 鞭笞(chī) 瞠目结舌(chēng) 解甲归田(jiě)
D.稳操胜券(juàn) 机械(jiè) 破绽百出(zhàn) 伺机报复(sì)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桅杆(wéi) 窸窣(sū) 陇首(lǒng) 秋风袅袅(niǎo)
B.冉冉(rǎn) 漂泊(pō) 橘颂(jú) 不落言筌(quán)
C.焦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ān) 接踵而至(zhǒnɡ)
D.征戍(shù) 涔阳(qín) 褐色(hè) 心有余悸(j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②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鉴、互促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③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的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④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于“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⑤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实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的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⑥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
B.“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合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实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这是本文论证的立足点。
B.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C.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肯定了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D.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这一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固执地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
C.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又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两句以形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感叹。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追述了前朝冒然出兵,战败而归的史实。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滁人老少相扶、相随游山的热闹场景。
8、(1)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小舟轻楫,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4)忧心烈烈,___________。(《诗经•采薇》)
(5)于其身也,__________ ,惑矣。(韩愈《师说》)
(6)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____。(《诸子喻山水》)
(7)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8)烟销日出不见人,___________。(柳宗元《渔翁》)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古代贬谪之地往往环境艰苦,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这样描述谪居浔阳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古代诗人多有对“乐”的独到体会。欧阳修贬滁州,于山林间感慨“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初道士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其名、字、号都出自《庄子·逍遥游》。其名与号出自“__________________”,其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
(4)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__,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论语》)
(5)花谢花飞花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絮轻沾扑绣帘。(《红楼梦·葬花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狐 鼠
洪咨夔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①。
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吏鹜肥如瓠②,民鱼烂欲糜。
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③诗。
【注】①九逵,指都城的大道。②鹜,鸭子;瓠,胡芦。③“素丝”指士大夫正直、节俭、清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狐鼠”本意是指城墙上之狐,土地庙之鼠,诗开篇从狐鼠落笔,又以此二字为题,点明诗的主旨在于讽刺满朝的贪官污吏。
B.首联描绘了一幅虎狼当道的图景。作者以“狐鼠”对“虎蛇”,不仅对仗工整,且用意深长,引出下文,传达出心中的忧愤。
C.颔联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官吏尽情搜刮的狰狞面目。“天有眼”“地无皮”都是前人陈语,诗人顺手拈来,属对工整,如同己出。
D.尾联“谁敢问”三字道出了人民愤怒的心声,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空想素丝诗”直指时弊,仅道尽了人民的失望之情。
【2】钱锺书《宋诗选注》说:“也许宋代一切讥刺朝政的诗里,要算这一首骂得最淋漓痛快、概括周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讥刺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骠骑将军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骠骑将军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会,当斩,赎为庶人。骠骑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其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天子闻之,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浑邪王神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诣行在所,尽将其余众渡河,降者号称十万。于是天子嘉骠骑之功曰:“骠骑将军去病诛駻,降异国之王三十二人。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咸怀集服,河塞庶几无患,幸既永绥矣。以千七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骠骑出代郡,大将军出定襄。大将军纵五千骑往当匈奴。骠骑将军车重与大将军等,出代、右北平千余里,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获屯头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八十三人,封狼居胥,禅于姑衍。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注】余弃梁肉而士有饥者。骠骑将军元狩六年卒,天子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有删节)
【注】重车:辎重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B.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C.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D.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狩:汉武帝的年号。年号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称呼皇帝,“元狩”即是如此。
B.陇西:古代指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的地方。古人常以西为右,所以又称陇右。
C.乘传:“传”指驿站或者驿站备用的车驾。“乘传”有乘坐驿车、奉命出使等意思。
D.封、禅:通常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筑土为坛以祭天曰“封”,祭地曰“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去病能征善战,功勋卓著。他带领八百轻骑奋勇杀敌而被封冠军侯;后来大破匈奴,平定河塞,封狼居胥,立下赫赫战功。
B.霍去病作战勇猛,果敢善断。他迎浑邪王等人降汉,察觉匈奴内部生变,果断驰入敌营斩杀欲逃者,令浑邪王率众渡河前往行在所。
C.霍去病舍家报国,气概豪迈。汉武帝为他建造宅邸,他却说匈奴还没有被消灭,无心考虑家事,由此汉武帝更器重和喜爱他。
D.霍去病注重战略,不拘古法。汉武帝曾经想要教他孙吴兵法,但是他却认为作战要注重方法策略,不一定非要学习古代兵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2)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咸怀集服,河塞庶几无患,幸既永绥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火车站自动取票机前面的队伍很长,一个女孩子好像快误了火车,她跑到第一排焦急地和最前面的小哥哥说:“可以让我先取票么? 我火车快误了。”小哥哥说:“好,一会慢点跑,小心摔倒。”然后让出了位置,自己走到了队伍最后面重新排队。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不少于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