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jī 褒贬分明Bāo 龙吟凤哕huì 譬喻pì
B.诓骗kuāng 如法炮制páo 即物起兴 xīng 招徕lái
C.气氛fèn 千里迢迢tiáo 镶嵌 qiàn 诘难jié
D.周匝zā 蜿wān蜒yán 犀利xī 脂粉奁li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管春寒料峭,但热火朝天的人们还是额头冒汗。
B. 里应外合,国无宁日的清朝末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C. 每年的今天,从全国各地特意来韶山参观的人都络绎不绝。
D. 冬天的海南,游人如织,彼此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 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4、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A.沟壑(hè) 羁绊(pàn) 熠熠生辉(yì) 不修边福(fú)
B.寒噤(jìn) 岐途(qí) 暴风骤雨(zhòu) 棱角分明(líng)
C.驰骋(chěng) 蜿蜒(wān) 瞬息万变(shùn) 强词夺理(qiǎng)
D.斡旋(wò) 蓦然(mù) 大煞风景(shā) 振耳欲聋(zhèn)
5、阅读下列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默写古诗文。
①觉鸬鹚毛色下, 。
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② 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③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忽见陌头杨柳色, 。(王昌龄《闺怨》)
⑤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林则徐 自题联)
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7、喜欢住在高高的树上。它们通常白天不出现,在距离蛛网一段距离处,有一个很隐蔽的场所,那是用叶片和丝线卷成的,白天他们就躲在那里面休息。年轻的A喜欢在清晨、傍晚和夜间守在蛛网中心。而老A呢,早在天亮之前就藏到居所里享福去了。法布尔通过长期观察得知,老A在蛛网中心有一根丝一直通到它隐居的地方。用一条后腿的顶端连着通往蛛网中心那根长丝线,接收蛛网上虫子的震动。
(1)文段中的A是_____(昆虫)。
(2)文段中的A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判定它们的网是否捕捉到猎物。
8、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1】下列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2】划横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诗歌体现了怎样的物候现象?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原因。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十四五岁的你,已经走出童年的幼稚;十四五岁的季节,是多梦的季节;你十四五岁的天空,也许是阳光明媚,也许是星光璀璨,也许是……
要求:
(1)请以“十四/五岁的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2)文体除诗歌剧本外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