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文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空间顺序,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B.古代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古代汉语中没有量词,且都是数词放在名词后。

    C.《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石壕吏》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D.《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讽刺小说,塑造了八股制度下众多的“儒林人士”。其中有一类看似风雅,实则内心扭曲的伪名士,比如杜少卿和牛浦郎。

  • 2、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B.蝉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蝉家族的祸害是纳。

    C.螳螂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螳螂只捕食其他昆虫。

    D.《昆虫记》中,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短身燕尼礼服。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 3、【字词迷宫】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易错字音

    易错字

    成语

    文学名人

    ①要(sài)

    然(qiǎo)

    首(qiào)

    ④萧洒

    ⑤窜改

    ⑥溃退

    ⑦深痛疾(è)

    ⑧震聋发聩

    精竭虑(dān)

    道元(lì)

    (hào)

    (yuè)

    A.①④⑦⑩

    B.①⑥⑨

    C.②⑤⑧

    D.③⑤⑦

  • 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鸢飞天者(鸟叫)/不见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B.至于夏水陵(冲上、漫上)/属凄异(延长)

    C.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徙倚欲何依(徘徊)

    D.竞跃(指鱼)/ 乘御风(飞奔的马)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结合全词,分析词人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领悟中传达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4)人在青少年时不努力,到了老年只能悲伤叹息了,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用《长歌行》中的句子填空)

    (5)默写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文段一

    A一共有十六条长达六七百尺的铁索横跨在河的两岸,铁索两端都钉在两岸的岩石之下。桥面铺了厚木板,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堡有个敌军的机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谁会想到红军会发疯地用几条光光的铁索过桥呢?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文段二

    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扎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1)文段一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文段中“A”是____________

    (2)文段二出自____________(国家)昆虫学家____________的《昆虫记》,文段中的“它”是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阕冰雪诗千秋家国心(节选)

    刘绪义

    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冰雪不是寒冷的代名词,而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②冰雪诗词到了隋唐,呈现出最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冰雪为伴守关山”的家国情怀。《全唐诗》收录边塞诗多达两千余首,其中数百位诗人都写到边关的雪。

    ③唐代边塞诗构成一种以汉为唐、以雪为美的文化景观,西域的沙漠、暴风、冰天、飞雪在诗人笔下淡化了荒凉与苦寒,代之以雄浑与壮美,彰显出大唐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朝气蓬勃的活力,凝聚着一种令人神往的时代精神。如杨炯《从军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书写两军交战时大雪漫天,军旗黯淡模糊,朔风呼啸,夹杂着金鼓之声,紧凑有力地烘托出战争气氛。王维《陇西行》中“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以关山雪景收止,更显镇定和自信。

    ④许多边塞诗就是通过冰雪景象来写战场的恶劣,来达到张扬将士们不畏艰险,誓死拼杀的英勇豪气。如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先写雪山孤城,极写边关荒凉孤寂,叙写将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壮志和万丈豪情。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开篇浓墨重彩地叙写“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将风雪刺骨的北地严寒形诸纸上,为展现将士团结一心毫不慌乱的战斗热情作铺垫。边塞艰苦环境愈加激发诗人的豪情壮志。关山飞雪、烽火塞鸿,边地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背景下正是“冰雪为伴守关山”的家国情怀。

    ⑤如果说“冰雪为伴守关山”是能够亲历边塞的唐人实现家国情怀的血性概括,那么,“铁马冰河入梦来”则是渴望收复山河而不得的宋人梦魂里澎湃着的一股爱国激情。

    ⑥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的陆游身处两宋交替的紧张局势,一生志业就在收复旧山河。他和黄庭竖“在北思江山,如怀冰雪颜”一样,“南望王师又一年”,留下了许多媲美大唐边塞诗的爱国诗篇。其中以《书愤五首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最令人荡气回肠。虽然诗人无法实现“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梦想,在荒凉孤村的夜晚,铁马冰河只能在梦中出现,空有一腔抱负而不能施展,但是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病痛缠身的诗人,保家卫国之心至死不渝,焉能不令人敬佩?

    ⑦南宋另一位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志业也是“恢复”,同样寄情冰雪。“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这冰雪就是他满满的爱国情。至于他的《生查子》词十二首,有一半引雪入诗:“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高人千丈崖,千古储冰雪”。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写诗不多,然而,冰雪诗中依然可见他抗敌报国的崇高志节:“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正气歌》)正是这种不屈的精神激励起无数中华儿女路冰厉雪。中华民族不屈的冰雪奇质历经千年冰雪的洗礼,随着时代的发展,愈焕发出新的伟力,长津湖那一支“冰雕连”就是一块无字的史诗巨碑。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2月21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冰雪诗词有一种特别的温度,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B.唐代的冰雪诗就是边塞诗,根源于唐代以汉为唐,以雪为美的文化观念。

    C.第4段中引用的王昌龄和卢汝弼的诗歌都通过冰雪景象来写战场的恶劣,张扬了将士们不畏艰险、誓死拼杀的英勇豪气。

    D.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志业“恢复”,寄情冰雪,冰雪里满溢着他的爱国情。

    【2】唐、宋两代的冰雪诗词有什么不同的内涵和特征?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写作。

    题目:做好自己。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3)文中涉及到的真实的人民,请用笔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