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内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天朝田亩制度》中写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C.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

    D.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分配

  • 2、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此次会议(    

    A.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B.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C.注重提高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D.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 3、根据下表的统计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我国近代工业企业数量

    资本总额

    工人总数

    1913年

    698家

    33082万元

    27万人

    1920年

    1759家

    50062万元

    56万人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B.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了新气象

    C.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D.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 4、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以下哪一个官名不是唐代三省的名称(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务省

  • 5、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抵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 6、2006年河北灵寿农民王三妮自铸“告别田赋鼎”,铜鼎铭文560字,记农业税废止事,“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告别田赋鼎”的铸造(     

    A.标志着农业税的取消

    B.反映了粮食产量提高

    C.记述了田赋征收历史

    D.传颂了国家惠农政策

  • 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工业三年计划》,加快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计划的实施(       

    A.主要为围剿中共革命根据地

    B.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

  • 8、隋朝时,政府在黄河沿岸修建了许多粮仓,著名的有兴洛仓(今河南郑州巩义河洛镇)回洛仓(今河南洛阳小李村)黎阳仓(今河南浚县大伾山北)广通仓(今陕西华阴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处)河阳仓(今黄河北岸孟县南)常平仓(今河南三门峡西)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这些粮仓的设置意在

    A.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

    B.发展大运河商品经济

    C.加强南北方经济联系

    D.救济黄河流域的灾民

  • 9、三线建设一般循着“迁建”、“包建”、“新建”三种方式,着眼点“是增强国防工业支持大规模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沿袭和发展了建立根据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内地建成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表明三线建设(     

    A.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旨在应对严峻的外部威胁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提升了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 10、宋朝改汉州和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创建了路制,地方政权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路,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的疆域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打破了市坊间的界限

  • 11、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咸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装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由此可见,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装着泥沙的炮弹

    B.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C.明治维新促使日本实力大增

    D.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 12、19世纪末,湖南人充分认识到发展交通是湖南进步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力发展交通。从此,湖南一改自古以来南隔五岭、北阻洞庭的闭塞状况,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开阔了视野,实现了与外界接轨。这一变化有利于

    A.洋务运动迅速发展

    B.推动社会的近代化

    C.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D.交通运输的长途化

  • 13、图1、图2是南北时期的两幅图画,它们揭示的时代特征是(       

       

    图1

       

    图2

    A.国家分裂

    B.盛世繁荣

    C.文化开放

    D.民族交融

  • 14、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其第二步的重大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推翻国民政府

    C.文化大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 15、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国民政府出师宣言》提出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军队正是一路喊着这个口号,举着“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标语,唱着“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战歌从珠江之滨打到长江流域。据此判断,这时正处于(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16、清朝某一机构初因军事而设立,后来其职能却越出军事之外,举凡军国大计的机要事务莫不总览,其大臣主要职责是“承受谕旨,回堂拟写”,经皇帝认可后下发谕旨。该机构是(       

    A.枢密院

    B.兵部

    C.内阁

    D.军机处

  • 17、东汉时期,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因不满其专权跋扈,称其为“跋扈将军”,梁冀居然命人在食物中下毒,毒死了年仅9岁的汉质帝。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专制皇权强化

    B.外戚实力雄厚

    C.儒学成为主流

    D.经济恢复发展

  • 18、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与此图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科举盛行,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民族交融,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D.佛教盛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 19、清廷发布宣战诏书后,盛宣怀等人向各国上海领事建议:上海租界归各国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随后刘坤一、张之洞还积极联络各省督抚,将上述建议落实到整个东南地区。上述事件反映出(     

    A.湘淮官僚集团的崛起

    B.列强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C.清廷中央权威的式微

    D.军阀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 20、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九二共识”

    D.“国共合作”

  • 21、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 “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反对北洋政府统治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22、“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该词中的“靖康耻”是指(       

    A.北宋痛失燕云十六州

    B.宋代“以钱财换和平”

    C.金俘虏北宋两位皇帝

    D.岳家军北伐受到阻挠

  • 23、如表是新石器时期我国部分文化遗存及其主要成就。由此可知(     

    新石器文化

    区域

    主要成就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

    红陶;白陶;快轮制陶技术

    龙山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

    黑陶;玉器;祭坛神庙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

    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

    玉器;祭坛神庙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

    彩陶;粟

    A.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

    B.新石器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C.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点

  • 24、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指的是(     

    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今天西方的民主政治源于古希腊,把希腊民主政治推向完善的三位政治家是_______________

     

  • 26、全国动乱

    (1)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踢开党委闹革命”。

    (2)“一月风暴”: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________”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①1969年4月,________召开。

    ②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4)①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

    ②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________的预演。

    (5)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①时间:________年10月。

    ②意义: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 27、影响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________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②军队驻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③设立“________”,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2)标志着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8、________》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 29、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________年,农民军首领________在西安建立________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________灭亡。

  • 30、_________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

  • 31、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 32、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的______________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小说

    (1)元末明初,______________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_______小说,开创了_______的写作体裁。

    (2)明朝中期_______的《_______》和清朝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分别是_______小说和_______小说的杰作。

    (3)清朝中期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______________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二)戏曲

    (1)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_______,代表作家有明朝_______、清朝_______等。

    (2)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_______长期流行。

    (3)清朝_______年间,以_______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_______,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 33、随后,________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________复辟

  • 34、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号召,主张成立_______政府,力争建成一个______________的国家;国民党打着“_______”的旗号,坚持______________的方针。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全面内战的爆发下的形势如何?

  • 36、回答有关祖国统一的几个问题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2)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是?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伟大意义?

    (4)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什么?

  • 37、中苏是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都曾探索过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是如何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其建立有何影响?

    (2)有人说苏俄曾探索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与“间接”过渡两种方式,“直接过渡”与“间接过渡”各是指什么?

    (3)从中苏两国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中你有何启示?

  • 38、列举罗马法律的四个阶段并阐述其变化的原因。

     

  • 39、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1)东北人民革命军是怎样抗日的?

    (2)什么叫一二·九运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