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金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儒林外史》中记载,文人周进因为生活所迫来给商人记账,商人问道:“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什么又出来做从商之事?”周进回答道:“没奈何走上这一条路。”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崇儒重仕”情结浓厚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变化较大

    D.经济发展改变商人观念

  • 2、下列叙述中,体现科举制的是(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 3、《清高宗实录》记载:“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材料体现了(       

    A.盲目自大的传统性思维

    B.中国逐渐适应国际环境

    C.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D.中国外交思想的近代化

  • 4、如图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结构图,图中三处空格处从左到右依次应填:(     

    A.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皇帝制度

    B.地方官制、中央官制、皇帝制度

    C.中央官制、皇帝制度、地方官制

    D.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官制

  • 5、到1951年初,中央政府成立了盐业、粮食、煤业、石油、矿产、进出口等一系列专业公司,掌控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及进出口贸易。这些举措(     

    A.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解决了群众生活物资短缺的问题

    C.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D.利于稳定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局面

  • 6、193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在“中华民国”部分, 建议教师课前准备“中华民国地图,割地民族的照片,植物挂图——秋海棠”。此举意在(     

    A.强化领土主权观念

    B.传播近代地理知识

    C.抗议日本全面侵华

    D.完善初等教育体系

  • 7、下图为1894-1920年民族工业资本的变化情况。其中,推动1913-1920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B.群众反帝爱国斗争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D.官僚资本大力支持

  • 8、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召开。1月25日,列宁逝世的消息传来,大会决定休会三天,以示悲伤和悼念。这从侧面说明(     

    A.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联俄联共政策被认同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北洋军阀被基本推翻

  • 9、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于贞观三年应诏而作的《职贡图》,描绘了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使臣或长须连鬓,或肤色黝黑,或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仅围短裙。该作品(     

    A.体现了域外风情与华夏文明的交汇

    B.真实再现了唐朝与域外国家的交往

    C.呈现了开元盛世下对外关系的发展

    D.反映了民族交融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 10、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A.民族差异的消失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民族习俗的趋同

    D.民族布局的改变

  • 11、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     

    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B.弱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C.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

  • 12、如图为天津金汤桥及桥边雕塑。其雕塑展现了1949年1月15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在此桥胜利会师的场景。到该处参观有助于了解(     

    A.抗日战争的爆发

    B.解放战争的爆发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3、《清德宗实录》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自应因时变通,以资控制。着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常川驻扎。福建巡抚事即着闽浙总督兼管。所有一切改设事宜,该督详细筹议,奏明办理。”下列与此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中法战争后清廷在台湾设省以加强管辖

    B.清廷收复台湾并加强管理

    C.甲午战败后清廷被迫割让台湾引发抗议

    D.清廷意识到海疆的重要性

  • 14、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按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为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综合判断,该印章(     

    A.启用于新中国成立

    B.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C.合法地位得以确立

    D.遵循了宋体官印传统

  • 15、如图时政漫画《我实拿他不动》刊登在1919年5月16日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共合作

    D.国民革命

  • 16、下图为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这反映了,当时(     

    注:本图以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总章二年(669)唐时期全图为底图;进士籍贯所属州县行政区划以总章二年(669)谭图所标为准。

    A.黄河流域经济略占优势

    B.科举制推动各阶层流动

    C.北方单独分配录取名额

    D.地理环境决定进士分布

  • 17、秦统一以前,粮价较稳定,大致粟石三十钱左右。秦朝统一全国后,粮价急剧上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三十一年(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最可能是源于(     

    A.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剧烈动荡

    B.法家统治思想阻碍农业发展

    C.始皇大兴土木使得民失农时

    D.长期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凋敝

  • 18、王旭东在《先秦史研究》中写道:“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基于这种差异性的物产种类的多样性,使得从事不同生产经营的各原始部落之间,很早就发展起频繁的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化,并最终迅速地'炸毁'了血缘纽带。奴隶制国家采取以契约性的互补关系为纽带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作为综合多种利益与整合政治秩序的制度手段。"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商品经济导致西方奴隶制国家产生

    B.商品经济导致西方越过血缘政治

    C.地理环境产生了古典民主政治制度

    D.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性文明的形成

  • 19、北魏实施均田制时规定,受田农民于“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且不得以田产为投献之礼。北魏此举意在(     

    A.维护小农私有财产

    B.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C.保障国家赋税收入

    D.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 20、读下表。下表中话题变化的原因是(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21、古代史籍中有许多关于“天府之国”的记载。下表反映了(     

    《战国策·秦策一》

    (秦国)田肥美,民般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史记·留侯世家》

    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东晋《华阳国志》

    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A.战乱导致东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B.成都平原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C.地理位置对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D.秦汉时期“天府之国”指成都平原

  • 22、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指出,“夫天子无以博察乎人之贤奸而悉乎民之隐志,唯此一二辅弼之臣寄以子孙黎民者,为其所谨司。然而弗能审焉,则天子无以为天下君”。其意在强调(     

    A.选贤任能是国家治理的关键

    B.集权制度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C.君主执政理念应是以民为本

    D.士大夫要发扬忧国忧民传统

  • 23、下图为隋朝的都城大兴城平面图,隋文帝时期由高颎和宇文恺负责兴建,前后仅用九个月;隋炀帝时用十万多人修筑外郭城,并开渠引入城。从大兴城的修建规模和布局上,我们可以得出这一时期(     

    A.具有相对包容的政治气象

    B.国家政权组织能力强大

    C.国家经济政策宽松有序

    D.社会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 24、明清时期,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很多时候是三位一体的,土地私有制下,土地流动不受限制,工场主积累的财富,商人剩余利润,大量流向土地。此一现象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无法避免

    B.社会转型艰难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重农抑商政策经商实业无利可图

    D.闭关锁国政策有实施的内部条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明廷派遣大将________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________,在________九战九捷;在________________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________海外贸易的限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

    (1)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___________

    (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__________;政协会议。

    (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于1947年夏挺进________。(3)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取得辽沈、________、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4)战争胜利①北平谈判:1949年4月20日,__________拒绝在____________上签字,和谈破裂。②解放南京: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____________,4月23日,南京解放。(5)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

    (4)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 27、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等人

  • 28、《论持久战》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________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针对“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 29、背景

    ①1908年清政府颁布《________》准备立宪,但因皇族内阁的组织,使许多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②1911年________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 30、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________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 3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对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货币需求量剧增:________朝,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商业发展的原因: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________作为主币发行,加上________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 32、隋唐时期,________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________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 33、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________和一切________武装

  • 3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以下《选官用人三字歌》,回答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述图示填写完整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老幼、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按时赈济日常生活用品,在两汉时期的已成为常制。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几乎每个皇帝都多次下诏“赐高年帛”、“赐高年米”、赐“个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疮、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粟”。据统计,两汉关于这方面的诏令多达80多条,平均不到5年就有一次,是各种诏令中最多的一种。

    ——吴晓林《中国古代社会对老弱群体的救济与启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汉对弱势群体进行赈济的条件及影响。

    材料二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

     

  • 36、在近代西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资产阶级高举自由旗帜,宣扬天赋人权,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和人权思想。并最终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下列是有关“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的问题。

    请回答:

    (1)在近代,英、法、德、美四国分别建立了怎样的政体?

    (2)四国政体确立过程中分别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

    (3)美国1781年宪法体现出什么原则?

  •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与完善

    (1)科举制是什么时期形成的?

    (2)唐朝时期是如何完善科举制的?

    (3)科举制度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 3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司法官员和断案审判官员之一,为官二十多年,一直担任刑事法官。他博览了前人大量关于尸伤检验的著作,在阅览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办案理论。宋慈强调检验中定要仔细勘验:“凡伤处多,只指定一痕系要害致命;倘若是聚众斗殴,如死人身上有两痕,皆可致命,此两痕若是一人下手,则无害。”宋慈一生经办过无数案件,但是每一项案件都是他亲力而为,无可怠慢的。宋慈断案以民命为重,在断案的过程中重视人命,为死者申冤请命,在百姓的眼中他是那个时代的“包青天”,宋慈一生只专注写作了一本《洗冤录》,在宋朝以及后世成为了历代刑事审判官员的必读之书,其权威性相当于当时朝廷的法律制度。此书高度总结了宋慈的办案技巧,运刑法医学理论,将医学与法律相结合,用医学为法律立命。

    ——摘编自付烨《论宋慈的司法伦理形象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宋慈在当时被视为“包青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慈的司法伦理形象对我国当代司法建设的启示。

  • 39、阅读下列四幅图片。

    回答:

    (1)如果对上述图片事件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2)上述图片事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片三与图片四体现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