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文化运动引入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
B.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
D.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2、1951年5月13日,贵州省通过的《贵州省实施土地改革补充办法》提出:“土地改革中必须遵照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留祭奠山林及舞蹈聚会的公有土地;县级以上的土地改革委员会要按照人口比例吸收各族人民代表参加。”这一措施( )
A.保证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B.体现了我党灵活务实民族政策
C.反映了三大改造逐渐开展
D.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这是中共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4、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该方针针对的是
A.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B.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C.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的关系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5、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科举制快速发展
B.门第观念淡化
C.等级差别的消失
D.婚姻择偶自由
6、下面是某高一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朝代 | 主要措施 |
西汉 | 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
元朝 | 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对吐蕃进行管理 |
明朝 | 设立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
清朝 | 在新疆设总领军政事务 |
A.西域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伊犁将军
B.安西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奴儿干都司
C.西域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驻藏大臣
7、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红军在南靖县和西镇斗米村云水坑的宣传标语:“欢迎靖卫弟兄们(国民党地方武装)回家打土豪分田地、反对日本出兵东三省、打倒蒋介石的走狗、反对地主”等。该宣传标语( )
A.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情
B.表明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C.有利于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
D.体现出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8、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白银成为明清时期唯一的法定货币
C.传统经济政策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D.白银从此成为中国一直流通的货币
9、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认为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见理学认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应当是( )
A.知行合一
B.存天理,灭人欲
C.致良知
D.天人感应
10、如图漫画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题为《疮痍满目》。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A.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B.清朝黑暗统治彻底结束
C.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
D.北洋军阀集团陷入分裂
11、某同学制作了某一近代书籍的知识卡片。根据卡片内容判断该书应该是( )
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军事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近代中国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其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
A.《海国图志》
B.《瀛寰志略》
C.《资政新篇》
D.《民报》
12、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则进一步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纵出自圣人……,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
A.二位学者反对格物致知与儒家经典
B.儒学思想体系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C.城市市民阶层兴起促进儒学普及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儒学体系崩溃
13、下图为《扩大红军》宣传画,反映了福建宁化苏区广泛开展扩红支前突击运动,广大苏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的场景。此举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深入
B.巩固土地革命成果
C.促使长征转危为安
D.支援敌后抗日战争
14、如图为发现于河北宣化的辽代墓葬茶道图,图中茶盏、盏托、茶碗、茶勺、渣斗等茶具清晰可见。据此可知,当时辽朝( )
A.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B.贫富差距十分明显
C.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D.手工业发展较缓慢
15、《诗经·小雅·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与“公田”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是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察举制④世官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 )
A.消除藩镇割据
B.强化地方权力
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中央集权
17、中国的“洋火”( )
1844年,火柴传入中国。1877年中国第一家手工制造火柴的上海制造自来火局诞生。日本人随即在附近开设一家专营“樱花牌”火柴的祥和丰办庄。中方企业开业不久便告歇业。 | 1879年,卫省轩开办巧明火柴厂 | 1920年刘鸿生创办“鸿生火柴公司”,打破日本的技术垄断、瑞典的市场垄断,联合了中国企业,1930年火柴销量已占全等地。 |
在中国的“洋火”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举步维艰 ②自强不息 ③实业救国 ④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春秋时期,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齐、晋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这凸显出春秋时期( )
A.完整的宗法体系已崩溃
B.华夏认同观念尚未产生
C.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
D.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
20、有学者指出,秦统一以前,“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据此可知,秦的统一( )
A.巩固了大一统的体制
B.促进了疆域的不断扩展
C.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
D.有利于国家认同的构建
21、永乐十二年(1414),中官杨三保再次入藏,敕令沿途各僧俗首领对入藏道路进行大规模整修。经过以上三次大规模的道路修缮工程,汉藏间交通道路更为通畅,永乐皇帝也逐渐了解到政教合一、僧俗共治乃是西藏根深蒂固的政治生态。为此明朝( )
A.采取招抚措施管理
B.授予僧侣首领称号
C.扩大贸易方式治理
D.订立合约方式管理
22、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查阅的资料( )
项目 | 内容 |
民族迁徙 | 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 |
联合斗争 | 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政府。 |
友好往来 | 魏晋以来,在和平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
据表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B.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C.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
D.文明在和平交流中演进
23、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据此可知黄宗羲提倡( )
A.经世致用
B.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C.立法限制君权
D.工商皆本
2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描述、分析正确的有(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增长率%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②官僚资本迅速聚敛财富
③国家进入全面备战状态④汪伪政府出卖国家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13世纪初,英国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_____________,以限制王权。实质是解决_______与封建贵族的矛盾斗争。影响:逐渐形成召开由国王和贵族院、平民院组成的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后来,《大宪章》里的封建贵族权利逐步演化成普通的宪法权利。
26、(秦朝)三公是指___________、御史大夫和太尉。三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与此同时,群众性的________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________、________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________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________、________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28、沿海危机
(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背景: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________盛行。
②举措:明廷派________等人平倭,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重创倭寇。
③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________,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
澳门:16世纪中叶,________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________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________。
29、金元时期,受________、________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30、经过:义和团提出“________”的口号进行反洋斗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他所提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________,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实属下策
31、悠悠史事
历史的发展由众多史事构成,把握关键史事才能对历史有整体性的认识
A.朝鲜战争 B.“南方谈话” C.香港回归 D.中共八大
E.重返联合国 F.十一届三中全会 G.加入世贸组织
(1)请将以上史事对应填入表格中(填写序号)。
时期 | 史事 |
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
|
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
③“文化大革命”时期 |
|
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
(2)以上史事发生在北京的是 。(填写序号)
(3)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是 (填写文字)
32、洋务派人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他们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33、中共八大
时间 | ________年 |
内容 | 正确分析国内矛盾:________同________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制定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________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国 |
意义 |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
34、当你在浏览在法国卢浮宫时,讲解员会向你介绍下面的实物。这是公元前十八世纪用________文字写成法典柱。在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发现的。
35、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是怎样的?
36、问答题
(1)结合中国近代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明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列举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民族独立和复兴前赴后继的进行了哪些探索和抗争?
37、开放与交流是文明间对话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明清时期中国开始逐渐落后世界潮流,这与当时政府推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16世纪以后中国人的餐桌上开始出现产于美洲的马铃薯和玉米等新食材,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文明开放与交流。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根本动力和主要途径分别是什么?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变化。
(3)近代英国曾掌握海上霸权。指出英国开始树立海上霸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英国在打败哪国后就自诩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期,英国在国际商品贸易中处于何种地位?
(4)当今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推动全球开放与交流和文明进步。请你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38、清朝统治内部危机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39、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