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兴安岭地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下表是山西张庄在运动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判断,此运动(     

     

    1944年

    1947年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地主

    4

    17.4

    0.3

    3

    中农

    40

    6.4

    35.5

    6.2

    贫农

    46.8

    3.0

    63

    5.5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D.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2、某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这一次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远远超过辛亥革命时期……确实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作用。”该事件是(     

    A.护国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 3、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 4、1915年古德诺称: “中国数千年以来……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杨度也将民国成立以来政治动荡、人民所遭痛苦,悉归罪于共和政体。这从侧面反映出(     

    A.民主共和思想未深入人心

    B.袁世凯复辟帝制主要原因

    C.部分人对现实的客观评述

    D.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 5、有位近代名人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今天本地报上的消息很好,但自然不知道可确的。一、武昌已攻下;二、九江已取得;三、陈仪等通电主张和平;四、樊钟秀已取得开封,吴(佩孚)逃保定。但总而言之,即使要打折扣,情形很好总是真的。”该材料(     

    A.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情形

    B.描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情形

    C.分析了国共对峙时期工农军队反“围剿”的情形

    D.分析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的情形

  • 6、南北朝时期,不但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统治者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记忆。这反映了当时(     

    A.南北的生活方式趋同

    B.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认同

    C.宗法观念被普遍接受

    D.统一全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 7、1919年,李大钊在《五一节杂感》中指出:“我们中国今年今日,注意这纪念日的人还少。可是明年以后的今日,或者有些不同了!或者大不同了!”李大钊的这种认识基于(     

    A.五四运动促使中华民族全面觉醒

    B.十月革命在中国引发社会反响

    C.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D.五一国际劳动节对中国的影响

  • 8、唐代,葡萄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保持着与西方的密切关系,一直被当作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而在彩色锦缎上使用。由此可见,葡萄(     

    A.是当时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B.在唐朝境内还没有种植

    C.是民族交往和中西交流的产物

    D.在唐朝受贵族喜欢和追捧

  • 9、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但其实这一时期清朝也初显了统治危机,表现在(     

    A.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

    B.倭寇危害严重

    C.白莲教起义屡屡发生

    D.鸦片战争爆发

  • 10、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互相依存,互相学习,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下列措施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是(       

    ①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②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③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本民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

    ④朝中统一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A.党项族   契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B.契丹族   党项族   鲜卑族   女真族

    C.鲜卑族   女真族   党项族   契丹族

    D.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 11、清初,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严重、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上述现象表明当时这些地区(       

    A.商品经济发达

    B.阶层流动增强

    C.地方治理失控

    D.人地矛盾尖锐

  • 12、阿保机以前,契丹没有文字,“刻木为约”。920年,阿保机命耶律突不日等始制契丹文字,采用汉字加以简化或增添制成。至于辽对外的正式公文,朝廷的诏令奏议,对中原的一切国书等,都一律使用汉文。这一现象说明(     

    A.契丹统治阶层重视文化

    B.契丹文字发展速度加快

    C.辽和中原文书来往频繁

    D.少数民族认同中原文化

  • 1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 14、周平王东迁之后,郑国不断侵扰王室。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却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表明(     

    A.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B.周王实际控制诸侯

    C.天下共主名存实亡

    D.桓王注重睦邻友好

  • 15、茶产于四川,流行于江南。如图是辽代晚期壁画《备茶图》。据此可知(       

    出土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

    A.南方文化影响力扩大

    B.契丹族逐步封建化

    C.经济作物在辽国推广

    D.风俗画在西域流行

  • 16、20世纪20年代,中国有一首革命歌曲唱道:“革命高潮高涨矣!工农兵学大联合。我辈军人,须当共同来革命,这是我辈新使命……卖国军阀,帝国主义,一齐都灭尽!”该歌曲中的“革命高潮”(     

    A.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使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彻底消灭了中国的军阀势力

  • 17、商周时期商业为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工商在官”。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官营商业存在的同时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商人,还出现了一些商业发达的城市。这一变化(     

    A.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交流

    B.表明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C.加剧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

    D.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 18、有学者在评价清代奏折制度时说:“臣下缄封直达御前……雍正帝每于灯下披览,一日有多至数十通者……又因此等奏折来自四方,同一事有多人具告,如有错谬、虚报,可立时察出,帝即言辞切责,毫不假贷,具折者遂不得不报告真相。”由此可知,清代的奏折制度(     

    A.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

    B.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C.扩大了政务决策的人选范围

    D.有效地加强了君主集权

  • 19、驼峰航线是抗战时期盟国援助物资从印度东北进入中国西南的空中运输通道。经此航线的飞虎队队员曾说道: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该航线的开通(     

    A.成为中国人民战略反攻的标志

    B.体现了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主导地位

    C.旨在帮助中国远征军赴印作战

    D.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 20、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宣称“我们不应再走欧美、日本的错路”。毛泽东热情的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其必将普及于世界。一些老同盟会会员,也在这时开始转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推动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B.辛亥革命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面貌

    C.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已经展开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开始

  • 21、下图为1956年发行的一幅宣传画《铲掉田坎,连成一片》,该作品表现了当时的中国农民(     

    A.拥护土地改革

    B.推进农业机械化

    C.进行承包经营

    D.支持农业合作化

  • 22、所谓编户,就是将人口编制于户籍中,是国家对国民按地区进行划分的做法。进入战国时期,户口编制更趋紧密。推行编户制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地方治安防范百姓反抗

    B.保障国家征派赋税徭役兵役

    C.重农抑商将农民束缚于土地

    D.为奖励耕织、军功提供依据

  • 23、1973年,考古学家在某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中发现了一层至数层的谷壳、稻杆和稻叶等混合物,中间也有烧成炭的稻谷。据此推断,该遗址最有可能属于(     

    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红山文化

  • 24、据历史学家研究,18世纪末,清朝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

    B.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清朝政府专设______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______________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 26、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_______路线、_______路线和_______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幕——“________

    时间:1895年

    人物:在京官员,各省举人,________、梁启超等人结果:请愿书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

    意义:揭开了________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 28、下则材料中提到的当时欧洲人向往的香料群岛,应该位于今天的(     )。 (单选)

    A.爱琴海地区   B.中美洲地区   C.非洲西海岸 D.东南亚地区

    在启航之前,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联也把联在上述地方和岛站的钦差和总督官街赐给你们。

    ——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輯中古部分》

  • 29、《论持久战》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________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针对“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 30、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1941年国民党突袭新四军,制造了________

  • 31、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 32、传统科技

    (1)李时珍的《________》、徐光启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

    (2)徐宏祖的《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 33、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大命题。

  • 34、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_______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颁布《________

    ①时间:1912年3月11日

    ②制定机构:临时________

    ③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________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________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④地位: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 36、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 37、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①过程(写出哪个朝代):

    建立时期:

    巩固时期:

    完善时期:

    发展时期:

    顶峰时期:

    ②并写出在“建立时期”的这个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

  • 38、什么叫“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