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台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最终确立了五铢钱制(如下图)。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旨在(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商品流通

    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财政管理

  • 2、尽管今天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可以追溯为“中国人”,但这个词对于前帝国时期却是不恰当的。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把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连接起来。这表明秦的统一(       

    A.促使华夏族形成

    B.推动了文化传播

    C.增强了国家认同

    D.消除了六国隔阂

  • 3、如图(汉画像石)是长公主装饰图,出土于徐州西郊。画像简单,为一常青树,树上立一鸟。该墓的年代可能不会晚于西汉景帝初期。材料折射出西汉初年(     

    A.社会经济状况较差

    B.贵族装饰有严格规定

    C.政府重视农业耕作

    D.手工业技术水平较低

  • 4、在先秦时期,“中国”一词用于指称周朝的施政范围及春秋战国时期诸夏各政权,用于区分不同的人群以及华夏政权。春秋时期,秦、楚不在“中国”之内,而战国时期,秦、楚、吴、越则逐渐被囊括在“中国”的范畴中。这种现象说明先秦时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B.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确立

    C.已出现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

    D.华夷观念开始受到冲击

  • 5、西汉前期“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但仍然规定“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武帝时代,朝廷多选经验丰富的富商大贾为吏,时人记载武帝“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矣”这一调整旨在(     

    A.改革抑商政策

    B.整顿官僚系统

    C.管控社会经济

    D.扩大征税对象

  • 6、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全族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同构

    B.封邦建国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 7、《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

    C.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

    D.周王室衰微井田制瓦解

  • 8、《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发展状况“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可用于研究(     

    A.北方民族内迁后的影响

    B.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原因

    C.南宋时和平繁荣的景象

    D.南朝南方经济发展成就

  • 9、《东京梦华录》载:“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有姜行,北去有纱行。”材料体现了(     

    A.市场分工类别化

    B.市场突破了时间界限

    C.坊市的限制严格

    D.商品交易额迅猛增长

  • 10、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倾向,其中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这一经济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致良知”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工商皆本”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11、战国时期的货币呈现出新特点,天然货币和实物货币减少,金属铸币占据了主要地位,表现出更小、更轻、更简的发展趋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长途贩运贸易频繁

    C.赋税制度的优化

    D.国家分裂势力加剧

  • 12、《宋史》中曾多次记载,如果文官犯了错会被贬为武职,而武官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便会想方设法地谋取文职。尽管整个宋朝从武职变为文职的例子少之又少,但宋朝的武将对此还是趋之若鹜的,一心想往文官的圈子里扎。这可用于印证宋代(     

    A.官员更换频繁

    B.理学成为正统

    C.军队战斗力弱

    D.治国崇文抑武

  • 13、如表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农业状况(部分)”。这反映了(     

     

    1933年种植面积

    1934年种植面积

    增长率

    麦子

    35075担田

    70078担田

    99.79%

    油菜

    38690担田

    71002担田

    83.51%

    胡豆等

    6940担田

    10252担田

    47.72%

    A.土地革命解放农村生产力

    B.农民为支援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C.苏区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D.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 14、康有为在自编年谱中说,早在1881年道经上海,初见租界之繁盛,深有感触,以为“西人治术之有本”,于是大购西书而归,“自是大讲西学,始尽释故见”。这表明康有为(     

    A.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先进

    B.认为开设学堂是救亡图存根本

    C.为开展百日维新立传造势

    D.颠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15、下图是《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的宣传漫画,描绘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经济”的石柱上,她的一旁放有标注“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字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这幅作品旨在(     

    A.控诉封建礼教束缚压制人性

    B.强调男女地位和权利的平等

    C.倡导女性经济独立走向社会

    D.宣扬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 16、汉文帝曾两次下诏“除田租税之半”,此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公元前167年,又宣布全部免去老百姓的田租,算赋也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为攻打匈奴养精蓄锐

    C.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D.确立重农抑商的国策

  • 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明朝时期“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大

    B.太监政治地位的提升

    C.内阁的职能遭到削减

    D.君主失去朝堂掌控权

  • 18、有教师在执教“辛亥革命”一课时,引入了“民族复兴的先声”这一教学主题。下列可以支撑“民族复兴的先声”解释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

    B.辛亥革命采取了暴力斗争方式

    C.辛亥革命实现了三民主义

    D.临时大总统颁布了《临时约法》

  • 19、下图是我国 1956-1966 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 1952年为100) 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工农业总产值指数逐年递增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20、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记录表。由此可知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年1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5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B.以罢工形式反抗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C.注重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D.在农村中广泛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 21、有学者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地由“土改”运动的“分”到“人民公社”运动的“合”,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第二个“分”(       

    A.迅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B.完成了清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C.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22、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主持所建。“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2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它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

  • 24、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古代希腊人创作的________,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 26、________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斗。北洋水师在战斗中全军覆没。

  • 27、表现

    (1)________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________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 28、边疆治理

    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举措,其中典型举措之一是设立管辖机构。将下列史实的字母编号正确填入表格对应的空格中。

    A.北庭都元帅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北都护府  D.台湾行省  E.澎湖巡检司  F.宣政院  G.宣慰司

    地区

    朝代

    管辖机构

    新疆(西域)

    汉朝

    唐朝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元朝

    清朝

    伊犁将军

    西藏

    元朝

    清朝

    驻藏大臣

    台湾

    元朝

    清朝

    台湾府

     

     

  • 29、过程

    (1)召开新政协会议

    ①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________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②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几个重要文件。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开国大典: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正式成立。

  • 30、明朝后期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_》、徐光启的《____________和宋应星《_________分布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 31、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以_______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 32、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________,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 33、连一连:找出各自对应的正确选项

    ________

    A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春秋战国________

    B工商食官

    ________

    C宗庙之牲成为畎亩之勤

    ________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明清________

    E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 34、民族分化政策“________”。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内容: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回回人等

    第三等

    汉人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3)结果: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________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 36、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之为什么?

  • 37、全面内战的进程是怎样的?

  • 38、请你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39、日军的侵华暴行主要表现有哪些?(从军事、政治上、经济上和“慰安妇”制度等思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