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敦煌马圈湾汉简中记载了西汉时期从敦煌出发的商业运输队的情况,其中“官属数十人,持校尉印绂三十,驴五百匹,驱驴士五十人,之蜀……”;居延汉简中也有关于从河西逃亡的商人在市场上购买了蜀车与蜀布的记载。以上记载可佐证( )
A.河西地区社会矛盾突出
B.河西走廊是西汉贸易要道
C.中央加强管控岭南地区
D.当时商品经营区域化明显
2、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严安、主父偃等人加以侍中,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宰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以“中朝”驭“外朝”。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郡国并行制的弊端
C.中央与地方的冲突
D.王位世袭制的恶果
3、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原理,以为智育之原本”。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
A.批判传统文化
B.推行维新变法
C.发起民主革命
D.推动思想启蒙
4、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5、据学者统计,五代年间士族出身的官员在整个文职官员中所占比例,后梁为53.1%,后唐为34.8%,后晋为33.3%,后汉为22.5%,后周为20.9%。北宋仁宗一朝13榜13名状元中,有12人出身于平民之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科举制成为选官唯一途径
B.门第仍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C.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D.政局动荡影响了人才选拔
6、如图漫画是对哪一事件的形象描述( )
A.洋务运动
B.明治维新
C.维新变法
D.清末新政
7、从唐朝士子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这一变化说明
A.唐代科举制度受到世家大族控制
B.科举制的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
D.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已彻底消失
8、据《旧唐书食货志》、《通典》等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均田赋税法令,作每丁岁入租庸调若干;开元二十五年令:诸课户一丁租调,准武德二年之制。然而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时均田制尚未颁行。以上记载均未指明受田丁课役若干。据此可知( )
A.均田制是租庸调制顺利推行的基础
B.租庸调制和均田制都以人丁为标准
C.均田制的瓦解导致租庸调制的衰落
D.租庸调的负担者不一定是受田之人
9、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向西北传播和影响的产物,在适应甘肃、青海等地自然地理条件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曾一度被称为“甘肃的仰韶文化”。这印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历史悠久
B.世界领先
C.多元一体
D.魅力独特
10、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汉”;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
11、孙中山在1923年提出:“人民有县自治以为凭借,则进而参与国事,可以绰绰然有余裕。与分子构成团体之学理,乃不相违。苟不如是,则人民失其参与国事之根据,无怪国事操纵于武人及官僚之手。”孙中山认为民主政治推行的关键是
A.实行地方自治
B.分阶段逐步展开
C.直接参与国事
D.保障人民的权利
12、在宋代,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规定中原地区“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吏民敢阑出铜钱百以上,论罪有差”。庆历年间,宋廷再次申令禁止铜钱外流,为首者以死论之。宋廷的禁令旨在( )
A.控制冶炼技术
B.加强铜铁官营
C.维护边防安全
D.推行重农抑商
13、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其目的是( )
A.稳定社会秩序
B.确立私有制度
C.加强思想控制
D.增加赋税收入
14、下列内容是近代史上中国各地民众抗击侵略军的斗争,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 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 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据可考北魏墓志分析发现以洛阳邙山为中心的丧葬区划,取代了以平城为中心的丧葬区划。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A.彻底割裂了与旧都平城的联系
B.缓解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D.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完全汉化
16、汉初孝惠帝、孝文帝开创了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教化模式;汉武帝时又把“孝”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还强调“先尊后亲;尊尊亲亲”。这些政策的推行( )
A.标志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B.导致了法家思想走向消亡
C.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7、196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挖掘到两颗距今约170万年的古人类门齿化石。这种形状的牙齿,在人类学中被称为铲形门齿。这可用于说明( )
A.云南是远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B.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C.云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
D.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18、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革命伙伴”基础上增添了“合作”伙伴的新内涵: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了美国。这反映出( )
A.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壮大
B.非洲开始融入全球化潮流
C.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
D.西方放弃了对非经济侵略
19、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大学学生创办《五七》日刊作为运动的喉舌。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大量小型革命报刊。据不完全统计,总数有 400余种。 这些刊物大多以宣传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为己任。这些报刊的发行( )
A.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B.使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D.反映了文明开化的新风尚
20、毛泽东在1937年9月29日《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否只是限于国共两党呢?不是的……两个党仅是这个统一战线中的一部分。抗日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这一论述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民性和广泛性
B.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势被扭转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收效显著
D.国共团结抗日精神日益凸显
2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如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这表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和平与动荡
C.缓和与紧张
D.发展与对抗
22、如图为“贞元册南诏”石刻,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的石壁上,记录了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德宗派遣袁滋为“册南诏使”,持节册封异牟寻为“南诏归义王”,并赐金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石刻中的史实能够印证唐朝( )
A.直接对云南实施了有效的统治
B.促进了西南地区各民族的融合
C.通过册封方式对边疆进行管控
D.成功离间了吐蕃与南诏的关系
2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设立在北京卢沟桥畔,这一选址,我们会联想到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C.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D.国共合作的局面最终形成
2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 )
A.求同与存异
B.人文与博爱
C.浪漫与现实
D.科学与民主
2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家之口( )
26、被发现的历史意义: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_________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7、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________
28、________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
29、清朝建立
(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________逐步统一各部。
(2)1616年,________称汗,国号大金。
(3)1636年,________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
(4)明朝灭亡:明末农民起义中,________建立________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5)1644年,清朝________统军入关,打败________,迁都________,逐步统一全国。
30、中共八大:____年中共八大召开。中共八大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_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______。
31、农业新品种引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____________在中国推广种植;
32、抗日根据地:日本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________
33、古代西亚有辉煌的文化成就,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34、背景
(1)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________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________。
(2)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________发动起义。
35、明清戏曲中的传奇、昆区和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36、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中重要的制度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情况。
37、思考点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8、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重要会议,写出时间和地点。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请回答:
(1)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请列举近代前期三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战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于国内有何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