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表为唐宋时期主要省份的公共工程项目数量统计表。据表中信息分析,工程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陕西 | 河南 | 山西 | 直隶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唐朝 | 32 | 11 | 32 | 24 | 18 | 44 | 20 | 29 |
北宋时期 | 12 | 7 | 25 | 20 | 43 | 86 | 18 | 45 |
南宋时期 | 4 | 2 | 14 | 4 | 73 | 185 | 36 | 63 |
(注:此表根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整理。)
A.经济格局变迁的影响
B.国家政局的变动
C.基本经济政策的调整
D.程朱理学的推动
2、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致知在格物”。对朱熹的“理”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原则
B.在社会中体现为儒家的伦理纲常
C.通过内心的体验而被发现和践行
D.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
3、在服饰上,唐代宽袍大袖,无论男女都爱着胡服;宋代则相对修身适体,尤其是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背子的“遮掩”功能加强。这反映出宋代( )
A.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B.社会重理的审美意趣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追求个性的思想意识
4、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儒家 |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墨家 |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 |
法家 | “尚法”,依法治国 |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5、1873年—1893年间,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口贸易净值从10600万元增长至21900万元,出口贸易净值从10000万元增长至16700万元。据此可知( )
A.外国对中国商品需求量相对有限
B.中国外贸呈现出超态势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6、1912年12月1日,梁启超在天津出版《庸言报》第一号,其中“建言”栏所刊内容全是针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通论、专论、杂论、讲演等文稿,梁启超在《庸言报》各栏目上所发表文章类型统计如下图(单位:篇)。这反映了当时( )
A.知识分子建设新政权热情高涨
B.民众启蒙成为学者关注重点
C.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激烈
D.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广泛
7、对下列三幅图片所示的内容,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B.中国工业化建设在多个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C.中国在两极格局下实现了科学技术突破发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8、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写道:“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这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形成社会向学风气
C.打击门阀世族集团
D.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9、下列历史事件按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千里跃进大别山 ②转战陕北 ③渡江战役 ④三大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0、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新中国( )
A.与日本正式建交
B.改善同美国的外交关系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
①中国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④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12、1979年来,中国发表了很多国际法方面的学术论文。如表是中国期刊网检索系统统计的1979年﹣2011年中国以“国际法”为关键词的全部期刊论文。2001年以来论文数量的猛增反映出中国
1979年到2000年 | 871篇 |
2001年到2011年 | 2573篇 |
A.把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优先目标
B.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对外开放
C.开始意识到国际法的极端重要性
D.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国际法研究
13、“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了( )
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B.护国运动促使袁世凯倒台
C.护法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D.国民大革命取得重大成果
14、2013年10月湖北发现林则徐亲笔信(下图),信中写道:“及至羊城,以一纸谕夷,宣布德威,不数日即得其缴烟之禀。收缴之后,并未罪其一人。它国均已遵具,惟义律与积贯卖烟者十余人,屡形反复,致与舟师接仗。英夷兵船之来,本在意中。”这说明( )
A.英国是鸦片走私的始作俑者
B.林则徐在禁烟中软硬兼施
C.各国拒不履行各项禁烟规定
D.林则徐对英国的入侵早有预见
15、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革命性”的口号是( )
A.“抵制日货”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16、红船精神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该精神的形成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
A.中共一大
B.红军长征
C.八七会议
D.南昌起义
17、战国时期,秦国使用半两钱,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使用布币,燕国使用刀币。这些钱币的形制特点说明了( )
战国时期秦国方孔半两钱 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
战国时期魏国布币 战国时期燕国尖首刀币
A.货币使用和流通广泛
B.铜铸币成为主要货币
C.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
D.诸侯国内部政治动荡
18、阮元(1764—1849)在中国首部自然科学家传记《畴人传》中提道:“欧罗巴人自明末入中国,嗣后源源而来,相继不绝,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于推步一事,颇能深究,亦当为之作传。”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外交流助推科技发展
B.史学创作体例实现不断更新
C.西学东渐冲击传统观念
D.科技发展局面得到根本突破
19、张载《横渠语录》中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意在( )
A.强调学术服务现实
B.批判道家避世思想
C.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主张“三教合归儒”
20、司隶校尉始置于西汉武帝时,东汉复置。司隶校尉可以督察京师百官,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刘秀时,“(鲍永)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威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刘秀重用司隶校尉意在( )
A.强化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专制皇权
D.确保选官权力
21、19世纪末,翻译家严复决定将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学》译介到中国。他在编辑过程中弱化了该书的“伦理价值”,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解读国际关系,并自创了“天演论”一词。1898年4月,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据此可知,严复的做法( )
A.旨在遏制民主革命的蔓延
B.为维新变法营造了舆论氛围
C.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D.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22、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
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大量使用陶器、玉器
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
23、梁启超曾批评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为此,他主张( )
A.变革中国政治体制
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维护清廷君主专制
D.宣传经世致用思想
24、明成祖时期,为了减轻工作负担,选拔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称为“内阁”。“内阁”的出现反映出( )
A.行政机构的变革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集权制形成
D.宰相权力的扩大
25、郡县制起源于___________后期,各大国在新吞并的土地上不再进行分封,该而设郡县。郡县长官由____________,不能世袭。__________时期,各大国已经广泛实行郡县制。
26、_______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_______战争爆发。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_______,_______战争爆发。
27、明太祖为________,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_______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________。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8、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________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________,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不足,以及当时的________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29、宋朝________发展成就突出
①一年________熟的________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________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②________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________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③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30、请列举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31、经过
时间 | 日本侵华 | 中国反应 |
1931年9月18日 |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________ | 国民政府:推行________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________政策,寄希望于国联,国联提出国际共管的方案,日本拒绝这个方案,宣布退出国联。 十九路军: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力反抗。 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
1931年9月19日晨 | 日本占领沈阳,占据整个东北 | |
1932年1月28日 | 一二八事变 | |
1932年3月 | 伪满洲国:日本扶植清废帝________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 |
1935年 | 华北事变 | 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发起的“________”宣传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________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________的局面初步形成。 |
32、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________的目的。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
33、以________为代表的阴阳家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
34、1688年,_________,通过不流血的政变,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1689年,颁布了___________,确立了____________,国王的权力收到议会的限制,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______到________,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35、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儿女的共同心愿。”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实现民主政治,建立起哪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当前,影响祖国完全统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4)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35年,曾经留居中国的西方人士格尔斯感慨:“……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它必将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一样传遍欧洲,为西方所借鉴!”
(1)格尔斯所指的“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时期?它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西方人士格尔斯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
(3)你认为“科举制度必将为西方所借鉴”的原因是什么?
37、清朝疆域版图是怎样的?
38、欧洲殖民者侵扰的背景和表现是什么?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