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安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到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到北宋时则出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材料表明(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文化格局变化

    C.程朱理学推动了文化发展

    D.北宋时期大批儒家学者主动南迁

  • 2、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3、帛画《导引图》发掘于西汉初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是现存最早的彩绘气功导引操练图,同时也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体育医疗方式。该图反映了(     

    A.体育养生的开端

    B.尚武雄浑的时代气息

    C.珍爱生命的理念

    D.百姓生活的美好富足

  • 4、《贞观政要》记载:“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反映的治国理念是(       

    A.重视人民力量

    B.注重选贤任能

    C.注意整顿吏治

    D.采取休养生息

  • 5、鲁国大夫季桓子明目张胆地观赏专属于天子的“八佾之舞”。孔子看见此状直呼“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其出发点是(  )

    A.顺应变革潮流力促发展

    B.活跃思想引起争鸣

    C.维护周礼以巩固旧的统治秩序

    D.明理以扩充善性

  • 6、唐朝中期以后,朝廷往往为节度使加相衔,“并列衔于敕牒后,侧书‘使’字,故有‘使相’之称”。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履行宰相一般权责,并享受宰相待遇。但“名是宰臣,当署制敕,至于密勿之议,则莫得闻”。由此可见,朝廷设立“使相”(     

    A.重建了唐王朝的职官体系

    B.缓解了内轻外重的割据局面

    C.提高了唐中央的行政效率

    D.适应了维护统治的政治需求

  • 7、有学者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书体时说(它知道稍纵即敛,那样的克制与放纵--克制是放纵的克制,放纵是克制的放纵。亦有飒爽之姿,亦有缠绵之态,点染之余,只觉得生活是这样小桥流水、绿雪诗意。”该学者所述的书体是(     

    A.篆书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 8、有学者指出,明成祖时期,中外使节往来之频繁,来使的级别之高为中国古代所仅见。每年平均有近十国使节来华朝贡,先后共有292国次,还有不少王子、王妃甚至国王一同前来。这一外交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船技术先进

    B.海外贸易发达

    C.倭患问题解决

    D.郑和远航海外

  • 9、“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该词中的“靖康耻”是指(       

    A.北宋痛失燕云十六州

    B.宋代“以钱财换和平”

    C.金俘虏北宋两位皇帝

    D.岳家军北伐受到阻挠

  • 10、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将“反蒋抗日”的口号改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这主要是为了(       

    A.贯彻“三三制”原则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D.开展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 11、1962年冬,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焦裕禄大胆整顿,积极革新,闯出了一条适合兰考发展的新路子。当时焦裕禄进行革新的政策支持是(     

    A.中共八大提出尽快变为先进工业国

    B.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中共中央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 12、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姚莹则考察西南地区,并撰写《康纪行》,提出要加强“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这反映出当时(     

    A.“中体西用”理念渐成社会主流

    B.传统华夷观念已得到扭转

    C.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的嬗变

    D.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 13、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唐代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导致文化昌盛,富有生机。下列史实中,不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B.贾思勰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C.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带回多部佛经

    D.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 14、每座城市都见证着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以下图片所示文件均颁布于同一城市,据此推断,该城市是(       

    图1汉阳铁厂                                          图2武昌起义纪念馆                              图3八七会议会址

    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 15、《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2021年,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葬遗址新出土了刻有“太保(召公)墉(筑城)燕”的青铜卣。由此可知(     

    ①铭文印证了《史记》记载   ②青铜卣铭文实证北京建城历史

    ③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   ④召公通过修建城墙对抗商纣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毛泽东在1937年9月29日《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否只是限于国共两党呢?不是的……两个党仅是这个统一战线中的一部分。抗日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这一论述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民性和广泛性

    B.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势被扭转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收效显著

    D.国共团结抗日精神日益凸显

  • 17、孟子介绍某种田制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以下关于这种田制说法错误的是(       

    A.它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B.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C.私田所有权属于耕种农民

    D.秦国在战国时将其废除

  • 18、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有秦孝公的坚定支持、果断决策外,其本人顺应历史潮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起了关键作用。以下最能体现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和创新精神的是(       

    A.推行郡县制度

    B.确立土地私有制

    C.实行什伍连坐

    D.限制贵族特权

  • 19、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官府放松了对思想的控制

    C.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D.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瓦解

  • 20、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可知郡县制的特点是(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被后世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C.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地方权力加强,郡县独立性强

  • 21、中央苏区传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歌》《红军三大任务歌》等红色歌曲,通过“工农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等生动话语,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朴实、形象的表达。这一时期,红歌的传唱(     

    A.弘扬了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服务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C.痛斥了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统治

    D.提高了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

  • 22、元朝时某一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变革,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此制度指的是(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23、近代中国的一场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变革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24、《史记》记载秦二世和赵高、李斯合谋篡位,考古发现的汉简《赵正书》记载秦二世是合法继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物与文献可以相互印证

    B.《史记》的表述相对客观

    C.考古比文献记载更加可靠

    D.史料的发现丰富历史研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近日发现欧洲中世纪领地契约部分残片,根据内容推断西欧形成了________,此契约的订立者是________和爱德华四世公爵。

     

  • 26、西夏

    ________年,________首领________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________

    ②其制度基本模仿_______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

  • 27、抗美援朝

    (1)背景

    ________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

    ③朝鲜政府要求。

    (2)经过

    ①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________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________ ;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________,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有利于发展我国________________外交。

  • 28、民族工业: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________运动蓬勃发展,开展抵制洋货提高国货的运动,为________发展创造了机遇。此时期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官僚资本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 29、传统科技

    (1)李时珍的《________》、徐光启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

    (2)徐宏祖的《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 30、兴起:从________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儒学僵化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汉代的注释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对注释的解释疏通,称为"疏'。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

  • 31、首先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__________________、厦门;1988年,_________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__________________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将__________________、环渤海地区和闽东南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 32、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________、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 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_______、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_______的步伐。“______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_______人士和_______等也恢复了名誉。国家还改正了错划_______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 34、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但中国人民的抗敌意志高昂,除_______抵抗之外,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_______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______________大后方。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______________基础。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40年来的艰苦努力,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请指出党和政府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领域分别采取的重大创新性举措。

    (3)“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趋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指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分别作出的重大决定。

    (4)“40年来,我们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改革思想、改革路线、改革经验和改革方略。”综合上述,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

  • 36、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1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了什么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重大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怎样的抗战路线?全民族一致抗日的表现是什么?

    (4)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和最大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5)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叫什么?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 37、看如图分析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特点有哪些?

  • 38、三大发明的成就和影响是什么?

  •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作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3)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