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年届北京市高三二模高考语文模拟题目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学习《论语》之前,能先阅读《孔子世家》,可以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更好地学习《论语》。《孔子世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屡遭打击、排斥、嘲讽,被围困的时候也仍然壮心不改的形象。

    ①   ②   ③  ④ ⑤

    A. 如果 便 / 虽然 但是

    B. 只要 就 因此  既   又

    C. 如果 就 从而  即使  甚至

    D. /   那么  因此  甚至  哪怕

     

  •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5分,选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2分,其余情况得0分)

    A. 《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 《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 《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全面放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外媒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②西方国家曾经用一种温和、习焉不察的方式侵蚀我们的文化,我们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在当年世界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③2017年9月,第十七届北京国际航空展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众多国家展商的航天产品亮相北京,济济一堂

    ④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这才让今人仍有机会领略千百年前的文化魅力,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

    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是一代代家族传人的惨淡经营,同仁堂才从最初的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铺发展成现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团。

    ⑥京剧《大宅门》在表演上继承传统,陈陈相因,在创作模式上开创了新编京剧剧目的全新合作模式。

    A. 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卡塔尔遭到各国断交且海陆空被全面封锁,运送食物的卡车无法进入该国,导致国内出现民众抢购物资的恐慌潮,许多超级市场万人空巷,商品被抢购一空。

    ②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创新,愿一如既往地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③医疗体制改革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剑走偏锋,其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辩证法,是针对药价虚高、医患矛盾的治本之道。

    ④目前银行业整体流动状况良好,主要商业银行负债资金来源稳定,银行存款利率不存在非理性的大幅上浮,“存款大战”的说法难免危言耸听

    ⑤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经济利益的纷争,中东一些国家战乱不断,大量难民只好毁家纾难,逃往他们认为有安全保障的国家。

    ⑥各部门之间不但要通力合作,还要有全局观念,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总体利益,那种目无全牛、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 5、(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xǔ) 猎(shòu) 除(tī) 揣(duó)

    B. (suì) 息(qī) 数(zhāo) 括(náng)

    C. 头(càn) 进(bié) 形(zhōu) 残羹冷(zhì)

    D. 广(mào) 形(qiè) 作(bì) 赋(y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回不去的渡口

    傅菲

    ①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皲裂的树皮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

    ②事实上,那是一个荒滩,一条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石埠上,妇人在洗衣,淘洗豆子、白米。小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蛳、捉虾,光着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闹。一条竹筏,被一根绳子系在洋槐树下。老毛竹煻了火,黝黑,两头翘,六根毛竹用老藤扎起来,一头一尾,中间再扎两绑,便成了竹筏。河水并不深,大人卷起裤腿,可以淌水过河,小孩翘起屁股,手举衣服,也可以游到对岸,竹筏也仅仅是渡口的一个象征。河是饶北河。年少时,记得有一个艄公。竹筏上摆着几个矮板凳。艄公也是戴尖帽的斗笠,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着脚板。他撑第一竹篙的时候,会“嘿呀吼”地吆喝一声,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慢滑动,竹篙斜起来,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飞。在冬春之季,我们去对岸,都由艄公撑竹筏渡河。

    ③对岸是另一个村子。两个村子隔一条河。对岸有很多沙地,种西瓜,种花生,种荸荠。这是我们村没有的。我们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对岸村子没有的。两岸因此有了很多的偷盗和争夺,发生械斗;也因此有了婚配姻缘,随便入哪家的门,开口便是亲戚。艄公把嫁妆送到对岸去,把送亲的人接过来。外出读书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镇的车站,坐上去县城的客车。送别的母亲和姐姐,站在渡口,一直在挥手,不停地挥手,直到竹筏没入河湾的柳树林,像一片树叶,飘在水面,母亲哗啦啦的泪水流了下来。

    ④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苇。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从这个渡口出发,挑一担箩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江。木船,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凉。

    ⑤这里确是晨读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块石灰石大石板铺设。我们坐在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的河水,背诵课文。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们额头。被嘴唇磕碰出来的汉语,有了水的韵味和植物的气息。有一个练声的人,每天会来到这个渡口,把镜子悬在树上,对着口型,练声。我一直记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艺考生,考了几年也没考上,后来去深圳,村里也几乎没有他的音讯。我外出生活之后,每次回家,我在父母身边坐几分钟,说说话,便会去渡口走走,站站。我说不清为什么。

    ⑥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买水。炮仗啪的一声,零星地炸开。哭丧的子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河流,或许是人世间最长的路。活着的时候,没走完,死了,接着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风雨兼程,身上不需要长物,不需要口粮,不需要牵挂和被牵挂,一个人走,再长的路,再艰难的路,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凄冷忧欢。我们需要另一个世界来打开现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下爱恨,驱除内心的黑暗。没有死,我们无法理解生。没有死的永恒,我们无法理解生的短暂。死是对生的救赎。死是生的皈依。

    ⑦没有到过渡口的人,不足以谈论生离死别。我是这样以为的。

    ⑧公路开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遗忘。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黝的,全是苔藓。作为时间的标记,石桩多了一份轮回的沧桑。石桩上面,搭了一块长条形的石板,石板连通石埠侧边台阶。溽热的夏天,我们躺在石板午睡,歇凉。洋槐的树荫浓密地盖在赤裸小身子上。河水清幽的凉风,从水面卷上来,我很快进入梦乡。除了山中的岩洞,我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凉爽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几乎不午睡,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从石板上,一个纵身,跃入河中,青蛙一样游泳。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一群群游鱼梭子一样,来来回回。我们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记得上课。

    ⑨现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石柱和石板,被人连夜偷走,卖给浙江人。和对岸村子相连接的,是一座石桥。石桥也无人走,因为下游几百米的河面上,有了一座公路桥。一个完全无人踏足的荒滩。蒿草和白蓼,再一次占领。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冬天落尽了叶子,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我几次带我小孩去渡口,看看那种荒凉。我小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草,还有很多垃圾。

    ⑩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飘,直至不知所终。当我想起这些,我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特定时期的渡口刻画展现了故乡饶北河渡口的风景画,展示了故乡人们的风情、风俗,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B.文章第二段对年少时渡口旁人们活动的描述可谓细致入微,可见渡口的热闹场景也曾给作者留下心中难以抹掉的美好回忆。

    C.渡口是河两岸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也是作者年少晨读的好去处。

    D.“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既饱含作者的坎坷经历,又有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石埠旁的妇人、小孩以及艄公的描述主要采用动作细节描写,呈现渡口的热闹景象,体现作者对“渡口”的深深依恋之情。

    B.文章多处采用插叙,回忆了以前的渡口并描述了渡口旁人们的各种活动,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而今渡口荒芜的现状的惋惜之情。

    C.作者对渡口河滩秋季开满白蓼花和芦苇花束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当时渡口的繁忙,也与当下渡口的荒芜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写的是渡口,却从眼前的槐树写起,中间穿插与渡口有关的人生经历与思考,再回到老槐树和立足的渡口,前后照应。

    【3】关于本文的语言运用特点,有人认为,表述活泼新颖,富有音乐美;也有人认为这样会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感。对此,你怎么看?试以第④段为例说明。

    【4】全文围绕“渡口”进行构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渡口”的含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似,借“行路”来强调从点滴做起、逐步积累的重要性。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强调既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参照别人的缺点、改正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典故描述蜀道来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的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安史之乱导致诗人无由得知亲友消息的焦虑忧愁。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7)____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 11、名句默写。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琵琶行》一诗的主旨句,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②,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1098年)迁戎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②石泓:砚台的别称。③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毫制成的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胸次不能平,吐出岁峥嵘,既是黄斌老画竹时的感受,也是作者黄庭坚苦内心的直实再现。

    B. “公与此君俱忘形”是指黄斌老和横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挺直的竹子变成偃蹇。

    C. 本诗作者用黄斌老所画横竹的韵,既写出了黄斌老的画技高超,也写出了其性格的倔强不屈。

    D. 诗的前两联侧重于借画竹表达人物的品质特征,后两联主要咏叹的是黄斌老画技的高超。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战             河:黄河

    B.范增数项王             目:递眼色

    C.刑人如恐不             胜:胜利

    D.大王来何             操:拿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事何如             学者必有师

    B.其意常在沛公             师道之不传久矣

    C.如今人方刀俎             无能也已

    D.得复见将军             青,取之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中,规定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等日常生活劳动的学段目标。规定一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样的课程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是孩子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有人质疑课程设置是否等值,让正处于知识吸收黄金期的中小学生花时间劳动是否得不偿失;还有人担心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变成作业会让孩子失去兴趣……

    看了上述材料,你对“劳动课程”的实施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