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的动作中反应过来,跳水姑娘吕伟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插进了碧波之中。
B.永定河上卢沟桥桥面两旁的石柱上雕刻的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汴京市区的街道两旁,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得络绎不绝。
D.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旁逸斜出,但是它伟岸,正直,质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个个如下山猛虎,锐不可当,一举歼敌无数。
B.旅游业在走下坡路,许多酒店惨绝人寰,入不敷出。
C.没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是很容易流于琐屑与平庸的。
D.例如必须激光打码等,增加不法商家随意窜改生产日期的成本。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 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这部作品严谨科学又幽默活泼。
D.《昆虫记》中,作者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地称它们为清道夫。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汉字面临着新的挑战。各种键盘________了我们的书写技能,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让我们提笔忘字,网络词典让我们在享受________的同时失去了追根溯源的乐趣,网络俚语带来________晓畅的同时,削弱了汉字的美好。呵护母语,我们________。
A.消除 便捷 简单 责无旁贷
B.消解 便捷 简明 责无旁贷
C.消解 快捷 简单 义不容辞
D.消除 快捷 简明 义不容辞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1】诗的三、四两句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的,表现了战地怎样的气氛?
【2】历来评论家都很推崇“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字,试赏析“压”的妙处。
【3】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6、填空。
(1)《三峡》一文选自《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_________和湖北_________之间。
(2)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3)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1)以上选段中这个青年军官是______。
(2)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8、筷子小传
①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年。商王纣用筷子的故事被人熟知。《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就是说商王纣制作象牙筷子,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纣为象箸”便典出于此。这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③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筷子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④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在现代,人们也都遵循着筷子使用过程中的礼仪禁忌:颠倒乾坤——筷子颠倒使用;仙人指路——筷子指向人;焚香礼拜——筷子竖插在碗中;翻江倒海——筷子随意上下翻拣。
⑤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为顺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⑥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份安心。
(《人民日报》2020年5月9日)
【1】本文主要介绍了筷子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和种类。
【2】选出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筷子为中国独创的餐具。它的使用历史悠久,直到明代才称之为“筷”。
B.朱熹的话,说明古人讲究筷子和勺子同时举起来使用,进食极为方便。
C.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有人们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也有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D.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便携餐具的出现、公筷的推广,都顺应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年。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 “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注意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