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 屋舍俨然
B.不可久居 佛印居右
C.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D.村中闻有此人 为字共三十有四
2、把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处是( )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是何等的好!
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A)一些家训和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较为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C)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让人产生了敬畏之心。(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A.A B.B C.C D.D
3、八年级某班组织“低碳生活 快乐你我”的主题活动,下列古诗文所描写的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项是( )
A.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4、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怠慢(dài) 翩翩(piān) 琴瑟和明
B.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俨然(yán) 世外桃源
C.劫难(jié) 趋势(qū) 欺侮(qīrǔ) 单调枯燥
D.迁徙(xǐ) 凋零(diāo) 譬如(pì) 诸如此类
5、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①气,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②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咨嗟zījiē:叹息、慨叹。②新火:寒食,在清明前二日,从这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
【1】苏轼登上超然台望到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2】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默写。
(1)___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 。(《望岳》)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 。(《浣溪沙》)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 。(《黄鹤楼》)
(5)“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 ”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______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就是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有龙则灵。
7、某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的内容。
【辨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产物。”“他”指的是________(填人名)。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 。
【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8、 上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謝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
(摘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
【1】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母亲让儿子拉煤→_______→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________
【2】品析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1)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2)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
【4】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
9、题目:_______________的秋雨
要求: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记叙文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5行;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