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吐鲁番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关于科普作品的阅读,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

    ②科普作品在写法上不拘一格,很难找出共通之处。

    ③借助于作品的前言、后记或附录中的某些内容,对我们的阅读会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④在阅读中提倡质疑问难,拓展延伸,把阅读引向更深层次.

    ⑤科普作品的文学价值不高,所以阅读时只需要体会其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的字书写全都正确的 一项是( )

    A. 就像夕阳在暮霭中所作的盛大告别,炫目如斯,但不管是渐渐从暗红霞光后脱(yǐng)而出的冷蓝色天空,还是明显越来越占上风的yíng)绕周身的凉意,都在揭示这场告别式海市胜楼的本质。

    B. 走进新店村,沿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楠竹,湖边则是“翡翠”般的绿色生态走廊,公路边极具川北民居特色的小楼鳞次(jié)比,(yǎn)然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C. 我曾俯瞰(kàn)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yùn),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D. 英国王妃青睐的,瘦西湖里也有!这里,满墙满架荡漾着花的涟),简直美到没朋友。你只要走近了,shùn)间就会产生从古典园林穿越到英国切尔西花展的错觉。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白被誉为“诗仙”,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渡荆门送别》和《静夜思》都是他的作品。

    B. 北宋文学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黄州期间写下《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名作。

    C.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经典散文,藤野老师的谆谆教诲令作者终生难忘。

    D. 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是白手起家的,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了辉煌成绩。

    B.花园里盛开着和颜悦色的花朵,色彩缤纷,真是美极了。

    C.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殚精竭虑地沉迷游戏。

    D.近年来,西安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读晏殊的《浣溪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请赏析“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中蕴含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填空。

    牺牲?我的晓霞……

    A一下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塞进嘴巴,牙齿狠狠咬着,脸可怕地抽搐成一种怪模样。洪水扑灭了那几行字,巨浪排山倒海般向眼前涌来……

    他收起自动伞,在大雨中奔向二级平台的铁道。他疯狂地奔过选煤楼,沿着铁路向东面奔跑。他任凭雨水在头上脸上身上漫流,两条腿一直狂奔不已。他奔过了东边的火车站。他奔出了矿区。他一直奔跑到心力衰竭,然后倒在了铁道旁的一个泥水洼里。

    以上文字选自当代作家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选文中“A”这一人物名叫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重阳”的名称,来自《易经》中的“以阳爻为九”。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明确提到“重阳节”,始见于三国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因“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被赋予天长地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我国在“十四五”时期(2021-2025)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极为重要。对年轻人来说,重阳节行孝道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的继承,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一份承担。

    (张汀中国青年报2021年10月12日10版有删改)

    【材料二】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1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历史最为悠久的习俗之一,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重阳登高还有两个说法,一是人们对山岳的尊崇,二是源于恒景登高避灾杀瘟神一说。

    2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中药果实,有驱虫辟邪的作用,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以制酒养身,茱萸的香味浓,还有着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且还能消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这一日,人们都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

    3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中国南方有些山村保留了“晒秋”特色,比如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如今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4赏菊花

    菊花是秋天的花朵,在重阳节盛开最为旺盛,而重阳节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文人墨客会在重阳节进行赏菊活动,还有些地方举办菊花大会,延续至今,也就成了重阳节的习俗活动。

    5饮菊花酒

    古代文人们重阳节最喜欢聚在一起赏菊饮菊花酒,且菊花酒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有着消灾祈福的作用。

    6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重阳糕是重阳节特色食物之一,其中“糕”意同“高”,主要寓意是满足那些无法登高的朋友们的心愿,也就是说吃了重阳糕就表示登上了高山。

    【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节自古有之,只是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才把它确定为老人节。

    B.对山岳的崇拜,对自然节令的遵从,对消灾的期望,都是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C.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中度老龄化阶段,必须同心协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D.调查发现,多数受调查者对重阳节的印象首选敬老爱老,老有所养并不遥远。

    【2】材料二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你对“对年轻人来说,重阳节行孝道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的继承,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一份承担”的理解。

    【4】小渝的爷爷年近九十,喜好谈诗论画。重阳节快到了,小渝的爸爸妈妈正在设计重阳节的家庭活动,请你以小渝的口吻向他的爸爸妈妈提出两条建议并说说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班级准备举行“感恩有你”的主题班会,其中一个活动是“我写你读”,以此来加深你和家人、老师、同学之间的感情,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请你在家人、老师、同学中选择一位,为其写一篇小传。

    要求:1.按要求完成写作。600字左右。2.请自拟题目。3.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小传里人物的名字用简称或昵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