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攀枝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劳动托起中国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实践中不断用创新的劳动破题

    ②浸透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

    ③蕴涵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

    ④莫不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⑤需要千千万万个劳动者勠力同心

    ⑥以奋斗的磅礴伟力推动梦想之舟在新时代破浪前行,抵达梦想的彼岸

    A.④②③⑤①⑥ B.④⑥⑤③①② C.①②④⑥③⑤ D.①③②④⑥⑤

  • 2、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鄙夷地看了我一眼。(“鄙夷”是形容词,“看”是动词。)

    B. 直到捐献完成,才使我的心彻底安定下来。(将“才”删去。)

    C.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一词是贬义词褒用。)

    D. 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将“知识”删去。)

  • 3、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散文——朱自清——《朱自清全集》

    B.《金色花》——诗歌——泰戈尔——美国

    C.《杞人忧天》——寓言——列子——《列子》

    D.《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 4、下列各句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意,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B.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C.父亲老实厚道唯唯诺诺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如既往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一问一答间,流露出诗人滞留于他乡、不知道归期的苦涩与无奈之情。

    B.第二句诗,写眼前之景,秋雨连绵,涨满秋池,心中的思念也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C.第三句诗,写回忆往昔,作者想起与妻子剪烛西窗的温馨往事,心灵得到了抚慰。

    D.第四句诗,写想象未来,家人团聚后作者向亲人倾诉今夜的境况和对家人的思念。

  • 6、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从一个独特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其中闻名的故事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

    B.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D.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 闻________

    (3)待到山花烂漫时 待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3请你说说(乙)词的情感基调。

    4(甲)文用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要求默写诗文。

    (1)斯是陋室,

    (2)结庐在人境,

    (3) ,江春入旧年。

    (4)角声满天秋色里,

    报君黄金台上意,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6)《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经书”

    冯剑芳

    腊月里的一个早上,下了一场薄雪。母亲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左手腕骨折,住进了医院。由于什么活儿也做不成,还得花钱,母亲有些惆怅。

    出院后的第一天早上,等我听见声响,母亲已经挎着胳膊在厨房里忙碌。看到母亲被堋带勒住的手指肿胀得发亮,我的心似油煎一般难受。

    打我记事起,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二两圈。一到冬天母亲的双手又红又肿,四处破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

    春天,麦苗返青,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我们站在田垄边,竖着耳朵听流水淙淙地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我们喊声“到”,母亲麻利地脚下一蹬,双手一用力,三下两下,铁锹带起厚厚的土,落在垄沟上。“哗”,水流改变了方向;母亲还未痊愈的手背却崩出了几个口子,鲜红的血液汩汩地往外冒。

    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摘棉花。她厚厚的手掌一把攥住盛开的棉花,往上轻轻一扬,肉墩墩的棉花就全部听话地跑到她的手掌心,然后被塞进绑在腰上的包袱里。“一定要把棉花摘干净,否则残留下来的‘眼睫毛’晚上就会飞到你的眼前,让你睡不着觉。”母亲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我们。渐渐地,包袱里的棉花越来越多,我们都拖不动了,母亲也艰难地挪着步子。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幸亏有你们,我一个人得摘到什么时侯啊!”母亲颇感欣慰,我们姐弟三个仰起自豪的笑脸。

    棉花收成最好的那一年,母亲奢侈并且坚决地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嗒嘀嗒一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白眉大侠》《窦娥冤》……在评书和舞台剧中我们成长,明是非,养浩然正气。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母亲文化不高,也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姐弟三个谁考试得了第一名,母亲就带谁去新华书店,可以挑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冬天的夜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和母亲一起剥花桃。睡觉前,母亲用不知从哪里寻来的不冻手的偏方,熬制成热汤。我们把温热的汤水捧在手心里,打在她的手背上,氤氲的热气浸润着母亲的手背,裂开的口子疼得她不时呲一下嘴。可这时,分明又是母亲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母亲站在院子里,伸出红肿的双手,从半自动洗衣机里打捞着衣服。她不让我们姐弟三个触着凉水,她怕,怕我们的手像她的手一样。

    缝纫机“哒哒哒哒”地唱着歌,母亲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我们一家人四季的衣衫:我的偏襟小袄、妹妹的泡泡肩小褂、弟弟威武的军装、父亲笔挺的裤子。母亲带上她的大顶针,飞针走线,穿过厚厚的鞋底,换来我们脚下的舒适。

    那些清贫的岁月里,母亲的手是一团火,为我们驱走严寒,带来幸福、平安、喜悦和诗意。

    “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

    【1】请根据①~⑤段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与“母亲”有关的事

    母亲心情

    ________

    母亲摔跤左手腕骨折住进医院

    ________

    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

    ________

    急切

    秋天

    我们姐弟三个帮母亲摘棉花

    ________

    【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各句中“浸润”的含义。

    ①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

    ②氤氲的热气浸润着母亲的手背。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一两圈。一到冬天,母亲的双手又红又肿,四处皴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5】作者最后说“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三点)

  • 11、阅读《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1为什么“我”听到欢呼声感到刺耳?

    2当“我”告诉藤野先生要离开的时候,“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为什么他想说话又没有说?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也在寻找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

    请以“这是我的答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书写工整,不少于5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