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线上学习期间,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和选择上课的电子设备,确保科学用眼。
B.全国各地学校都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拔节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D.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能否做好疫情防控,是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与这些诗人有关的几副对联,有位同学在张贴的时候不小心把对联和诗人弄错了,请你找出对应不正确的一组。( )
A.曹操:官渡一战统北方 赤壁之后亦留名
B.李商隐: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C.杜甫:草堂三五里 诗史数千言
D.陆游:怀壮志统一国土 含悲愤夙愿未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天府机场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精巧构思和创造精神。
B.通过数据分析和汇总统计等工作,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春天百花盛开,游客们流连公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4、下列关于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D.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藤野先生的怀念。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D. 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和午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7N9流感防控。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你必须赶快立即去学校上课。
B. 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C. 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D. 看了这本书,我很受教育。
7、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⑤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ù):古代的一种麻鞋。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lǚ):穿。 ④跣(xiǎn):光脚。 ⑤冠:帽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鲁人身善织屦(______)
(1)而越人被发(______)
【2】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这句话中,你看出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9、默写。
(1)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2)曹操《观沧海》中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以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
(5)古诗中,“月”常被诗人用作寄托思念朋友情感的载体。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0、猫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下列不属于“我”判定第三只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B.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C.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2】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第三只猫的故事写了人的思想感情,并引出对生命和为人处事之道的思索。
B.言为心声,选文内容表现了作者的善良、热忱和严于律己的精神。
C.“我”是选文中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更是见证者。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句中“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和其内心深深地伤痛。
【3】对文中的“我”或第三只猫,你想说点什么?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俞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离开。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觉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1】俞伯牙能成为天下最出色的琴师,是因为( )
A.他得到了名师的指点。
B.涛声鸟语对他的发。
C.他在名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得到了启发。
【2】伯牙是如何谱写《高山流水》的?(可用原文回答)
【3】在选文中,伯牙明白了谁才是最好的老师?
【4】学了这篇选文,你认为怎样才能把琴练好( )
A.在清净的地方专心弹琴。
B.要有名师指点。
C.专心致志,弹琴的时候要有意境,要做到人琴合一。
12、热爱生活,热爱作文
请以“我为___ __点赞”为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班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