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如表可知,清政府的边疆治理( )
地区 | 治理方式 |
新疆 |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
西藏 | 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
蒙古 |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
A.推动了中央行政制度变革
B.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C.防止了西方对中国的侵略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元朝自混一以来,大抵皆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以至深闭固拒,曲为防护,自以为得亲疏之道。是以王泽之施,少及于南;渗漉之恩,悉归于北!”材料主要反映了元朝( )
A.致力于缓和民族矛盾
B.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D.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3、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陈公博当年写的游记《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中用隐晦的语言记述了这次会议,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
A.游记和回忆录史料价值不高
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要多元互证
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4、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A.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的共识
5、对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有( )
开始推行时间:780年
主要内容: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 ②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③加重人民负担,加强人身控制 ④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北宋前期黄老政治思想颇为流行。宋太宗时期任命有“为人糊涂”评价的吕端为相,在制辞中,太宗明确勉励其“思尧舜以致君,无使其不及,体黄老而行化,用致乎无为”。这表明北宋前期( )
A.道教思想影响政治
B.君主专制明显加强
C.因循保守渐成风气
D.政治制度过于僵化
7、从11、12世纪开始,英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启了迁移的进程。即使有法庭明令,但农奴们仍怀揣着获得城镇当局庇护的希望,冲破庄园的各种限制。随着人口流动和农村移民的到来,英国涌现了大约300个城镇。马克思说,中世纪的城市是由“获得解放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这些现象( )
A.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B.促进封建剥削关系走向瓦解
C.强化了英国封建君主的权威
D.提高了庄园农奴生产积极性
8、2023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以下对良渚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主要栽培作物是粟
C.生产使用打制石器
D.贫富悬殊尚未出现
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
B |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
C |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 | 明代小说文学蓬勃发展 |
D | 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合译西方书籍 | 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
A.A
B.B
C.C
D.D
10、公元837年,平卢军节度推官监察御史吴降为其夫人李氏撰写墓志铭:“长庆二年,我登进士。与君婚姻,情若鱼水。一从薄宦,四任俸微。惭我无食,劳君典(典当)衣。”该墓志铭可用于研究唐朝( )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B.进士及第者的生活状况
C.中原地区丧葬习俗
D.藩镇割据对社会的危害
1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北坡精神
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D.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
12、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天下文职官吏数目不过“五千四百八十员”,武职官数在国初也不过为两万八千员。“自宪宗五年,武职己逾八万,全文武官数盖十余万。至武宗正德年间,文官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三员,武官十万。”明代官僚系统不断扩张的原因是( )
A.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
B.科举考试录取名额增多
C.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D.边境防御压力不断加强
13、习近平总书记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印证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有(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保路运动
D.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
14、1951年下半年,院系调整从局部开始。同年8月,天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了新大学——天津大学,专门用以培养燃料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及水利工程方面的人才。据此可知,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紧跟第三次科技革命
B.扩大高校招生比例
C.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
D.提高全民文化水平
15、羯族首领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铸造了“丰货”钱,钱文苍劲古拙,篆中有隶,隶中有篆,篆隶相兼。大夏赫连勃勃于真兴元年(419年)所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为国号,真兴为年号,钱文隶书,兼具楷意。两者皆为圆形方孔钱。据此可知,这些货币的出现( )
A.满足了商业发展的需要
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成熟
D.强调了传统的华夷之辩
16、下面为甘肃敦煌莫高窟323属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及其简介。据此判断,该壁画( )
敦煌壁画常会在一个画面中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壁画右下方是汉武帝与众臣来甘泉宫瞻仰“祭天金人”的场景;下方画面内容为汉武帝在群臣簇拥下,骑马送张骞前往西域,张骞手持芴板,在汉武帝面前跪拜辞别;左边介绍张骞一行前往西域的情况:一位僧人模样的人在前引路,两个持旌节的人紧随其后,其中之一为张骞。左下方展示出崇山峻岭掩映下的大夏国,张骞历尽险阻,最终抵达目的地。 |
A.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
B.说明佛教在初唐传入西域
C.折射出唐代西北地区市民文化的独特性
D.兼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为作者观点提供最主要依据的是辛亥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结束了封建帝制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18、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
19、蒋廷黻说:“道光年间(1821—1850)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当放弃”指的是( )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B.允许通商口岸设厂
C.接受协定关税
D.开放五口通商
20、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在此,朱熹( )
A.蔑视权威和教条
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
C.捍卫道学家尊严
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21、从建党到大革命失败前夕的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由起初的50多人,发展成拥有近5.8万名党员、领导着280余万工人和970余万农民的政党。据此可知,大革命
A.教育和锻炼了中国社会各阶级
B.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威望
C.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22、康有为在自编年谱中说,早在1881年道经上海,初见租界之繁盛,深有感触,以为“西人治术之有本”,于是大购西书而归,“自是大讲西学,始尽释故见”。这表明康有为( )
A.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先进
B.认为开设学堂是救亡图存根本
C.为开展百日维新立传造势
D.颠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23、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王莽篡汉时期绿林赤眉起义,为东汉开国奠定了基础;黄巾军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覆灭,这此史实印证了( )
A.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C.古代中国西北民风彪悍
D.秦汉时期国家尚未统一
24、1939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将5月4日定为纪念日,毛泽东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里的“新”指的是( )
A.社会主义革命新阶段到来
B.中共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C.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D.无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25、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曾颁布《________》,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26、然后,太平军________、________,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________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________
27、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________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28、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________皇帝特命湖广总督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________海滩公开销毁,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________的决心
29、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_____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30、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__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________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________。
(2)1914年5月公布的《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
(3)同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________。
(4)________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年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力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________”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31、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__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32、版图奠定清朝中期,疆域西跨________,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________,东北至外兴安岭和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________山脉。
33、早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组织就有约束氏族部落成员的严格禁忌与习惯法。氏族部落转化成国家之后,________逐渐取代习惯法,成为各国统治者维系自身统治的有力武器。其中以罗马法最为完备,历史影响最为深远。
34、13世纪初,英国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_____________,以限制王权。实质是解决_______与封建贵族的矛盾斗争。影响:逐渐形成召开由国王和贵族院、平民院组成的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后来,《大宪章》里的封建贵族权利逐步演化成普通的宪法权利。
35、戊戌变法有何意义?
3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37、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38、美国1787年宪法和英国《权利法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有哪些?
39、三省六部制带来怎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