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由此可见,“密揭”制度( )
A.推动了内阁制的形成
B.削弱了皇帝专制权力
C.扩大了内阁行政职权
D.提高了内阁政治地位
2、金代北京路地区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金代将上京路大量女真猛安谋克迁往该地区,并种植粟、菽、黍、麦等作物。可见,金代( )
A.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
B.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C.固守本民族管理制度
D.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认为: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民是“革命的先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成功是因为( )
A.对苏联革命模式进行创新
B.选择了最先进的革命思想
C.产生了自己最杰出的领袖
D.坚持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4、元朝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这一做法旨在( )
A.简化行政区域设置
B.促进民族的大交融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据此可知,党在新时期的迫切任务是( )
①发展社会经济 ②改革生产关系③建立先进制度 ④推动思想解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
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
7、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
A.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
D.设立中朝,牵制外朝
8、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
B.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9、徐继畬在其1848年出版的《瀛寰志略》中介绍:都城有公会所(按:指议院),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按:指上议院和下议院)。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说明徐继畬( )
A.主张效仿英国君主立宪制
B.率先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
C.对西方民主制度有所了解
D.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0、“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为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据此可知,敦煌壁画的显著特征是( )
A.以人为本
B.多元融合
C.题材单一
D.色彩朴素
11、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后来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据此可知( )
A.行省不是法定的地方行政机构
B.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特点
C.行省制度适应了国家治理需要
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
12、汉文帝曾两次下诏“除田租税之半”,此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公元前167年,又宣布全部免去老百姓的田租,算赋也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为攻打匈奴养精蓄锐
C.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D.确立重农抑商的国策
13、宋代在交通方便、商人往来频繁之地,如汴京、洛阳、大名、应天府四京都设有都商税院。地方州县以及南方乡村的集市,也设有征收商税的机构,称为“场务”,这反映了宋朝( )
A.商业贸易繁荣
B.城市发展迅速
C.海外贸易兴盛
D.乡村商业滞后
14、如图为1907年12月19日《中外日报》刊登的一幅宣传画,图中清朝官员手持“路权”与洋人密谈。该宣传画意在( )
A.揭露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B.说明辛亥革命爆发必然性
C.反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5、在宋代,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规定中原地区“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吏民敢阑出铜钱百以上,论罪有差”。庆历年间,宋廷再次申令禁止铜钱外流,为首者以死论之。宋廷的禁令旨在( )
A.控制冶炼技术
B.加强铜铁官营
C.维护边防安全
D.推行重农抑商
16、某同学搜集到下图所示的几幅图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上海耶松船厂 | 天津机器制造局 | 上海发昌机器厂 | 湖北汉阳铁厂 |
A.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
C.江南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
D.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17、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内建设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它既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专政。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权的资格。这一理论( )
A.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有利于推进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C.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D.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18、林则徐汇译《四洲志》,收集西洋各国情报和国际知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徐继畲撰写《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等。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
A.强国御侮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存
D.自强求富
19、有学者在探讨新中国工业化问题时,梳理了某地区从“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到“改革大业成本的承担者”的历史过程。这一地区是图中的(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建设成就
A.A
B.B
C.C
D.D
20、北宋画家苏汉臣的《货郎图》描绘了挑担摇鼓、走乡串村的老货郎来到村中,货担上满载着货物,身上、腰间也挂着数不清的商品。作者成功抓住了村里老幼妇稚对货郎担的喜悦心情,场面热闹、朴素而又感人。这反映了 ( )
A.儒学的宗教化
B.道德的伦理化
C.观念的平等化
D.文化的世俗化
21、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瓜分互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哀。叹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省莫徘徊。”文中“猛省”最有可能是指( )
A.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B.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解放中国人的思想
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下列主张与之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
A.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D.政在四方,要在中央
23、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
A.夏商西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24、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① |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 |
② |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
③ | 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
A.食物物种交流地域特色鲜明
B.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C.古代中国食物种植生产分布
D.灌溉农业水利系统领先发达
25、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__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6、________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________、________图谋不轨被杀,________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________
27、中共十八大
(1)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2)大会明确坚定不移走________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3)大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________的新要求,把________的宏伟目标、________的发展前景、________的复兴伟业与________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________的向往。
(4)在会上,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8、宋辽议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财,称为“________”,宋夏议和,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财,称为“________”,1114年,南宋与金订立,________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钱财,称为“________”。
29、古代希腊人创作的________,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30、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________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沦陷。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________阶段
31、________和迁往北京的《________》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玄同、刘半农等成为编辑部成员,共同推进新文化运动
32、袁世凯______
(1)准备
①1912年3月10日,在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______。
③1914年5月,公布《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
④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______年,可连选连任。
⑤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______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______元年。
33、(1)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34、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________道路
35、材料一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共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
材料二(19世纪晚期)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电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不为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偷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器,故工致而价廉,且亦成功;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作为传统产棉区的太湖流域东部,到1919年,仅常熟、嘉定、上海、宝山、南汇、奉贤、川沙、崇明八县的棉田面积,合计就达367万亩。原本棉花产量有限的浙东沿海地区,也是“海滨沙地皆棉田也,每岁所收,为出口一大宗
——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材料四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据统计,从1912年到1932年,20年间,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评论说:“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
——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江南经济出现的新局面?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什么?
(3)材料四中江浙地区农民从业状况出现什么现象?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
3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但国民的自觉政治意识即民族建国精神和民主精神日益鲜明、扩大,而旧势力不过是旧时代的幽魂。一二十年的猖獗,势所难免,……经过一番后,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
1.你是否赞同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2.一二十年后,中国是否产生了“政治上的新时代”?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37、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8、“儒家的努力”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的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②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我国古代思想界反映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③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在对待儒家思想方面的具体措施。
39、《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