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临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表是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4年

    3340

    480

    1847年

    2530

    1100

    1850年

    1670

    1190

    1853年

    1050

    1720

    1856年

    1730

    3190

    A.外贸逆差的加剧

    B.经济结构的变迁

    C.外贸中心的变动

    D.新式工业的兴起

  • 2、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其背景是中国(     

    A.社会生活新气象出现

    B.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

    D.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     

    A.近代化道路

    B.新民主主义道路

    C.井冈山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4、如图为我国古代某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此朝代为(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5、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种文化因素的混合物。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A.兼收并蓄

    B.风格单一

    C.反映市民生活

    D.固守传统

  • 6、《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饭同食。”1947年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归农民私人所有。” 二者的相同点是(     

    A.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

    B.促进了工农联盟

    C.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

    D.废除土地私有制

  • 7、下图是1978- 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8、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

    A.实现了与内地教育的高度融合

    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拓宽了中小学学生的国际视野

    D.强化了“澳人治澳”理念

  • 9、《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中指出:1958~1960年,中国“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但也表达了几百万人的热情。材料所述的是(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 10、《中美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签订)载: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该材料反映美国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A.协定关税权

    B.通商口岸传教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 11、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2、“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促成这种“亲和关系”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 13、下图为1912年和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出现该态势的原因是(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颁布奖励实业办法。

    ②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足神像,这件文物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这一文物印证了(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具备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D.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

  • 15、5世纪后期,北魏冯太后主政时,针对地方豪强大姓隐匿人口、“督护”地方的现象实行均田制,并严查各地户籍,严禁豪强随意荫占民户。由此可知,冯太后这些改革措施旨在(     

    A.缓和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

    B.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D.保证国家赋役征派

  • 16、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并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华佗

    B.《伤寒杂病论》——孙思邈

    C.《本草纲目》——李时珍

    D.《神农本草经》——张仲景

  • 17、下图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政权重视农业

  • 18、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这一转变体现中国共产党 (     

    A.受到国共合作的影响

    B.正确认识了中国国情

    C.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

    D.调整了革命工作重心

  • 19、如图为出土于甘肃的魏晋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河西地区(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的农业开始出现

    C.出现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 20、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主要内容是废除人口买卖契约,保护平民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和自由。这些法令(     

    A.彻底破除社会陋习

    B.实现社会全面转型

    C.加快革命思想传播

    D.助推社会风尚革新

  • 21、宋初之政着眼于“防弊”,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的弊端而设的机构是(     

    A.中书门下

    B.枢密院

    C.诸路转运司

    D.知州

  • 22、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半坡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尽管他们相距遥远、几乎没有交通,但它们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A.起源最早

    B.世界领先

    C.独一无二

    D.多元一体

  • 23、明嘉靖末年,苏杭一带有首民谣流传甚广:“苏州三件好新闻:男儿桌条红围领,女儿倒要包网巾,贫儿打扮富儿形。”在河南开封,女子将发髻挽起,穿宽松大袍;男子却喜好着短衣和修身裙。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集权的弱化

    C.思想领域的变革

    D.社会风俗的改善

  • 24、《史记》记载秦二世和赵高、李斯合谋篡位,考古发现的汉简《赵正书》记载秦二世是合法继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物与文献可以相互印证

    B.《史记》的表述相对客观

    C.考古比文献记载更加可靠

    D.史料的发现丰富历史研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科技成就

    (1)_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________: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朝农学家________编撰《________》,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四、少数民族文字

  • 26、元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 27、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迅速转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再加上________的帮助,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党在革命过程中认识到了加强对武装力量领导的重要性,从三湾改编开始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后来在1929年的________再次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 28、万隆会议

    (1)________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________参加的国际会议。

    (2)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

    (3)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________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4)亚非会议后,中国________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皇帝在________推动下,颁布“________”诏书。此后的________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________

  • 30、慈禧太后采用“________”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________

  • 31、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世宗被百姓誉为“________

  • 32、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

    ____________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②撤销农村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③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城市改革

    ①1984年后,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________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3)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体制。

    ②我国按照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 33、史实与史观

    下列表述中,有些属于“史实”,有些属于“观点”,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字母:

    表述

    史实

    观点

    A.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

     

     

    B.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C.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了伟大成就

     

     

    D.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E.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F.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史实__________;观点____________

  •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________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________,为实现由_______________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概况和《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 36、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是什么?

  • 37、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交替变动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美苏两分天下,建构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和彻底瓦解的标志各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到除我们中国以外哪些国际力量的挑战或限制?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和世界形势各呈现什么特点?

    (4)概括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 38、“八字”方针提出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 39、2009年,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已成席卷之势,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债务状况日益恶化,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紧缩财政支出,削减福利开支,增加税收已成为解决债务危机的良方,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和福利制度面临严峻挑战。阅读下列材料,读后回答: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体现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