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前代相比,唐代均田制下女性一般被排除在授田范围之外(不再授给永业的桑田),原本可以计口授田的奴婢、牛也部分被排除在外。由此可知唐代( )
A.土地公有制度遭到极大破坏
B.女性进行移居相对自由
C.人地矛盾相较前代更为凸显
D.庄园经济的规模在扩大
2、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其第二步的重大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推翻国民政府
C.文化大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3、“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
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
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
4、隋朝统一后,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建立许多义仓。其目的是( )
A.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B.保障朝廷的物资供应
C.保证军队粮食供应
D.防备灾害以赈济百姓
5、魏晋时期,内迁黄河流域较久的少数民族大多不再以异族自居,如拓跋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羌人认为祖先是有虞氏,匈奴铁弗部也自称系大禹的嫡脉相传。这反映出( )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社会矛盾趋向于缓和
C.中原文化长期领先
D.少数民族溯清了族源
6、2012年6月17日人民网针对孟子关于“民贵君轻”思想常被引证为先秦儒家“民主思想”的范例,提出了《孟子“民贵君轻”是“民主思想”吗》讨论命题。下列网民对“民贵君轻”的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立场
B.以维护君权为前提
C.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平等内涵
7、南宋户部曾就榷场设置解释说:“为和议已定,恐南北客人私自交易,引惹生事。”据此并结合下图(宋金榷场分布图)判断,南宋最初设置榷场的主要目的是( )
A.助推经济重心南移
B.推动双方经济互通有无
C.活跃边疆地区经济
D.维持宋金边境和好局面
8、据《晋书》记载: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材料反映出当时
A.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容易出任高官
B.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
C.选拔人才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
D.注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9、据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这些文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品级上都堪称良渚文化女性墓之最。由此可知,当时( )
A.养蚕缫丝技术领先
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D.女性贵族掌握权力
10、春秋时期的外交“辞令”多是群策群力,战国时期的外交“辞令”则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还出现了专供辩士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一变化是当时( )
A.礼乐制度强化的结果
B.列国纷争激烈的反映
C.王室衰微加速的表现
D.华夏认同增强的体现
11、下图为1977年在银川市西夏陵区出土的鎏金铜牛。作为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件历史文物,它可以用来佐证西夏当时 ( )
A.礼俗的全面汉化
B.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
12、1960年,鞍钢公司创造出“鞍钢宪法”,指的是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结合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该制度体现了( )
A.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D.生产技术的革新意识
13、陈独秀于1916年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
A.建立中国共产党
B.领导新文化运动
C.倡导实业救国
D.提出三民主义
14、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主要外贸商品需从江南、湖广、福建等地区运往广州,赖此为生的苦力、商贩、货船、旅店达上百万之众。五口通商之后,外贸商品可就近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等地出洋,广州渐形衰落,失业人口剧增。由此可知( )
A.大规模社会运动发生风险增加
B.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C.外贸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了上海
D.五口通商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变革
15、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上海地区近代工业出现
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中国近代实现了工业化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6、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农村宣传画——《把最好的粮食卖给国家》。该宣传画反映出( )
A.粮食丰收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B.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建设
C.计划经济合理分配国家资源
D.农业合作化打击农民生产热情
17、《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
A.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
B.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加强
C.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D.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18、史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该设置有利于( )
A.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农耕文明的发展
C.避免北方游牧民族袭扰
D.政治中心的稳定
19、《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发展状况“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可用于研究( )
A.北方民族内迁后的影响
B.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原因
C.南宋时和平繁荣的景象
D.南朝南方经济发展成就
20、1960年,广东农民人均食用油月消费1.5两。洲心公社对农业生产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率先实行“超产奖励责任制”,被称为“洲心经验”,在全省推广,并上报中央。这种探索是为了( )
A.全面推行农业合作社
B.打破人民公社化体制
C.解决农村的经济困难
D.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
21、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某原始人墓葬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 )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22、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说明魏源的思想:①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②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
③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④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23、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北京地区成立的学会如表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
名称 | 成立时间 | 创始人 |
强学会 | 1895年11月 | 康有为 |
强学小会 | 1895年 | 梁启超 |
加耻学会 | 1897年秋 | 寿富 |
美西学会(西学会) | 1898年1月 | 阎乃竹、宋伯鲁 |
粤学会 | 1898年1月 | 康有为 |
闽学会 | 1898年1月31日 | 林旭 |
蜀学会 | 1898年3月 | 杨锐 |
保国会 | 1898年4月17日 | 康有为 |
保浙会 | 1898年4月 | 旅京浙江人士 |
保滇会 | 1898年4月 | 旅京云南人士 |
保川会 | 1898年4月 | 旅京四川人士 |
A.新思想在京得到传播
B.清廷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维新派在京根基浅薄
D.百日维新存在过激倾向
24、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名称 | 存亡时间 | 开国国君 | 国君原来身份 |
后梁 | 907—923年 | 朱温 | 宣武节度使 |
后唐 | 923—936年 | 李存勖 | 河东节度使 |
后晋 | 936—947年 | 石敬瑭 | 河东节度使 |
后汉 | 947—950年 | 刘知远 | 河东节度使 |
后周 | 951—960年 | 郭威 | 邺都留守 |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25、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________基础、宝贵________和________准备。
26、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_______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_______和_______。
27、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起________,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2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时间:俄国_____ 后。
(2)中心:北京与上海。
(3)表现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_____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_____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同年5月, _____ 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29、16世纪中期,________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________的租住权。
30、我国按照建立______________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3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1)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________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2)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________。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32、某高中的一位同学在学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历程进行总结,但是某些知识点他并不确定,请你根据所学帮他完成。
古代中国主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进历程及特点 | ||
朝代 |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 |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⑥ |
秦朝 |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 |
汉朝 |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设① | |
唐朝 | 实行②,相权一分为三 | |
宋朝 | 增设“③”分割相权,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管军事和财政 | |
元朝 |
| |
明朝 |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④,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 |
清朝 | 雍正帝设立⑤,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
33、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________救援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34、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______________。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_______进军。
35、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36、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
(1)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时期。
(2)概括隋唐、宋加强君权及汉武帝、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37、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思考)
38、为了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39、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中重要的制度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