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廷自经庚子之变,知内忧外患,相迫日急……故于西狩途中,太后首以自强为询。这次“自强”( )
A.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瓦解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C.涉及到改官制、废科举等举措
D.打击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2、1949年,新中国海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式宣告成立,彻底摆脱了外籍税务司控制,结束了长达90年“海关不独立、关税不自主”的屈辱历史,1950年货物通关总量达到11.3亿美元。这表明( )
A.表明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
B.改订新约运动实现关税完全自主
C.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D.限制了国内产品与国际的竞争
3、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建国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对他们所作贡献和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C.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成为过渡时期各条战线的英雄
4、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抵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5、据考古发掘,位于陕西西安的姜寨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相差无几;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墓葬有大小墓之分,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两处遗址的差别体现了不同时期( )
A.青铜文明的发展程度
B.国家政治制度的状况
C.礼乐文化的区域分布
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6、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引发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 )
A.丞相的废除
B.锦衣卫的设立
C.内阁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置
7、下面方框的内容为某次战役中发出的电报,此电报可以用来说明( )
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电;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隔断徐蚌、歼灭刘峙主力。
A.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役胜利
B.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取得台儿庄大捷
C.中共对淮海战役的战略性作战方针
D.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8、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9、林则徐汇译《四洲志》,收集西洋各国情报和国际知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徐继畲撰写《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等。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
A.强国御侮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存
D.自强求富
10、《晋书·王敦传》载:“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署,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权臣揽权,天下大乱
B.世家大族地位的显赫
C.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D.九品中正制度的形成
11、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出处 | 记述 |
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 “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名总理处。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 |
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 | “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 |
A.军机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
B.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
D.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
12、《光明日报》曾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下面与“红船精神”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D.中共一大的召开
13、201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 )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指导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
14、敦煌马圈湾汉简中记载了西汉时期从敦煌出发的商业运输队的情况,其中“官属数十人,持校尉印绂三十,驴五百匹,驱驴士五十人,之蜀……”;居延汉简中也有关于从河西逃亡的商人在市场上购买了蜀车与蜀布的记载。以上记载可佐证( )
A.河西地区社会矛盾突出
B.河西走廊是西汉贸易要道
C.中央加强管控岭南地区
D.当时商品经营区域化明显
15、始皇帝“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皇帝之明,临察四方”。材料中的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巩固秦王朝的统治
C.确立以法治国理念
D.完善国家制度建设
16、在先秦时期,“中国”一词用于指称周朝的施政范围及春秋战国时期诸夏各政权,用于区分不同的人群以及华夏政权。春秋时期,秦、楚不在“中国”之内,而战国时期,秦、楚、吴、越则逐渐被囊括在“中国”的范畴中。这种现象说明先秦时期(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B.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确立
C.已出现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
D.华夷观念开始受到冲击
17、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出社会的变化。诸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流行语( )
A.映射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走向
B.是历史转折与社会发展的见证
C.展现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历程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8、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作者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理论出现了失误
B.没有恢复西周分封制
C.秦实行暴政丧失民心
D.统一六国时机不成熟
19、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历史进化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还提出“文言合一”“白话文学”等。据此可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旨在____( )
A.宣传民主与科学
B.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抨击封建的伦理道德
20、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这两种文化的相似处除了精美的玉器,还有( )
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
B.种植水稻和南瓜
C.使用马拉战车作战
D.建有祭坛与神庙
2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发生在下图所示时空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
A.重筑长城抵御蒙古袭扰
B.抗击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活动
C.赐封渤海郡王管辖东北
D.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租住权
22、有学者研究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后,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三民立国共和肇始;下联:五权宪法民主方兴”。依据对联内容,合适的横批为( )
A.三民主义
B.民主科学
C.窃取果实
D.中华民国
23、197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据此,党中央作出的决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加入世贸组织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4、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置监察官。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刺史
B.三司使、刺史
C.监御史、枢密使
D.御史大夫、节度使
25、请将左侧的人物与右侧的思想观点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人物 | 思想观点 |
( )王守仁 | A 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 |
( )李贽 | B 个性解放,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
( )黄宗羲 | C “良知”是隐藏在个人心中的“天理”,因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 |
26、唐朝后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加剧。875年,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虽然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27、 ______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 ______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______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______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28、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的洋务新政。学术界把这种推行新政的系列举措称为“________”,把提倡洋务新政的官僚称为“________”
29、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1941年国民党突袭新四军,制造了________
30、___年6月,国民党围攻 ___,全面内战爆发。
31、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________”
32、百团大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_______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2)_______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___________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3)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_______”。
(4)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_______,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_______”。
(5)_______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33、三大改造: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________在我国初步建立
34、措施:
①奏折制度:康雍乾时期形成了______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②军机处:_________ 时,设立军机处。
③思想控制:清朝统治着加强思想控制,频繁制造______________,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35、秦朝是怎样巩固统一的?(从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等思考)
36、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么?
37、郡国并行制
(1)郡国并行制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影响如何?
3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39、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