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了( )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
B.西学东渐逐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
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3、如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中央集权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北宋初期,地方上废节镇而置路,使“节度使虚置”而代之以监司和帅司,由此开启了地方府、州、军、监行政组织同时受多个上级机构及多个上级首长指挥、控制和监督的时代。宋初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
B.国家分裂动荡的历史教训
C.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D.应对民族政权并立的局势
5、574年,北周武帝下令“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从而将三百万僧人收为编户。这客观上反映了佛教( )
A.严重威胁儒家正统地位
B.不能满足朝廷精神统治需求
C.遭到了唯物主张的否定
D.严重影响了官府的赋役征收
6、19 世纪 40年代,中国某部著作汇集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外国史地资料,由近而远,按南洋、印度、非洲、欧洲、南北美洲次第编排。其中,辑录有《铸造洋炮图书》《火轮船图说》《地雷图说》《攻船水雷图说》《西洋用炮测量说》等有关各种西洋船炮器艺图说50多幅。该著作的撰写意图是( )
A.总结强国御侮的办法
B.加快近代海军建设
C.适应禁烟斗争的需要
D.践行中体西用思想
7、英国在1793年、1816年先后派出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对此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嘉庆帝回复英国国王“天朝不宝原物”,要求“嗣后毋庸遣使远来”。这主要反映出( )
A.传统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优势
B.统治者故步自封埋下落后伏笔
C.清代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闭关自守政策维护了朝贡体系
8、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 )
A.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要
D.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
9、唐朝礼部员外郎沈既济曾言:“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十二天)而周闻天下。”与这一描述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忽必烈下令“设国子监,立国学监官:祭酒一员,司业二员,监丞一员,学官博士二员,助教四员,生员百二十人,蒙古、汉人各半,官给纸札、饮食,仍隶集贤院。设江南各道儒学提举司”。这些举措的出发点是( )
A.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B.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
C.弥合民族之间的分歧
D.顺应大一统国家建设
12、下图是王祯《农书》中的“授时之图”。该图以平面上同一个轴的八重转盘,从内向外,分别代表北斗星斗杓的指向、天干、地支、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以及各物候所指示的应该进行的农事活动。王祯绘制的“授时之图”( )
A.总结了元朝时期的农业技术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保障了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D.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13、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交融
C.民族矛盾逐渐得以缓和
D.社会动荡引发民族迁移
14、近40年来,有研究者从社会经济视角,关注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造成的破坏;有学者从情感史角度认为,这场运动使江南尽成废墟,给民众留下难以释怀的伤痛;也有人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称之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大灾难。这启示我们( )
A.拓展研究视角有助于客观认识历史
B.研究视角越新颖越能接近历史真相
C.研究视角的选取能够决定历史结论
D.近期研究视角比传统视角更加可信
15、下表是某学者对1892-1913年中国的棉纺、毛纺、缫丝、水电、面粉、水泥等10个主要行业的产业资本家来源所作的统计。据此可推知( )
来源 | 买办 | 商人 | 官僚、地主 |
占比 | 23.8% | 16.4% | 59.8% |
A.清末中国政治变革艰难
B.工业结构渐趋合理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16、南宋乾道五年(1168年),朱熹借鉴青苗法,创建由民间自主经营的社仓。淳熙八年(1181年),政府诏行“朱熹社仓法”于诸路。社仓、义仓的建立,弥补了常平仓等官仓设置于城市的不足,成为乡村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南宋政府此举旨在( )
A.维护社会稳定
B.增加财政收入
C.保障市民利益
D.推广程朱理学
17、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
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18、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说明唐朝( )
A.政府重视体育运动
B.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C.开放与兼容的氛围
D.民族政策的灵活性
19、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下表反映了唐—五代、宋书院的数量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朝代 | 全国(所) | 北方(所) | 南方(所) |
唐—五代 | 47 | 8 | 39 |
宋 | 713 | 31 | 682 |
A.重文轻武之风
B.经济重心南移
C.印刷技术发展
D.理学大力推动
20、《史记》记载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是失期当斩,但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徭律》则规定如因天气原因而失期至多罚款,与《史记》记载相去甚远。由此可知( )
A.秦的暴政并不存在
B.历史研究要对使用的材料辨析、考证
C.《史记》相关记载没有研究价值
D.历史研究必须借助考古的成果
21、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汉”;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
22、如图是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遗址黄门岩2号洞,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类型丰富,包括打制石器以及使用砾石、石核、石片、断块、碎屑及少量穿孔石器和局部磨刃石器,打制石器中以陡刃砾石石器最具特色。据此可推测,该遗址( )
A.处在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
B.出现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
C.处于新旧石器的交替时期
D.受到其他文明遗存的影响
23、1841年1月16日,英国女王在议会演说中谈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虚伪地强调英国“女王子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英国的皇家尊严受到“严重影响”。女王的这一言论( )
A.找准了战争的爆发根源
B.歪曲了战争的侵略本质
C.描述了战争的基本事实
D.加快了战争的发展进程
24、1941年12月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美国代表认为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陆军的主要战场,中国坚持抗战对太平洋战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统一指挥中国及泰国、越南等地的抗日军队。1942年1月;中国战区正式宣告成立。这表明( )
A.中国是太平洋战场主导力量
B.抗日战争形势发生逆转
C.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认可
D.中国跻身国际强国行列
25、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标志着________ 。
26、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____________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确实创立符合____________需要的新文化。
27、1917年国会议员在广州成立________,推举________为大元帅。后被西南军阀排挤
28、内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严重忧虑和愤怒。他们对________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29、进一步扩大侵略
(1)占据整个东北地区
(2)________(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上海________路军奋起抵抗。
(3)________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________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________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________”。
30、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________
31、________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
32、请将左侧的人物与右侧的思想观点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人物 | 思想观点 |
( )王守仁 | A 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 |
( )李贽 | B 个性解放,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
( )黄宗羲 | C “良知”是隐藏在个人心中的“天理”,因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 |
33、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大发明在_______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_______。
③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_______,广泛应用于_______。
34、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_____________》,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35、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6、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37、近代民族工商业诞生后举步维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结合史实分析“春天”到来的原因。
(2)列举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并简析这一“短暂春天”的历史影响。
38、鸦片战争前世界的形势是怎样的?(从经济和外交两个方面分析)
39、唐朝时期印刷术、火药、天文学和医学的成就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