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百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A.尊崇和颂扬先人

    B.缓和君臣关系

    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

    D.巩固儒学地位

  • 2、在青海发现的距今约4000多年的马厂类型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多是男性的随葬品,而纺轮则大多是女性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B.男尊女卑的习俗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产生

    D.社会生产分工较明确

  • 3、到1926年5月,随着工人组织的不断发展,全国有组织的工人有124.1万人。截止1927年3月底,农会组织已遍及粤、湘、鄂、赣等省,有组织的农民达800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4、扬州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运河的开凿滋养了扬州,运河的贯通推动了扬州的繁荣兴盛。隋朝大举兴修运河的举措(     

    A.体现了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

    B.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C.进一步加剧了江南人地矛盾

    D.维持了隋王朝的统治

  • 5、1925年,马寅初在演讲中说道,“各省往来,几若异国,故(上海)规元不能通用于汉口,(汉门)洋例不能通用于上海”,“天津不用锭,北京不用宝”。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发行法币的重要性

    C.各省之间竞争激烈

    D.中国被列强所瓜分

  • 6、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利于加强皇权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 7、武昌起义后,军政府以“十八星旗”为国旗,意在建立一个以中原汉地为核心的单一民族国家。后来,孙中山顺应形势发展,改国旗为“五色旗”,强调“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孙中山意在(     

    A.宣扬新生政权的合法性

    B.推动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吸引群众积极参与革命

    D.追求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 8、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

    B.争取和平民主的新局面

    C.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D.完成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9、20世纪30年代,福建龙岩县流传着一首民谣:“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这首民谣的传播(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程

    B.有利于中共土地革命的开展

    C.宣传了减租减息的政策

    D.有助于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 10、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     

    A.使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

    B.说明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

    C.使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

  • 11、“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了(     

    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B.护国运动促使袁世凯倒台

    C.护法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D.国民大革命取得重大成果

  • 12、如图是中共党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地示意图。下列表述与图中序号相一致的是(     

    A.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

    B.②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③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13、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陆军51个师团中有35个陷在中国战场上。日本只能动用11个师团到太平洋配合海军作战。抗日战争结束时,日军在中国境内仍达199万人,占海外日军总数的近二分之一。这表明(     

    A.太平洋战场美军力量较中国弱小

    B.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国共两党共同抵抗了日本侵华

  • 14、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规定体现了(       

    A.新型的政党合作

    B.自由平等原则

    C.各民族一律平等

    D.人民民主原则

  • 15、口号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下列选项中口号与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时期一一“打倒列强除军阀”

    B.北伐战争时期一一“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抗日战争时期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解放战争时期一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16、从11、12世纪开始,英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启了迁移的进程。即使有法庭明令,但农奴们仍怀揣着获得城镇当局庇护的希望,冲破庄园的各种限制。随着人口流动和农村移民的到来,英国涌现了大约300个城镇。马克思说,中世纪的城市是由“获得解放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这些现象(     

    A.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B.促进封建剥削关系走向瓦解

    C.强化了英国封建君主的权威

    D.提高了庄园农奴生产积极性

  • 17、元代设立的行省制度,是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能够做到使行省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     

    A.削弱了地方政府权力

    B.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

  • 18、雍正三年明确规定,“满汉科道,凡有关内外朝政吏治,每人各条奏一折,封固进呈。若有奏二三事者,一事用一折,限两日内汇齐缴上,不可互相通知访问,亦不可商之亲友,各据己见,奏闻”。该规定(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C.表明官吏考核制度成熟

    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 19、下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澎湖巡检司、四等人制、《农书》   ②祖冲之、九品中正制、《禹贡地域图》

    ③.赵州桥、义仓、三教合归儒          ④均输平准、刺史、《神农本草经》

    A.④②①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 20、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B.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军队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C.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

    D.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1、下图中①②③④为中共党史上几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处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B.毛泽东在②处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处掀起的一二九运动宣传党的救国主张

    D.④处召开的会议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

  • 2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承秦末之弊,国家财用不足、人民饥馑,天子的车驾无法备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相大臣只能乘坐牛车。在此背景下,汉朝廷所采取的措施是(     

    A.“事征四夷”“图制匈奴”

    B.“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

  • 23、从历史、考古学的角度说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文字的发明,单偶制家庭的确立和阶级的产生为标志的,是人类或达到智慧水平之形式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是指一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存在形式。下列对文明产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始采集和渔猎 ——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发展——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B.社会分工的发展——原始农业畜牧业——阶级出现——私有制产生——文字出现

    C.原始采集和渔猎——早期城市出现——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D.原始农业畜牧业——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经过:义和团提出“________”的口号进行反洋斗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他所提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________,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实属下策

  • 26、________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________进攻下,________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27、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_______阶段。

    (1)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声势浩大的_______战役。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_______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_______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2)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_______战役。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3)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_______战役。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河北平山_______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_______的完全胜利。

    (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_______,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_______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28、同时,新中国取消________在中国的特权

  • 29、金:创制了________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 30、过程

    (1)召开新政协会议

    ①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________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②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几个重要文件。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开国大典: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正式成立。

  • 31、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___________;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分别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条约规定:增开___________为商埠。

     

  • 32、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时间轴。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 33、宋元两朝,_______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_______,不拘法度。

  • 34、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请将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将编号填入右空格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 (   )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孟子 (   )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韩非子 (   )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 (   )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西汉建立时间和都城在哪里?

  • 36、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的组织者或领导者。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

    将上述历史人物与其主张的观点一一对应。(填字母)

    (1)“民族”“民权”“民生”

    (2)“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5)“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 37、问答题

    (1)结合中国近代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明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列举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民族独立和复兴前赴后继的进行了哪些探索和抗争?

  • 38、读图旨要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支援,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抵柱的作用。

    问题导引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抵柱的作用?

  • 39、二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指出日本经济发展后,对外政策有何重大变化?

    (3)近年来,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法西斯右翼势力猖獗。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