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酎金(一种专供朝廷祭祀的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为由,夺去106个列侯的爵位。汉武帝通过此举意在( )
A.增加政府收入
B.削弱丞相权力
C.推行官僚政治
D.加强中央集权
2、如图是华君武创作于1948年的漫画《囊中物》,反映了解放战争期间的一场战役。画中敌军被分割包围,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的囊中之物。结合图片信息判断,这场战役( )
A.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D.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
3、商汤灭夏之后,称颂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周武王灭商之后,封武庚(纣王的儿子)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主殷商的祭祀。汤武旨在( )
A.减少政局动荡
B.确立君主集权
C.构建政治认同
D.形成官僚政治
4、下图为1978~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据图中数据变化可知(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单位:亿元)
A.1978~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有限
B.1985~1990年经济增长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2000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D.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5、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
A.解决了王国问题
B.削弱了丞相权力
C.确立了察举制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6、南宋时,经办海外贸易和航运的一个官员赵汝适在《诸蓄志》中描写桑给巴尔:“缠青番布,蹑红皮鞋,日食饭面、烧饼、羊肉。……产象牙、生金、龙涎、黄檀香。”明朝以后,海运日益发展,中国和桑给巴尔两国人民接触更加密切。据此可知,桑给巴尔
A.农业经济繁荣
B.手工业发达
C.对外贸易发达
D.鼓励文化交流
7、“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某件青铜器(如下图),该器皿底部铭文写道“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该器物名为( )
A.利簋
B.启尊
C.大盂鼎
D.何尊
8、大诗人杜甫不仅有“诗圣”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史诗”。他的作品真实而细致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下面对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 )
A.杜诗的史料价值大于文学价值
B.杜诗情感彩浓厚,无法作为史料使用
C.杜诗作为文学史料可以证史、补史
D.杜诗作为二手史料,可以起到诗文证史的作用
9、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C.美国政府推行霸权主义,干涉我国内政
D.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10、清光绪帝下诏:“嗣后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以此改变国内不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与此同时,两广总督刘坤一对以往的工商业政策也大加批评,说“无事不由官总其成,官有权、商无权”。这说明( )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政府力求变革以图存
C.洋务新政推行受阻
D.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
11、茶产于四川,流行于江南。如图是辽代晚期壁画《备茶图》。据此可知( )
出土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
A.南方文化影响力扩大
B.契丹族逐步封建化
C.经济作物在辽国推广
D.风俗画在西域流行
12、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贵族中选择儿媳,而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择媳的首选。司马光直言: “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 )
A.婚姻自主观念得到加强
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13、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召开东亚军事会议,通过《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决定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的协调。这表明( )
A.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已经成立
B.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认可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反攻
D.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改变
14、西汉学者刘向在《战国策》中说:“田氏代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万乘之国频繁进行争夺霸主的战争
B.各民族联系密切推动了华夏族发展壮大
C.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已被完全破坏
D.当时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开始丧失
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6、里耶秦简有大量内容丰富的政令和文书。《里耶秦简·户籍》中详细记述了百姓家庭人口信息及承担的赋役情况。另《秦简·内史杂》记述官员“有事请殴(请假),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这反映了秦朝( )
A.注重提升国家的治理水平
B.秦律严苛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C.重视户籍管理以征收赋税
D.开始出现政令文书管理模式
17、如表是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年份 | 广州 | 上海 |
1844年 | 3340 | 480 |
1847年 | 2530 | 1100 |
1850年 | 1670 | 1190 |
1853年 | 1050 | 1720 |
1856年 | 1730 | 3190 |
A.外贸逆差的加剧
B.经济结构的变迁
C.外贸中心的变动
D.新式工业的兴起
18、宋代笔记小说中有大量对乡村居民职业流向的描述,如受雇于工商业各领域、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或农闲时节兼职小商、小贩。宋代笔记小说描述的这些现象( )
A.都是文学虚构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B.折射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宋初集权政治的种种弊端
D.表明国家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19、中华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遗址是( )
A.临潼姜寨遗址
B.红山文化遗址
C.襄汾陶寺遗址
D.良渚文化遗址
20、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研究会,其办公室和图书馆取名为“亢慕义斋”(“亢慕义”为德文的音译)。据此判断,该会主要研究方向是( )
A.西方民主政治
B.马克思主义学说
C.近代自然科学
D.白话文与新文学
21、辛亥革命后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民主化历程依然曲折艰难。这说明( )
A.近代民主革命任务未完成
B.辛亥革命的作用极其有限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混战阻碍民主化进程
22、中国先民将黏土制作成坚固的陶器,下图是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稻穗纹敛口钵”局部), 钵体上绘画的是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稻谷沉甸甸的以致稻穗“弯了腰”。这反映了
A.水稻种植技术始于长江下游地区
B.陶瓷制作是河姆渡人的主要生计来源
C.中国先民对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D.农业是南方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基础
23、1089年,苏辙出使辽国时看到了被人翻刻的苏轼文集《眉山集》,写信给苏轼: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苏轼作品得以在辽境广泛传播的客观条件是( )
A.印刷行业发展迅速
B.宋辽达成和议
C.文官受到广泛尊崇
D.民族差异消失
24、有史家指出,18世纪中期的英格兰和中国核心经济区,经济发展条件和要素并无显著区分,西方没有明显优势。进入19世纪之后,中西经济发展判然两分,此即中西发展的“大分流”。导致中西出现“大分流”因素是( )
A.科技推动英格兰走上工业化道路
B.海禁使东亚徘徊于农耕的时代
C.科技进步,制度与思想文化变迁
D.缺失人文科技阻碍东亚工业化
25、________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________问题的决议
26、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____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________的势力,________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7、版图奠定清朝中期,疆域西跨________,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________,东北至外兴安岭和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________山脉。
28、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___即位。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____,忽必烈就是________
29、限制王权的开始: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约翰签署《____________》。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30、手工业进步:明朝中后期,南方部分手工业行业中出现_______________;(工场、雇佣)
31、金朝制度基本沿袭________ 制度,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________ 。
32、“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___________。
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________后开始的,________与________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34、6月21日,________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
3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深远。请回答:
(1)革命前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怎样?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建立了哪些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36、王莽代汉
(1)王莽代汉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王莽政权的概况是什么?
37、泱泱天朝大国:
清帝国疆域之广阔为世所共知。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问题
(1)在巩固帝国疆域方面,秦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
(2)元朝在管理辽阔的疆域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
(3)康乾时期,清朝是怎样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38、材料
(1)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39、日军的侵华暴行主要表现有哪些?(从军事、政治上、经济上和“慰安妇”制度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