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呼伦贝尔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之计,立朔方郡,使苏建发十余万人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地区),并修缮了秦时蒙恬所筑的障塞;同年夏,又“尊民徙朔方十万口”。 汉武帝意在(     

    A.防御匈奴侵扰

    B.保护丝绸之路

    C.打击王国势力

    D.推动边疆开发

  • 2、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利于加强皇权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 3、某学者指出,“秦的很多做法恰恰是法家所反对的,韩非《亡征》篇中列举的一百多种国家灭亡的征兆,秦始皇的做法就占了好几条。”该学者意在说明秦朝的速亡(     

    A.与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B.在于摒弃了法家的治国思想

    C.起因于反秦势力的日益壮大

    D.源于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 4、文物不但具有艺术、科学价值,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可以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A.电影《秦颂》

    B.《剑桥中国秦汉史》

    C.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D.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 5、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承袭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

    B.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C.适应了少数民族统治的需要

    D.都是兵农合一制度

  • 6、《平定台湾得胜图》描绘了清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1786-1788年)平定台湾的战争场面。如图为其中的一幅《渡海凯旋》,该画作(     

    A.是研究清朝军事实力的第一手史料

    B.突出彰显了清朝海军近代化的成效

    C.佐证清朝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历史

    D.折射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7、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明确载入宪法;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这反映了我国(       

    A.立法制度逐渐走向完善

    B.民族平等观念不断得到加强

    C.民族政策得到有效保障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确立

  • 8、“工合运动”是抗战时期以合作社方式在大后方从事工业生产的群众性经济互助救亡运动。工合组织协会先后组成了二千多个生产合作社,其业务涵盖制革、造纸、制瓷、针织、棉纺、机器、化工等各种门类。该运动的发展(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推动了战时工业的内迁进程

    C.积累了发展国营经济的经验

    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 9、燕云十六州长期被辽占领,众多汉人生活于此,其中一些还在辽担任官职,受到重用,甚至出现了“汉官不思归”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辽朝文字体系已经成熟

    B.三省六部制度初步确立

    C.民族交融趋势逐渐加强

    D.辽宋经济交流十分密切

  • 10、《孟子·梁惠王上》写道,梁襄王曾经问孟子: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孟子反对“以力服人”,他强调,如果国君能够以“仁”作为政治准则,就可“仁人无敌于天下”。统治者应当推行“王道”,实施“仁政”,才可能实现“大一统”。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孟子思想不适合战国的历史环境   ②孟子的主张背离孔子“仁”的思想

    ③孟子的主张体现了时代发展趋势   ④孟子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1、1897年底,我国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在他主编的《上海新报》上评论说,“整个中国,书籍生意大幅增长,连印刷机都跟不上这步伐”。这反映了(     

    A.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政治改革如火如荼

    C.社会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D.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 12、据学者研究,西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 1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     

    A.猛安谋克

    B.行省制度

    C.改土归流

    D.将军辖区

  • 14、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

    ①早市、夜市昼夜相连

    ②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

    ③“交子”已经出现

    ④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5、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认为,“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和赞助,单纯的农民暴动是不能获得最终胜利的”,必须要“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认为农村暴动应为主要革命斗争方式

    B.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最主要的革命力量

    C.主张实行以城市领导乡村的工农革命

    D.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16、19世纪 60年代,因为社会的大破坏,国家税收的减少,大量人口的丧失,故清政府无力主持社会的重建工作,地方社会随即发挥了非凡的动力,诸如慈善、治安、防卫、宗教等工作,社会便在此种动力的推动下得以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力量削弱

    B.地方自治形成完整体系

    C.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D.清廷积极推动地方自治

  • 17、1933年6月,冯玉祥任命吉鸿昌为总指挥、方振武为总司令,率部北上抗击日军、伪军。连克康保等县,乘胜收复察哈尔省全部失地。这支抗日军队应为(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抗日同盟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国民革命军

  • 18、下图为良渚先民在古城建设之初兴建的庞大而复杂的不同类型水利设施,它们具有防洪、农田灌溉和运输等综合功能。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

    A.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B.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

    C.早期国家的特征已经出现

    D.先民有一定社会组织能力

  • 19、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其根本目在于(     

    A.扭转贸易逆差

    B.走私毒品鸦片

    C.镇压太平天国

    D.打开中国市场

  • 20、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这表明当时(     

    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恢复了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 21、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把租庸调中的“庸”和“调”都改为以货币缴纳。“庸”原来是以绢和布代役的,是用实物代替劳役。现在改“庸”为货币缴纳,实际是把劳役税改为货币税了。据此可知,两税法改革(     

    A.提高了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

    B.优化了社会结构及运行机制

    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的蔓延

  • 22、以下是辽夏金的管理制度(部分)。

    政权

    管理制度

    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西夏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留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

    由此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       

    A.采用传承与借鉴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B.与汉族政权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C.彻底抛弃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D.呈现出全面封建化的历史趋势

  • 23、张海鹏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是中国政府发起禁烟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郑重宣示。这个宣示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的道德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与该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林则徐

    D.徐继畬

  • 24、有学者统计,唐代以前(包含唐代)农书总计不超过80部,而宋代农书有141部。其根本原因是,宋代(     

    A.农业生产成就显著提高

    B.人地资源矛盾表现突出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活字印刷技术基本普及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同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______________,取消______________,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 26、在京官员及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________________组织了联合各省________的“________”,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________的序幕

  • 27、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 28、主张

    (1)拥护“______”,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 29、经济危机

    (1)表现

    ①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的________,物价飞涨

    ②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2)后果: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 30、宪法: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____________

  •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 32、湘赣边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________

  • 33、局部抗战开始________: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_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

    标志着中国________的开始。

    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

  • 34、________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 36、宋元时期农业的成就?

  • 37、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

    (1)秦朝同周朝相比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该制度建立有何意义?

    (2)秦朝负责中央监察的官员是什么?

    (3)唐朝有一种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减少决策失误的制度是什么?

    (4)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 38、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从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以及社会等思考)

  • 39、什么叫开元盛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