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统一后在全国普遍实行任官赐印制度。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任命朝廷大臣和地方小吏均是如此。秦朝《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公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反映出秦朝( )
A.官印赐予制度程序较完备
B.选官制度承袭了先秦模式
C.为官之道必精通法家思想
D.国家权力强化的特征明显
2、太平天国规定,“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据此,圣库的收入化为柴米油盐,进入上帝大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取得自己的一份。太平天国这一举措( )
A.维护了小农生产者的利益
B.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打击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寄托了小农固有的憧憬和向往
3、陶渊明《桃花源记》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表达的思想理念是( )
A.为政以德,顺应民心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D.以法治国,富国强兵
4、小说《水浒传》中,“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凤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描写的是鲁智深见到的东京繁华的场景。该场景体现了宋代( )
A.门第观念淡化
B.百姓趋于平等
C.商品经济发展
D.国家控制松弛
5、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这些做法( )
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
B.说明奥斯曼帝国缺乏文化自信
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反映罗马皇帝制度完善有活力
6、辽朝境内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有两类:一类是“耕稼以食,城郸为家”的汉族和原渤海国人;一类是“渔猎以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和其他北方民族。为了适应这种情况,辽朝( )
A.实行蕃汉分治的二元化政治体制
B.推行猛安谋克制度
C.吸收中原文化以加速封建化进程
D.推行四时捺钵制度
7、如图漫画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题为《疮痍满目》。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A.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B.清朝黑暗统治彻底结束
C.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
D.北洋军阀集团陷入分裂
8、《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而《宋书》中记载的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两个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变化反映了( )
A.江南经济的发展趋势
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南方稳定的社会环境
D.北方动荡的社会环境
9、下图为近代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所载“威海卫大战得胜图”。该图( )
A.没有史料实证价值
B.说明图像史料可信
C.真实反映当时史事
D.可作历史研究参考
10、马克思说,自1842年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形成了特有现象:中国出产的茶叶和丝向英国的出口一直不断增长,而英国工业品输入中国的数额整体来说却停滞不变。这一局面( )
A.反映了马克思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
B.表明中国的传统经济继续引领世界
C.体现了自然经济主导下中国市场特色
D.说明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出超地位
11、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发展需要交通改善
B.交通发展便于加强君主专制
C.交通便利推动对外殖民扩展
D.古代东西方的经济交往活跃
12、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变化( )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取消了三省分工
D.实现了分权制衡
1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明显属于后者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汉武帝中外朝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明朝的内阁制度
14、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① |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 |
② |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
③ | 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
A.食物物种交流地域特色鲜明
B.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C.古代中国食物种植生产分布
D.灌溉农业水利系统领先发达
15、清朝驻外使臣薛福成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获得的特权:“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患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薛福成论述的特权是( )
A.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和通商口岸传教
D.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通商口岸传教
16、民间歌曲往往带有时代印记,图中为《人权之歌》《美国货害人精》《滚你妈的万元钞》等歌曲。其可能出现在( )
A.1915年
B.1945年
C.1947年
D.1950年
17、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指( )
A.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保留军队
D.台湾工商界人士可回大陆投资
18、下表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 史 实 | 结 论 |
① | 中共八大宣布国内阶级矛盾基本解决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② | 1958年“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 | 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
③ | 1961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左”倾错误在各个领域得到清除 |
④ | “一五”计划到“四五”计划时期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具有奠基性意义 |
A.①
B.②
C.③
D.④
19、1942年至1948年,《文化先锋》由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创办发行。其中“建国历详解”栏目专门介绍刊物发表的当天或临近日期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据此可知,该栏目的设置( )
事件类型 | 文本叙述 |
关于孙中山生平 | 孙中山伦敦蒙难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等 |
其他革命先烈的生平 | 朱执信先生殉国纪念日、黄克强先生殉国纪念日等 |
抗战期间的大事 | 防空节、淞沪抗战纪念日等 |
文艺节日 | 美术节、诗歌节等 |
A.意在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
B.利于客观记录历史事实
C.唤醒了民众的民主革命意识
D.反映了国共关系的恶化
20、王夫之说:“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国;郡县之天下,分其统于州。州牧刺史,统其州者也,州牧刺史统一州而一州乱,故分其统于郡。郡守,统其郡者也,郡守统一郡而一郡乱,故分其统于县。上统之则乱,分统之则治者,非但智之不及察;才之不及理也。”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扩大君主权力
B.恢复西周时期分封制
C.健全监察制度
D.反对权力的高度集中
21、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新中国( )
A.与日本正式建交
B.改善同美国的外交关系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出自西周青铜器,但直到清朝灭亡,历朝都没有将“中国”作为国名。在清代官修史料汇编《清实录》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占比达90%。这表明清朝( )
A.多民族中国观的意识加强
B.民族间交流交融日益频繁
C.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
D.以法律方式推行民族平等
23、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如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大房子”、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神庙、积石冢”、浙江余杭良渚文化的黑陶和磨光玉器等。这些发现说明( )
A.早期人类已有强烈的宗法观念
B.文明起源地分布较为广泛
C.新石器时代区域文明同步发展
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征
24、下列地方位于辽朝统治区域的是( )
A.临安
B.流求
C.燕京
D.澶州
2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_________加速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6、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________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荷、比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___》
27、背景:从三国到五代,________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28、《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最严重、________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1)________,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2)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________,严重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
(3)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________”。
29、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
(1)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_______。1948年前八个月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
(2)随之而来的是______________,物价飞涨。
30、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____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________的势力,________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31、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________。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32、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________等在________桂平________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不久,________称天王
33、当你在浏览在法国卢浮宫时,讲解员会向你介绍下面的实物。这是公元前十八世纪用________文字写成法典柱。在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发现的。
34、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35、比较两张图,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墓葬有哪些区别,这反映了什么现象的出现?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隋唐的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回答,废丞相后,明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3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材料二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 | 年均增长率(%) |
1953~1957年 | 4.5 |
1958~1962年 | 4.3 |
1963~1965年 | 11.1 |
1966~1970年 | 3.9 |
1971~1975年 | 4.0 |
1976~1980年 | 5.1 |
1981~1985年 | 8.1 |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3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9、鸦片战争前,世界形势和中国的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