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大定时期(1161—1189年),随着猛安、谋克私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计口授地的大家族土地经营向个体家庭的独立经营转化。奴隶主出售奴隶,扩大私人所有的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汉人耕种,女真族的个体经营者转化为国家佃租者和自耕农。这些变化( )
A.促使了金宋对峙局面的出现
B.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C.强化了佃农与金统治者矛盾
D.为金灭北宋奠定了基础
2、“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3、下图是1862年在广州出版的被誉为“前汉英词典”的《英语集全》。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完全由国人编撰的辞典性质的教科书,由近代著名的买办和实业家唐廷枢历时两年编撰完成。该书的出版( )
A.大幅提升了国人英文水平
B.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产物
C.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
D.是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
4、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后,只有具备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向皇帝反馈情况回答咨询或请示皇命,即使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也只能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这一措施
A.受到先秦官僚制的影响
B.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
C.规范了地方官员的行为
D.限定了呈递文书的内容
5、下列关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北伐战争是由国民党独自进行的
B.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北伐军从南京开始出发向北进军
D.北伐的目的是要推翻蒋介石统治
6、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他们印发了30万份《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
A.香港澳门的回归产生了重大影响
B.台湾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的状态
C.“九二共识”引起了台湾民众的共鸣
D.“一国两制”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追求
7、《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兵书,书中记载了弓弩火药箭、火药鞭箭、火球、蒺藜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竹火鹞、铁嘴火鹞等武器,还有完整的火药配方。由此可知,《武经总要》最早可能成书于(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后来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据此可知( )
A.行省不是法定的地方行政机构
B.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特点
C.行省制度适应了国家治理需要
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
9、元朝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这一做法旨在( )
A.简化行政区域设置
B.促进民族的大交融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10、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全国各地推行“均输”政策,“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这一政策的施行(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阻碍了商品正常流通
C.提高了地方官员工作效率
D.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11、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
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
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
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
12、宋代,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国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往往学富五车。材料表明宋代科举制度( )
A.提高了官员素质
B.缩小了统治基础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阻碍了阶层流动
13、一战后,中国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中国劳工为协约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B.护国战争成功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得到国际高度认可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14、张家口市崇礼邓槽沟梁遗址出土的筒形罐,与四台遗址出土的素面平底筒形罐具有相似性;邓槽沟梁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与河套地区海生不浪文化相似,应是受河套地区同类遗存东进影响;第四期文化遗存面貌,与龙山时期河套地区永兴店文化也十分接近。由此说明( )
A.该区域农耕文化发达
B.该区域草原文明发达
C.制陶工艺先进
D.该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5、根据如图所示信息,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1946年6月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相当
B.反映出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军力此消彼长
C.1948年内国共双方军力尚未发生逆转
D.194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
16、1936年,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听闻教育部命令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得有挑拨国内民族感情之处,于民族战争不得言,要证明民族同源。对此他表示不以为然,认为各民族同源无法证明,他还认为大中小学所学之历史只能有详略深浅的差别,不能有真伪之别,因此古代史上之民族战争无避讳之必要。以下观点或做法符合陈寅恪先生观点的是( )
A.春秋笔法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历史研究“求真”与“致用”不能共存
C.有伤民族团结的历史问题禁止研究
D.因爱国需要而“致失史实之真,则缪矣”
17、1981年,湖北沙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沙市由此对全市企业进行改革,先后涌现了一批著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例如,生产“活力 28”洗衣粉的沙市日化,成为第一个将广告牌竖在香港的内地日化企业。这表明( )
A.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B.内地与香港实现经济互动
C.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18、法家思想是国家主义的,以君王和国家为视角;墨家思想是实用主义的,以平民为视角。由此可知,法家和墨家( )
A.崇尚以人为本
B.治国理念趋同
C.主张家国同构
D.阶级立场不同
19、1279年,宋元崖山之战,宋朝大臣陆秀夫背起年幼的皇帝投海自尽,其他忠臣、将兵、家眷、随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共10万余人一起投江殉国。这反映出当时(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施
C.理学影响的扩大
D.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20、汉代以后,从军队出身、以武功扬名者渐渐被视为一个群体,称作“武人”“武将”,与文人群体相对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长期分裂
B.主流思想变更
C.文官政治确立
D.民族矛盾缓和
21、通过考古及文献查证,西汉能够观察到的储粮状态与方式是“分散储粮”,而在唐代则更多表现为以巨型窖穴为代表的“集中储粮”形式。这说明( )
A.租佣调制的持续实施
B.均田制的有效推行
C.两税法减轻了农民负担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2、《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下能佐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殖民者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列强取得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的特权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扶植地方军阀,形成割据状态
23、唐代,灾情出现后,政府会减免赋税、发放贷款、平价粜粮,以及由国家收购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扶助农民生产自救。做到“善自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赈给”。这说明统治者( )
A.忽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B.强化基层社会的管理
C.力图长久解决灾荒问题
D.赈灾方式具有多元性
2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
A.新的革命任务
B.新的革命前途
C.新的革命对象
D.新的群众基础
25、____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复土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6、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农业: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__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的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_________)在我国基本建立。
27、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_______成立,________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________政体就此产生
28、袁世凯死后,________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
29、________首先举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
(1)孙中山是________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________的________教育。
(2)________爆发后,孙中山深知________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________年11月在________组织________,走上了________道路。
(3)________年8月20日,孙中山与________等人在日本________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________被推举为总理。
(4)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________》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_”。
(5)________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6)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________起义。
A.以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B.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________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30、手工业进步:明朝中后期,南方部分手工业行业中出现_______________;(工场、雇佣)
31、1787年,制宪议会在_____召开,会议的核心人物______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1787年宪法,美国政体实行________,原则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也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律。
32、评价:这些措施________,但制度过于僵化
33、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________。朱元璋就是________。同年,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________在全国的统治
34、公元27年皮耶罗参加了元老院的盛大仪式,见证了元老院决定授予________为“奥古斯都”称号,自此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
35、列举我国古代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交战双方)
36、(题文)20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最终形成了哪两个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格局?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这个同盟的名称是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美、苏等国在哪一年建立了一个什么组织来共同对付德意日法西斯?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世界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请你设计一条呼吁和平的宣传标语。
37、南昌起义的时间、意义?
38、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9、宋词的兴盛
(1)宋词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宋词的派别和代表人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