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吉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发生在下图所示时空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A.重筑长城抵御蒙古袭扰

    B.抗击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活动

    C.赐封渤海郡王管辖东北

    D.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租住权

  • 2、下图是1913-1919年中国民营纱布机的发展情况(1913年的指数为100)。促使这一时期民营纱厂布机指数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 3、唐代两税制乃用钱币纳税,如无钱币,则可代以实物。但物与钱的比例并不固定,时有涨落。这表明唐代两税制(     

    A.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存在增加交易成本的可能

    C.阻碍了唐朝的商业发展

    D.提高了财政税收的效率

  • 4、下表是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六抗战歌曲”的网络投票结果(节选)。由此可知,入选歌曲

    曲目

    创作年代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

    《黄河大合唱》

    1939年

    《大刀进行曲》

    1937年

    《游击队歌》

    1937年

    《毕业歌》

    1943年

    A.都创作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

    B.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精神

    C.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必胜信心

    D.鼓舞了所有中国居民的抗日热情

  • 5、许倬云在《从五四运动论自由与民主》中指出:至于引入赛先生,这一诉求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大势。可是在中国,科学主义弥漫于人心,“科学”两字被当作信仰。很多人以为科学呈现的知识即是绝对的真理,竟不知科学是不断在假设与求证,不断地验证与开拓,是永无休止的求知过程。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开启中国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B.对待西方文化持盲目接受态度

    C.对中、西方文化缺少批判精神

    D.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思想解放

  • 6、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外资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的91.9%,棉纺生产的76.6%,内外航运的84.4%。截至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B.英国在华优势地位削弱

    C.列强加紧资本输出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7、某学生在查阅清朝前期的历史资料时,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台湾府”“伊犁将军”“雅克萨之战”“《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理藩院”等。由此看出,该学生学习的主题是(     

    A.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

  • 8、1979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分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在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下,当年农业总产值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B.统购统销取消促进了农业发展

    C.价格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9、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属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②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说明义和团

    ①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                  ②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④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隋朝时期,通过大运河,南方地区所产橘子被运往北方,北方所产的梨送到南方销售。这说明大运河有利于(     

    A.经济作物普及

    B.海外贸易发展

    C.农业结构优化

    D.南北经济交流

  • 12、考古发现,距今约5500年前,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人姿势都是双手并拢捧在胸前,非常相似。这说明当时(     

    A.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交流

    B.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汇聚

    C.开始出现“以玉为美”的观念

    D.中原文明对周边地区文化辐射

  • 13、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这一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 14、诸葛亮在平定南中的过程中,将部分居住在山地的各族人民“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这些举措(     

    A.促进当地经济开发

    B.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C.加快北方人口南迁

    D.造成土地过度开垦

  • 15、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长沙人刘蜕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铉特地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就是“破天荒”典故的来历。由此可见,当时长沙地区

    A.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B.学子被特准参加科举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社会价值取向被影响

  • 16、下表为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列强通过这些条约(     

    年份

    条约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A.获得了一些殖民特权

    B.可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C.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派军驻扎中国战略要地

  • 17、下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是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

    C.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D.体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日的主战场

  • 18、下图是1978- 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19、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

    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

    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 20、以下左图是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瓶,右图是清朝疆域图(局部)。清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政府采取了大量举措。与左图措施有关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21、唐都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有粟特人、大食人、波斯人和天竺人等。粟特人带来了深受中原人喜爱的音乐舞蹈:胡腾舞、柘枝舞、胡旋舞;波斯人带来了自己的信仰和宗教(袄教);来自天竺的瞿昙悉达把印度的《九执历》翻译成中文。这些现象反映出唐朝(     

    A.对外政策较开明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形成中华文化圈

    D.文化遥遥领先世界

  • 22、1916年12月陈独秀言道:“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陈独秀意在(     )

    A.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

    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 23、“钦差”称谓出现于元代,而在明洪武时期的官方文书中已较多使用。普遍认为钦差大臣是中国古代“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的钦差多数是派遣至地方的,但也不乏派往京城的例子。明代的钦差(       

    A.拓宽了官员上升的通道

    B.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中枢机构的异化

    D.解决了朝廷内部矛盾

  • 24、革命口号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鲜明反映,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斗争目标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意义: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___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___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___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___的伟大事件之一

  • 26、八七会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_______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

    (2)会上,毛泽东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思想。

  • 27、土地改革

    (1)背景: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过程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

    ②到1952年底,全国除一部分________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3)意义:农民从________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

  • 28、7月14日,________陷落

  • 29、中国积极促进________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1978年5月关于________________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②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为会议召开奠定了指导思想。

    (2)内容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思想

    路线

    彻底否定“________”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

    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上来

     

    经济

    路线

    实行________的战略决策

     

    组织

    路线

    恢复党的________的优良传统

    (3)意义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________

  • 31、表现

    (1)________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________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 32、________运动是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的

    (1)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________民众。

    (2)以“________”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________________很多州县农村。

    (3)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________等,对义和团采取________的举措。

  • 33、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居民的主体是________

  • 34、抗击倭寇: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在抗倭斗争中,___________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1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了什么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重大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怎样的抗战路线?全民族一致抗日的表现是什么?

    (4)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和最大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5)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叫什么?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 36、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请阅读下列有关国歌的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后所作,歌曲讴歌了工人阶级为建立理想制度的革命首创精神。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型国家的诞生,之后以《国际歌》为代国歌。

    (1)概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中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世界上每个国家均有其典型的文化象征,一如美国文化的象征——自由女神,法国文化的象征——《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同样应当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之一。

    1935年12月9日,北平上千名学生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举行抗日救国请愿大游行。

    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是八路军、新四军喜爱的战斗之歌;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爱泼斯坦记下了中国官兵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前赴后继,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悲壮一幕。

    1938年,东南亚青年华侨,从新加坡启程,一路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回国参加抗战。

    1944年7月,美国国务院拟定反法西斯盟军凯旋的广播节目单中有《义勇军进行曲》《美丽的美利坚》《斯拉夫进行曲》《哈利路亚》《马赛曲》等。

    1949年9月21日,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无党派人士徐悲鸿最先提议《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国歌。

    ——摘自刘丽英,郭鲁川《<义勇军进行曲>的文化象征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

  • 37、戚继光抗倭原因、经过和结果怎样?

  • 38、东汉的衰亡

    (1)东汉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2)东汉衰亡的表现是什么?

  • 39、日本局部侵华的标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