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朝时某一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变革,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此制度指的是( )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宋代,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国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往往学富五车。材料表明宋代科举制度( )
A.提高了官员素质
B.缩小了统治基础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阻碍了阶层流动
3、唐高宗时期,武后建立了一个由非官员的文人谋士组成的“北门学士”,负责起草诏令,制定政策。该机构的设置,实际被架空权力的部门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4、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与贤良文学派(郡国以察举制向中央推举的人才)就有关施政方向进行辩论。贤良文学派力主罢盐铁官营、均输等经济政策,桑弘羊等坚持汉武帝时代的经济主张,认为兴盐铁、置均输,扩大了政府的财源,是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济保证,不同意废止。因此,贤良文学派的提议未被西汉政府采纳。材料反映了西汉后期统治者( )
A.限制了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
B.对中枢行政机构进行调整
C.仍执行国家统制经济的思想
D.践行儒家爱惜民力的思想
5、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交融
C.民族矛盾逐渐得以缓和
D.社会动荡引发民族迁移
6、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大肆以高额利息向清政府借款。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实力的普遍增强
B.列强侵华矛盾日趋激烈
C.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
D.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
7、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 )
A.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中国被迫签署《北京条约》
C.中国战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D.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8、辽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为鸡冠壶(以其形似鸡冠得名)。但其造型并非一成不变,早期为穿孔式,绳索可穿孔而过,方便固定在马背上。到中晚期,适合居室使用的提梁式鸡冠壶应运而生。以上变化反映了( )
A.辽宋时期对外交流开放与繁荣
B.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融合
C.少数民族善于学习中原的文化
D.榷场设置推动了边境经贸发展
9、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及其对应的流通区域:黄河中游诸国流通“布币”,东方齐国流通“刀币”,南方楚国流通蚁鼻钱。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中原各国经济相对发达
B.市场管理体系日益规范
C.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D.齐国货币铸造技术最好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2022年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18%左右,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说明我国( )
A.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B.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C.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完成民族伟大复兴
11、茶产于四川,流行于江南。如图是辽代晚期壁画《备茶图》。据此可知( )
出土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
A.南方文化影响力扩大
B.契丹族逐步封建化
C.经济作物在辽国推广
D.风俗画在西域流行
12、蒋廷黻说:“道光年间(1821—1850)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当放弃”指的是( )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B.允许通商口岸设厂
C.接受协定关税
D.开放五口通商
13、清朝奏折制度,拥有具奏权的地方督抚,通过密折,与皇帝商议大事,整个过程是单线联系。某个大事决定前,其实皇帝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中央部臣讨论往往流于形式,部臣的反对意见也基本无效。由此可见,奏折制度的运行( )
A.制度异化,容易任用奸佞
B.加强君权,削弱部臣权力
C.制度规范,政务运行通畅
D.提高效率,中枢决策快捷
14、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协议互保,在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之际,更是公然宣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表明( )
A.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B.列强势力加速渗透
C.义和团运动以失败告终
D.地方督抚势力扩张
15、1141年,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订立和议。规定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其称臣,每年向其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该政权( )
A.建立者与鲜卑同源
B.推行南北面官制
C.曾出现“大定之治”
D.都城在宁夏一带
16、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将祖先或神明称为“皇”。“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否定了“泰皇”的称谓,而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称“皇帝”。据此可知,皇帝制度( )
A.具有一定君权神授色彩
B.凸显了浓厚的宗法观念
C.强化了对民众思想控制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17、如表为《明史·地理志》所载明代部分省区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情况表。这可以用于说明明代( )
省份 | 1393年 | 1542年 | 人口增减数 | 增减比% |
北直隶 | 1926595 | 4568259 | 2641664 | 137.1 |
山东 | 5255876 | 7187202 | 2462326 | 46.8 |
福建 | 3916569 | 2111027 | -1805779 | -46.1 |
广东 | 3007932 | 2052343 | -995589 | -31.8 |
A.商品经济的规模日趋萎缩
B.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C.南北双方经济的交流受阻
D.南方经济重心的转移
18、“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话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 )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19、三线建设一般循着“迁建”、“包建”、“新建”三种方式,着眼点“是增强国防工业支持大规模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沿袭和发展了建立根据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内地建成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表明三线建设( )
A.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旨在应对严峻的外部威胁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提升了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20、“钦差”称谓出现于元代,而在明洪武时期的官方文书中已较多使用。普遍认为钦差大臣是中国古代“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的钦差多数是派遣至地方的,但也不乏派往京城的例子。明代的钦差( )
A.拓宽了官员上升的通道
B.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中枢机构的异化
D.解决了朝廷内部矛盾
21、清光绪帝下诏:“嗣后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以此改变国内不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与此同时,两广总督刘坤一对以往的工商业政策也大加批评,说“无事不由官总其成,官有权、商无权”。这说明( )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政府力求变革以图存
C.洋务新政推行受阻
D.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
22、中国共产党“二大”的主要内容是( )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组织和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C.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2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歌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
24、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有秦孝公的坚定支持、果断决策外,其本人顺应历史潮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起了关键作用。以下最能体现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和创新精神的是( )
A.推行郡县制度
B.确立土地私有制
C.实行什伍连坐
D.限制贵族特权
25、连一连:找出各自对应的正确选项
周________ | A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
春秋战国________ | B工商食官 |
汉________ | C宗庙之牲成为畎亩之勤 |
宋________ |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明清________ | E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
26、对外开放
(1)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________,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2)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后,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
(2)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________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________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更深层地参与经济________进程。
27、“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________”。
28、填空
29、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的民族民主革命。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打击了________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________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30、辽朝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________。
(2)辽与北宋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辽朝南、北面官设置:南面官负责________,北面官负责________。
31、兴起
(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
(2)主要阵地: ______和《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_____、鲁迅、钱玄同。
32、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对外开放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1980年设立了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而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使中国更深层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33、形成与发展过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________。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________,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________”重要思想。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在北京举行。在会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4)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________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________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6)2018年修改宪法,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人国家根本法,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________、完善发展。
34、世界: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_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1)英国:在______、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
(2)法国:从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3)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______地区。
(4)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的活动中。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______。
35、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列举唐朝、明朝、清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36、宋元时期科技的代表人物和成就是什么?
37、法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1)请简述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主要内容。这部宪法最有可能借鉴吸收近代西方哪儿个国家的优秀成果?
(2)这部宪法有没有得到落实?原因是什么?
38、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并对自己观点进行阐述。
39、少数民族封建化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