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赣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清初沿袭明朝旧制,置内阁大学士“赞理机务,表率百僚”,一度使内阁起到了中枢机构的作用。但自“雍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一变化旨在(     

    A.强化君主专制

    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完善中央机构

    D.健全官员管理体系

  • 2、仁宣之间,“政在三杨、义虽掌权衡,辄依违其间,无所匡拂”。“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在正统、正德年间,内阁巩固了自己的权位,阁权已全面超过了部权。同时,内阁内部成员之间也出现了地位变化、有了首辅、次辅、群辅之分。内阁权力的变化反映了(     

    A.明朝政治黑暗腐朽

    B.宣仁皇帝不理朝政

    C.专制皇权的强化

    D.中央集权的式微

  • 3、下图是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纪念碑,这是一个“台历”式石碑。纪念碑上面布满了炮弹的弹坑和骷髅,代表并纪念当时去世的人们。九一八事变(     

    A.标志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C.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

    D.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 4、东汉后期,太学生联合世族官员结为“部党”,借助儒家伦理大肆营造舆论,开展反对宦官擅权的政治斗争,时称“党人清议”,最终遭到镇压。东汉时期的清议运动(     

    A.塑造了清正的舆论环境

    B.折射出政坛的黑暗腐朽

    C.客观上使外戚势力崛起

    D.凸显了儒学的教化功能

  • 5、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北京地区成立的学会如表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名称

    成立时间

    创始人

    强学会

    1895年11月

    康有为

    强学小会

    1895年

    梁启超

    加耻学会

    1897年秋

    寿富

    美西学会(西学会)

    1898年1月

    阎乃竹、宋伯鲁

    粤学会

    1898年1月

    康有为

    闽学会

    1898年1月31日

    林旭

    蜀学会

    1898年3月

    杨锐

    保国会

    1898年4月17日

    康有为

    保浙会

    1898年4月

    旅京浙江人士

    保滇会

    1898年4月

    旅京云南人士

    保川会

    1898年4月

    旅京四川人士

    A.新思想在京得到传播

    B.清廷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维新派在京根基浅薄

    D.百日维新存在过激倾向

  • 6、西周洛邑(图)的建设,经历了武王选址、召公相宅、周公营建、成王“宅兹中国”的过程。周初统治者持续营建洛邑的历史背景是(     

    A.疆域的扩展

    B.生产力的飞跃

    C.镐京的陷落

    D.分封制的衰落

  • 7、漫画常常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如图中的人们正在燃放鞭炮庆祝。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经济政策已经严重脱离实际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各产业结构实现了协调发展

  • 8、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该言论(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B.彰显了强烈的道路和文化自信

    C.指导了农村根据地的开辟

    D.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 9、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其诗作《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此可推知,该时期(     

    A.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间的矛盾激化

    B.战乱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

    C.分裂割据客观上推动统一

    D.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 10、秦统一以前,粮价较稳定,大致粟石三十钱左右。秦朝统一全国后,粮价急剧上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三十一年(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最可能是源于(     

    A.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剧烈动荡

    B.法家统治思想阻碍农业发展

    C.始皇大兴土木使得民失农时

    D.长期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凋敝

  • 11、建立后秦的羌族,在关中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姚苌起兵时得到汉人支持,后秦政权一建立就采用汉制。姚兴继位后,多方笼络汉族士人,延揽名儒到长安讲学,生徒多至万余;又经常和名儒们“讲论道艺,错综名理”。材料表明(     

    A.前秦汉化水平较高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中原文化影响较大

    D.民族统一进程得以加快

  • 12、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A.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

    B.国民革命的主要进程

    C.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D.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13、1941年,中国共产党指出:“针对着敌人企图吸收法币,收括现银,滥发伪币的金融政策,政府银行应发行地方货币并确定为当地唯一通行的货币本位,以便打击伪钞,保护法币,阻止现银与法币流入敌区。”这在当时(     

    A.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形成

    B.有利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C.保障了双减双交政策开展

    D.间接加速了国统区经济的崩溃

  • 14、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结束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要调毛泽东到上海的中央机关去,毛泽东说:“我不愿意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去结交绿林朋友。”中央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以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改组省委,领导起义。这次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三大

    D.遵义会议

  • 15、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考古人员在该文化遗址不仅发现了石镞、石刀、磨盘、磨棒等大量石器,还发现了许多笨重无耳的筒形陶器。据此可推知,红山文化时代(     

    A.生产生活已走向稳定

    B.家庭手工业得到发展

    C.传统农耕水平很先进

    D.国家初始形态己产生

  • 16、如图所示是民国八年《新申报》的一则报道,其中有“各校学生游街”“章宗祥在曹宅受伤深重”等相关表述。与这一报道相关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武昌起义

    C.国民革命

    D.五四运动

  • 17、据《晋书》记载: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材料反映出当时

    A.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容易出任高官

    B.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

    C.选拔人才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

    D.注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 1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       

    A.消除藩镇割据

    B.强化地方权力

    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中央集权

  • 19、秦汉驰道制度规定,非经特许,任何人员不能穿行中央三丈的“天子道”。到汉宣帝时,出现平民“以其罪罚之轻”,公然违反驰道禁令的现象,至汉平帝时废止这一规定。这一变化客观上(     

    A.导致了天子权威的衰落

    B.推动了道路交通政治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有利于商业交往的发展

  • 20、汉初陆贾《新语·道基》:“是以君子握道而治,据德而行,席仁而座,杖义而僵,虚无寂寞,通动无量。”这一思想(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促成了西汉国力的鼎盛

    C.消除了法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D.适应了汉初的社会需要

  • 21、“郡县政令受制于中央,郡县守食不世袭,视实际服务成绩为任免进退,此为郡县制与宗法封建性质决然不同之点。”材料意在强调郡县制的设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消除了宗法观念

    D.推动了经济发展

  • 22、唐朝,在运行三省六部制的过程中,各项政务都形成了分层负责的基本情况,并且各层掌握不同的权限,按照特定的程序运行工作,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这说明三省六部制(     

    A.消除政治腐败

    B.导致机构膨胀

    C.规范国家行政

    D.加强中央集权

  • 2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如果统治者采取有为的措施,那将会使民众自以为“智”,违背道,丧失“初心”,热衷于争夺,纵欲妄为,其最终的后果将是国家大乱。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韩非子

  • 24、清朝统治者在撰修官书、律例等书时,十分注意其他民族文字的使用, 如历任皇帝实录都有满、蒙、汉三种文字的稿本。 为此, 清廷特地撰修满、藏、 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此举推动了(     

    A.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B.大一统国家局面的形成

    C.各地语言文字的统一

    D.官书及律例等书的撰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________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________附近遭到________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

  • 26、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周边民族也产生了________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 27、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

  • 28、9月,_______自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_______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____”倾错误,导致第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 29、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_______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 30、徐继畲的《________》是中国近代________

  • 31、社会治理

    (1)修筑驿道,设立________。(目的:巩固统一;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2)实行________: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3)对于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________进行管理。

    (4)对西域:设________等管理军政事务。

    (5)对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________,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 3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1)经济建设:在根据地实行________政策,并开展________运动。

    (2)政权建设: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以________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 33、社会局限

    (1)经济:男耕女织、________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________

  • 34、城市:唐都__________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如何评价该模式?

  • 36、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

    (1)“一五”计划的制订的时间、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 37、八七会议的内容?

  • 38、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3点,P39)

  • 39、什么叫“靖康之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