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遵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三大历史事件中寻找“同类项”,你的选择是(     

    A.民族危亡

    B.探索出路

    C.资产阶级

    D.民主政治

  • 2、元朝始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统治者

    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让其管理本民族事务

    B.派驻专门官职,调节民族纠纷

    C.废除土司制度,大规模改土归流

    D.与土司联姻,恩威并用

  • 3、《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

    B.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加强

    C.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D.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 4、下图为明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垦荒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B.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

    C.高产作物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D.经济发展潜藏着危机

  • 5、史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该设置有利于(     

    A.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农耕文明的发展

    C.避免北方游牧民族袭扰

    D.政治中心的稳定

  • 6、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就十分重视农民问题,右图是1931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后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凭证。下列内容与该法律相关的是(       

    A.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实行农民减租减息政策

    C.号召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土豪,分田地”

  • 7、下图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A.体现了南方文化知识普及程度高

    B.反映了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趋同

    C.表明人才比重失衡贯穿始终

    D.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8、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反映维新派(     

    A.倡导中学西源的学说

    B.形成成熟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

    C.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

    D.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 9、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的核心出发点是

    A.削减诸侯势力

    B.裁抑丞相职权

    C.加强监督地方

    D.防止贫富分化

  • 10、汉朝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到了南朝宋之后却出现了“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局面。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     

    ①江南社会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户口分布南多北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据图可知,熊继贞荣获“首功执照”是因其参加了(     

    熊继贞的首功执

           执照正文主要内容为:“照得我军举义,恢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旬月。我鄂中将士万众一心,力持危局,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得以脱出专制,实由该将士等首先发难,铁血购来,殊堪嘉尚。”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 12、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包括国文、算数、格致、化学、修身、地理、历史、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心理学、英文等十余个科目,分编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和中学教科书。由此推断,这一时期(     

    A.抛弃了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的传统

    B.照搬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模型

    C.突破了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的传统

    D.废除科举考试的制度和形式

  • 13、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主持所建。“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14、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这些城市不但与非洲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这表明古代东非海岸城市(     

    A.融入了印度洋贸易网

    B.深受阿拉伯文明影响

    C.因地理的优势而繁荣

    D.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

  • 15、成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金榜题名、蟾宫折桂、朱衣使者、独占鳌头、得意门生、名落孙山、白蜡明经等成语密切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16、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其最主要的标志是(     

    A.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兴建

    C.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

    D.井田制的实施

  • 17、574年,北周武帝下令“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从而将三百万僧人收为编户。这客观上反映了佛教(       

    A.严重威胁儒家正统地位

    B.不能满足朝廷精神统治需求

    C.遭到了唯物主张的否定

    D.严重影响了官府的赋役征收

  • 18、据《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卫国的巫师),使(巫师)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不听,三年,乃流王于彘(地名)。这说明当时(     

    A.国人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B.原始民主传统可制约君主

    C.宗法制分封制走向解体

    D.高度集中的权力受到挑战

  • 19、1962年,经过关停并转,我国企业数减少了38%,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4300多万。在农村地区开展了退赔工作,为在“共产风”中被拆毁住房的移民解决住房,划拨土地,退赔集体和个人财产。这些做法是(     

    A.对八字方针的具体贯彻

    B.为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C.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纠正反右派斗争中的失误

  • 20、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这里的“西洋”是指(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 21、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外交关系继续存在”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 22、1987年,上海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经营者,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内部也实行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指标分解,层层落实。这些措施(     

    A.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

    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

    C.理顺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D.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 23、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 24、金初,太宗因“私用过度”,诸贵族大臣将皇帝“扶下殿庭,杖二十毕”。此后金朝大量吸收宋制,学习中原王朝的威仪,到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时,情势逆转,皇帝动辄以“杖之”威胁群臣。这种变化表明金朝(     

    A.完全放弃了女真传统政治文化

    B.政权因为汉化而衰弱

    C.受中原王朝政治生态影响较大

    D.“大定之治”成效显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科技成就

    (1)_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________: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朝农学家________编撰《________》,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四、少数民族文字

  • 26、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 2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________,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

  • 28、根据地实行_______政策,建设成效显著。以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_______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_______”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_______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 29、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开赴________,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 30、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________,确立________,推进________,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________前提和________基础

  • 31、张勋复辟失败后,________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________》,拒绝恢复国

  • 32、人民群众对“________”的抵制、抗争进一步发展。

  • 33、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_______,“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 34、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________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________: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北宋和元朝时期货币需求量剧增的表现是怎样的?

  • 36、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 37、16~18世纪,英国进行的海外殖民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史实,概括归纳并简要分析英国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经过和条件。

     

  • 38、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的地方):

  • 39、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生动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给人们以奋进的激情和力量。

    (1)中华民族近百年的伟大复兴的历史,最关键的两步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开启“中国新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伟大转折”开端于哪一事件?

    材料二 习近平曾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2)“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先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实行了哪一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认为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