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魏鲜卑八大贵族之一的陆俟后代都与汉族士大夫交好,喜爱读书。他的第四代陆恭写文章诗赋一千多篇,第七代陆又“于五经最精熟。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对,有陆又”,许多汉族士大夫也不及他。东魏权臣高欢的部下包括鲜卑、汉人和其他各族人,他对军士讲话,时而用鲜卑语,时而用汉语。这些事例说明( )
A.政治改革推动习俗变迁
B.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
C.人口流动加快区域开发
D.文化习俗胡化成为主流
2、自1914年8月至1920年,中国社会经济开始了近代以来难得的上升性发展,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导致这种“上升性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洋务运动推动
B.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C.中华民国建立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3、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老子追求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
A.是社会大变革的反映
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都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4、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 )
方式 | 举措 |
战争 | 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 |
设置机构 |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 |
册封 |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
和亲 |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
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B.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
C.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
D.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
5、一战后,中国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中国劳工为协约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B.护国战争成功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得到国际高度认可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6、对于变法,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铁良、醇亲王载沣认为“满人历朝所得之权利皆将因此丧失”。而康有为也曾上书言:“就皇上理在之权,行可变之事,勿去旧衙门,唯增新衙门”。据此可知,维新变法( )
A.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
B.开启了政治博弈新局面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7、下图所示为米谷的漫画《眼睛一眨,母鸡变鸭》,黑布上虽写着民主,可不知道主席台上的人手在布下捣鼓什么。它所反映的内容( )
《眼睛一眨,母鸡变鸭》1946年
A.延缓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B.粉饰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
C.揭露了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面目
D.表达了人们建立民主政权的愿望
8、对如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 年商税额 | 指数 |
995—998年 | 400万贯 | 100 |
1004—1008年 | 450万贯 | 113 |
1058年 | 700万贯 | 175 |
1064—1068年 | 846万贯 | 212 |
1077年 | 879万贯 | 220 |
A.北宋商税征收解决了财政危机
B.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C.北宋商品经济有了长足进步
D.北宋商税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9、1848年,徐继畲“荟萃采择”中西文献资料,撰成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该著作是( )
A.《四洲志》
B.《瀛寰志略》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10、1857年3月,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材料反映的侵华战争为
A.八国联军侵华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列强瓜分中国
11、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最符合他们研究主题的是( )
A.救亡图存的探索
B.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思想解放的潮流
D.清政府统治的崩溃
12、史书记载国力雄厚,财政充裕却亡国的政权是( )
A.汉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13、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些思想理论都( )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B.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
D.指导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发动了一场以妇女为对象、以民族自强为目标的废缠足运动。他们猛烈地抨击缠足习俗,积极塑造中国妇女的“国民之母”形象,认为放足才能使妇女成为强健的“国民之母”,所以强种的首要任务是放足。这反映出维新派( )
A.主张男女享有平等权利
B.提倡妇女解放
C.接受民主科学的新风尚
D.倡导家庭革命
15、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由专门的国王管理;古代西亚人创作了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人类文明早期管理和文化活动的产生,直接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阶级的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16、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朔方备乘》《康輶纪行》等一大批代表作。这一时期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反映出( )
A.清中叶以来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
B.中西间史学观念的融合加深
C.康雍乾年间边疆危机的不断加深
D.近代史学家强烈的忧患意识
17、史书有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朝实施的这一官制( )
A.旨在强化政权的正统性合法性
B.加剧了各少数民族间的隔阂
C.符合了多民族国家统治的需求
D.致使游牧民族实现了封建化
18、三线建设一般循着“迁建”、“包建”、“新建”三种方式,着眼点“是增强国防工业支持大规模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沿袭和发展了建立根据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内地建成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表明三线建设( )
A.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旨在应对严峻的外部威胁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提升了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19、《孟子·滕文公上》有文字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据材料可知,与材料描写的制度相符合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D.内外服制度
20、七七事变后,中国剧作者协会创作了《保卫卢沟桥》等话剧,曲作家创造了《全民抗战》《干一场》《游击队之歌》《太行山上》等音乐,电影界拍摄了《华北的黎明》《北战场精忠录》等影片。这些创作( )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激发了民众抗战精神
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的力量
D.促进了国民革命发展
21、如表所示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涉及的两位重要人物及事件。据此分析,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是( )
人物 | 经历事件 |
万历皇帝 | 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
张居正 | 守住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正式统率六部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
A.君主专制在万历皇帝期间到达顶峰
B.入阁官员决策权膨胀地位逐渐提高
C.司礼监和内阁都是维护皇权的工具
D.宦官掌握批红权将导致皇权的弱化
2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历史进化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还提出“文言合一”“白话文学”等。据此可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旨在____( )
A.宣传民主与科学
B.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抨击封建的伦理道德
23、《南史·沈庆之传》记载,沈庆之在常湖立园舍,“广开田园之业”,每指地语人曰:钱尽此来。西晋太子洗马江统愤然感叹道:“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这集中体现了,当时( )
A.豪强地主干扰市场的发展
B.政府商业政策发生转变
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
D.经济作物的种植蔚然成风
24、2022年10月16日-11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如图时间轴①②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B.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决议;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明确提出党的革命纲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D.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推行“三三制”加强民主政权建设
25、《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
2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_______石器,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使用______石器。
27、________年忽必烈定国号为________。1279元灭________,完成统一。南宋宰相________就义
28、中共七大
(1)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_______侵略者、建设_______作准备,_______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隆重举行。
(2)毛泽东在会上作《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3)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_______,壮大_______力量,在_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打败_______,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的中国。
(4)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_______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5)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9、君主专制的发展
(1)实行________
①特点:迅速、机密。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设立________(中枢秘书机构)
①开始:________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
②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③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________,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雍正是一个工作狂,批奏折俨然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间,累计写下了共一百多万字的奏折批语。每每批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本来工作量就大,他还增加了,上奏人数。而且每件奏折都亲自批阅,有的奏折的批语甚至到达了一千多字。
(3)制造“________”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30、影响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________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②军队驻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③设立“________”,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2)标志着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________
32、农业
(1)随着_______的开辟,_______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_______、_______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_______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_____________或相关_______,以获取更多的_______。
33、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_______,对_______造成严重的摧残。
34、公元前后,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双方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35、全面内战时期中共坚持怎样的方针?
36、近代以来,一大批中外杰出的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回答:
(1)指出牛顿的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2)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谁?其发现有何意义?
(3)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其成就有助于解决什么问题?
37、“围剿”与反“围剿”各是指的是什么?
38、19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有哪些危机?(从西北和西南回答)
39、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
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问题二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
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
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问题三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