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临沧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很多重要会议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深深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中共一大被誉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共一大的意义是(       

    A.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总结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2、“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据此观点,“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A.1931年,东北

    B.1932年,上海

    C.1935年,华北

    D.1937年,北平

  • 3、1961年,中国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病毒;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并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从此中国人民再也不用惧怕帝国主义的核威慑;1965年9月17日,中国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上成就的取得(     

    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主要源于苏联的大力援助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实施

    D.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 4、如图中所标记的地点与中共相关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C.召开古田军事会议

    D.召开遵义会议

  • 5、梁启超曾回顾说,他们竭力呼号维新变法,但举国如梦如睡。戊戌政变后,民众仍昏昏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这场变法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维新运动不过是他们唱了一出独角戏。这说明(       

    A.变法的思想固守中体西用

    B.维新派对改革影响较小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D.变法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 6、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部门的职责是“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该部门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 7、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维护边疆稳定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农业发展

    D.削弱宰相权力

  • 8、据统计,在东晋权力中心的录尚书事、侍中、中书兼令、尚书令仆等职位中,任官者162人次,其中士族127人次;荆、扬、徐几个重要都督区的都督,也基本上由当权士族担任。由此可知,东晋时期

    A.举贤不及士族

    B.士族把持政权

    C.专制皇权巩固

    D.权力重心下移

  • 9、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 10、元朝初立御史台。忽必烈诏谕说:“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嗣后,数月间“追理侵欺粮粟近二十万石,钱物称是。”忽必烈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廉希宪曾曰:“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者。”从材料中不能够得出

    A.御史台官员权限过大招致不满

    B.御史台官员可以谏言皇帝

    C.忽必烈借鉴了唐宋的政治文明

    D.元朝御史台可以纠察百官、追理财赋

  • 11、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位皇帝逝去后,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这一制度体现了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宋神宗时,王安石主导一系列改革,得以在哲宗时“配享神宗皇帝庙庭”,但南宋建炎初年,又“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这一变化说明(       

    A.王安石变法不利于南宋的发展

    B.王安石的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C.时代因素会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D.社会越发展对人物评价越科学

  • 12、“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而现在,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使我们开始觉悟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反映出抗日战争(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前景

    C.开启了民族的新征程

    D.促使民族整体性形成

  • 13、有学者认为,东吴时南方地区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后又出现“三熟之稻”……双季稻与三季稻的出现,主要是利用南方炎热的气温、充沛的日照和雨水,同时也需要栽培技术与之配套。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当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优良品种引进

    C.北方人民南迁

    D.社会相对稳定

  • 14、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侵华日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长沙大捷

  • 15、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玉米等外来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②自由雇佣劳动出现

    ③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   ④地域性商帮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对于户部官员的任命和吏员的参拨,明太祖曾作出重大决定:即在任用户部官员和吏员时实行地域(苏松江浙)回避,在任用苏松江浙人时实行部(户部)回避。这种双回避制度成为明代定制,历经二百余年而未有更改。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明代(     

    A.江南成为赋税重要来源

    B.体制建设提升行政效率

    C.八股取士制度弊端丛生

    D.官员贪腐现象日益严重

  • 17、对下列三幅图片所示的内容,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B.中国工业化建设在多个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C.中国在两极格局下实现了科学技术突破发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 18、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 19、秦王朝以军人为吏,必然使各级行政机构都容易形成集权专制的特点,使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都具有军事化的形制,又使统一后不久即应结束的军事管制阶段在实际上无限延长,终于酿成暴政。由此可见(     

    A.秦朝灭亡的根源在暴政

    B.秦朝暴政根源于军功爵制

    C.军人为吏一定导致暴政

    D.国家治理政策需适时调整

  • 20、如图是发表于20世纪某一时期的宣传画,此画反映的事件(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B.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促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D.有利于摆脱封建土地制度束缚

  • 21、下表为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列强通过这些条约(     

    年份

    条约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A.获得了一些殖民特权

    B.可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C.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派军驻扎中国战略要地

  • 22、1937年毛泽东在部署某次战役时,致电八路军总部及各师:“敌之战略计划是以大迂回姿势,企图夺取太原,威胁平汉线中央军而最后击破之,夺取黄河以北……”,我军在战略上“展开于敌之侧翼,钳制敌之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这场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大捷

    D.平津战役

  • 23、据图可知,熊继贞荣获“首功执照”是因其参加了(     

    熊继贞的首功执

           执照正文主要内容为:“照得我军举义,恢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旬月。我鄂中将士万众一心,力持危局,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得以脱出专制,实由该将士等首先发难,铁血购来,殊堪嘉尚。”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 24、《诗经·小雅·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与“公田”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是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察举制④世官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他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 26、西北

    (1)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________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________地区。

    (2)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3)_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________,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 27、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________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 28、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过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_____》。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2)影响:使亿万农民在________上、________上获得了解放。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 29、________

    (1)三国干涉还辽

    (2)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3)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4)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 30、同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______________,取消______________,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 31、外交影响: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_________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________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 32、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一次建交高潮

  • 33、中共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___,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___

  • 34、明朝的的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________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起义将领________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2)明朝建立: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大明。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 36、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何关系?

  • 37、其他方面文化交流的表现是什么?

  • 38、国民革命是如何推进的?

  • 39、(题文)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