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文献,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是( )
A.《文学改良刍议》《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学伪经考》
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文学改良刍议》
C.《新学伪经考》《资政新篇》《钦定宪法大纲》
D.《变法通议》《天朝田亩制度》《革命军》
2、距今约4500-4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遗址,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遗址包括古城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据此可推知,当时该文明区域( )
A.开始走向聚族而居
B.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
C.王权摆脱神权束缚
D.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3、宋元自画像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画中人物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清画家蔑视权威和教条、
B.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C.明清画家在批判专制体制
D.出现追求个性化潮流
4、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宣称“我们不应再走欧美、日本的错路”。毛泽东热情的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其必将普及于世界。一些老同盟会会员,也在这时开始转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推动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B.辛亥革命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面貌
C.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已经展开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开始
5、《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 )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
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
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
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
6、图是北宋时期军队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
A.拓展了对外贸易范围
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C.提高了军队整体素质
D.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7、下图所示为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对华贸易数据情况(位:十万英镑)。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英国走私鸦片意图扭转贸易逆差
B.英国对华正当贸易利润稳定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的手工业品缺乏竞争力
8、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十六国政权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它们大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当时北方( )
A.少数民族已完成封建化
B.开始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C.北方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D.汉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9、从康熙至嘉道时期,在江宁、苏州等地出现了许多“账房”,由大商人开设,有的雇匠制造,有的将原料分给小机户生产,向小机户发放工资。这体现了 ( )
A.商帮具有地域特色
B.南北经济差距拉大
C.新型经营形式出现
D.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10、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
A.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
D.领事裁判权
11、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注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说明( )
A.商品经济改变了社会结构
B.社会流动影响门第观念
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2、宋朝绘画以饱满的写实精神展现了社会百态,较之北宋对大型人物活动场景的过多关注,南宋绘画则更多地把村医、舟船、行旅、牧童、耕织、商贩等凡俗场景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逐渐由兴盛走向衰落
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城乡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
D.传统观念的颠覆
13、北宋初年,为分散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B.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C.“杯酒释兵权”
D.设十三州刺史
14、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
B.三大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5、西周规定天子都城12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这一内容体现了
A.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
B.维护政治秩序的目的
C.中央集权体系的建立
D.西周发达的建筑水平
16、“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
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
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17、有学者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地由“土改”运动的“分”到“人民公社”运动的“合”,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第二个“分”( )
A.迅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B.完成了清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C.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8、东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楷书笔法清新脱俗,结构玄远天然,带有一种隐逸恬淡的“山林气”;唐代楷书则有一种中正平和,端稳凝重,法度谨严的“庙堂气”。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书法( )
A.深受主流思想演变的影响
B.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
C.体现严谨工整的审美需求
D.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
19、据记载,曹丕在接受汉帝禅位后,立即实施了迎合中原名门望族的九品中正制;孙权的家族久居江东,在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中颇受拥戴;“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也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而得以称帝。该局面的形成根源于( )
A.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B.农业生产格局的变化
C.农民与地主矛盾的激化
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20、在受周王封赐之后,各地诸侯和贵族将自己所拥有的“臣”层层地分赐下去,使得“王臣”在社会阶层的范畴里向纵深不断地延伸,直到贵族社会的最底层。这说明西周( )
A.中国开始进入阶级社会
B.分封制强化了等级秩序
C.王室专制统治得到强化
D.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
21、1841年1月16日,英国女王在议会演说中谈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虚伪地强调英国“女王子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英国的皇家尊严受到“严重影响”。女王的这一言论( )
A.找准了战争的爆发根源
B.歪曲了战争的侵略本质
C.描述了战争的基本事实
D.加快了战争的发展进程
22、刘少奇说:“搞了土地革命,农民翻了身,就使我们与蒋介石在力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有一亿五千万人,群众自动参战,人力、物力、财力是无穷的⋯⋯蒋介石靠美国,我们靠老百姓……”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1863年,李鸿章在苏州成立洋炮局,并购置了汽锅、车床、铸造机、造型机等机器设备,成为中国第一家使用机械动力的工业企业。李鸿章此举( )
A.确保了国家安全
B.属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经济侵咯
C.培养了翻译人才
D.是洋务派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4、有学者认为,距今约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是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范例。如下表,它以最大的城、最早的坝、最美的玉重新定义了江南的概念。由此可知,良渚古城( )
最大的城 | 从城址区中心向外,依次有宫城、内城、外郭三重结构,分别被城墙和外郭墙环绕;内城面积290万平方米;外郭内面积为630万平方米 |
最早的坝 | 在古城建设之初,规划设计和建造了11条堤坝,分别构成高低两道防护体系;形成13.29平方千米的库区 |
最美的玉 | 改进了切制抛光、琢刻、钻孔等制玉工艺,制作了种类各异的良者玉器,创造出了灿烂的良渚玉器文明 |
A.展现出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B.已经具备成熟的奴隶制国家形态
C.以手工业和商业为经济支撑
D.证明当时长江流域经济领先北方
2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结束了________、封建主义和________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________向_______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就中印两国遗留问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________
27、五四运动
(1)导火线: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提出了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_____”等,遭到拒绝;和会还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方式:游行示威,口号是“_____,_____ ”。结果遭到镇压。
②第二阶段:中心转移到_____,工人和商人参加,方式是罢工罢市,标志着中国_____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_____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 运动。
②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_____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 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8、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壮大,蓄谋侵略中国
②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
①丰岛战役:日军偷袭清军运兵船
②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③________战役:邓世昌、林永升英勇奋战最终牺牲,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李鸿章的“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本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①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说明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4)影响
①《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9、影响: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政治和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二、________
30、隋唐时期,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1、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________,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32、“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图 片
| 历史地位
| 理 由
|
| 罗马法发展史上第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
|
|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二个里程碑
|
|
|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里程碑
|
|
| 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
33、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_______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_______”
34、局限性
(1)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________,没有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任务。
(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_______、能够发动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35、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36、世界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37、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是什么?
38、军阀割据混战时期形成了哪些派系?
39、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由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简要分析科学理论创立的意义。
(2)1871年发生的什么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该事件的发生有何意义?
(3)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指出该事件的性质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4)简要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