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侧是一本隋唐史著作的目录(部分),下列该书其他章节的标题中,最适宜第七章的是( )
A.三百年分裂后的重新统一
B.经营西域和安抚吐蕃
C.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D.玄宗改革与中古贵族政治的终结
2、中国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辛亥革命
3、《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这从侧面折射出魏晋隋唐时期( )
A.佛教开始传入
B.佛道教广泛传播
C.儒学正统丧失
D.“三教合一”趋势
4、明代文学作品当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市井生活、市井人物的刻画描述,比如《三言二拍》《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文人的笔墨开始关注到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这反映了明代( )
A.文学繁荣发展
B.程朱理学没落
C.重利轻义思想
D.市民阶层壮大
5、敦煌莫高窟中保留了大量绚丽多彩的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情调阴森悲惨;唐代的壁画则围绕着经变内容的描绘,穿插了宴饮、阅兵、行医、商旅、农耕等生活场景,简练真实而富有生活情趣。壁画风格的变化反映出( )
A.社会环境影响艺术创作
B.佛教的影响力逐步下降
C.唐朝壁画绘制水平提升
D.儒释道的融合不断深化
6、《全球通史》中提及“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能支撑其观点的是( )
A.已经打破“市”“坊”界限
B.三教合一完成
C.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D.开通丝绸之路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发生在下图所示时空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
A.重筑长城抵御蒙古袭扰
B.抗击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活动
C.赐封渤海郡王管辖东北
D.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租住权
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能论证其观点的是( )
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民间贸易活跃
②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③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④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等城市兴盛引人注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根据统计,在元朝时期蒙古人进士之母为汉族者占总人数的68.2%,妻子为汉族者更高达71.4%;色目人进士之母为汉族者为54.5%,妻子为汉族者则为50%。这体现出元代( )
A.四等人制对婚姻没有束缚
B.国家统一使民族隔阂消解
C.民族交融推动文化的延伸
D.科举制度受到统治者重视
10、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使用频率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 )
A.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
B.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C.实现中西大国关系突破
D.打破西方外交孤立局面
11、780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 )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12、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13、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官府设立僧官制度,即君主通过赐予僧团领袖官位、爵禄的方式,笼络佛教领袖,促使僧团组织置于世俗权力秩序控制之下。僧官制度的设立( )
A.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
B.体现了佛教官方化
C.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D.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14、明太祖曾赋诗一首,向官员诉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与上述内容直接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设立内阁
B.设立军机处
C.废除宰相
D.设参知政事
15、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姚莹则考察西南地区,并撰写《康纪行》,提出要加强“边海之防”。这反映出当时( )
A.“中体西用”理念渐成社会主流
B.传统华夷观念已得到扭转
C.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的嬗变
D.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16、它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里的它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下面为某一著作的部分目录。明代王廷相评价这一著作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对这一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出当时社会重商抑农的思想
B.印证了经济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
C.成书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很高
D.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8、有学者认为,公元7世纪初的某一事件的发生,促进了京津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淮扬文化、吴越文化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该事件最有可能是( )
A.隋朝开通运河
B.隋朝三征高丽
C.元朝修浚运河
D.元朝设置行省
19、“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据此判断科举制的废除( )
A.意味着儒家地位的颠覆
B.导致当时社会急剧动荡
C.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
D.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
20、康乾盛世时期, 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边疆的举措, 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始派驻驻藏大臣 ②在台湾设府
③彻底击败准格尔部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思想的核心是( )
A.仁
B.道
C.非攻
D.重法
22、2022年10月31日大型历史纪录片《良渚》首播,采用实证与写意再现的方式呈现了良渚人的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文化、信仰等,将良渚文化放在全球视野下,凸显出良渚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价值。以下最有可能出现在纪录片中的是( )
A.用于储藏粟的大型粮仓
B.随葬品差别不大的公墓
C.刻在甲骨上的成熟文字
D.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23、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从“王朝”到“国家”的转型,现代民主共和国得以初步建立,民众的身份由臣民变为公民,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再也不表现为对一家一姓效忠,而是对国家与人民的奉献。这反映出( )
A.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B.中国民主政治得以巩固
C.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
D.封建专制土壤彻底清除
24、唐朝时期,许多胡人来到长安开铺经商。李白《少年行》中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元稹在《法曲》中说: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腔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进胡音务胡乐。这反映了唐代( )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胡风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
C.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D.丝绸之路推动了民族交融
25、填图题: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
26、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________、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27、谁设内阁?内阁的性质?职权?(P37)
28、“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___________。
29、中共十九大
(1)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3)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31、殖民统治
(1)政治上:实行“________”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2)经济上:实行“________”。
①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________”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32、手工业
(1)制瓷业
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________、官窑、定窑、哥窑、____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②元朝:出现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和________
③宋元时期:________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
①________的开采量很大,都城________的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________。
(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33、为防止袁世凯专权,3月11日,________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________》
34、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________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35、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七周年。九十七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什么成果?
(2)国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请举例说明。
(3)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新时期,中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什么?
36、孔子
(1)用一句话概括孔子的地位?
(2)孔子思想出现的背景和核心问题是什么?
(3)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从核心观念、政治、教育和典籍整理等思考)
37、请列举新中国建国初创的三大制度。
38、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请回答:
⑴辛亥革命的首要意义是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⑵为巩固共和政体,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有何历史地位?
⑶辛亥革命后,1916年袁世凯称帝、1917年张勋复辟(或溥仪复辟)都以失败告终,是辛亥革命的哪一进步意义作用的结果?
39、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列举唐朝、明朝、清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