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华法案,给予国民政府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宣称是为了“维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行政完整,经由基于自助与合作的项目,支持并保护个人自由和结社自由”。美国的这一做法( )
A.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B.实质上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有助于中国民主和平的实现
D.扭转了国共两党内战的局势
2、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690年,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
A.宰相的权力已经名存实亡
B.进一步加强皇权
C.唐朝基本沿袭避讳制度
D.三省体制不完善
3、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也提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他们的共同追求是( )
A.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重视先王的治理经验
D.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 )
A.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
B.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集约型规模经营
D.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
5、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作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提升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B.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C.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D.强化了皇帝对政务的控制
6、下表是唐朝与周边民族或地区交往表(部分)。由此可知,唐朝能和边疆各民族实现“和同为一家”的原因是( )
时期 | 民族/地区 | 方式 | 具体情况 |
唐太宗 | 东突厥 | 战争 | 东突厥汗国灭亡 |
吐蕃 | 和亲 | 文成公主入藏 | |
西域 | 设置机构 | 设安西都护府 | |
回纥 | 册封 |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 |
唐玄宗 | 粟末靺羯 | 册封 |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
A.能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B.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昌盛
C.民族政策开明,措施灵活得当
D.唐朝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
A.1919年5月4日
B.1921年7月1日
C.1922年7月23日
D.1921年7月23日
8、东晋南朝时期,谱牒(研究家谱门第)之学大兴,出现了贾氏、王氏等专门研习谱学的世家以及《百家谱》《十八州士族谱》一类专著。朝廷专设“谱局”以修订和保管谱牒;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做官。这一现象( )
A.是士族政治的突出反映
B.为朝廷征派赋役提供便利
C.推动九品中正制的形成
D.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9、抗日根据地内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在各自岗位上分工合作。这种情形( )
A.得益于土地革命的推行
B.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推动了民族革命的进程
D.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
10、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
A.个人回忆的史料价值不高
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多元互证
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11、唐朝中期推行的一项经济制度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这一制度( )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可纳绢和布代役以保证农时
C.以资产差别为主要的纳税依据
D.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条件
1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工业基础,还不足以为农村大量提供机械、化肥等现代化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充分挖掘传统农业生产的潜力,即通过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防治病虫灾害等办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此,新中国进行了(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乾隆皇帝即位后,对八旗子弟战斗力退化痛心疾首,提出了“骑射立国”的目标,下令八旗子弟苦练骑射本领。而两江总督高晋提出把火器操练列入武举考试。材料反映了( )
A.西学东渐进程不断加快
B.地方督抚影响中央决策
C.统治集团具有忧患意识
D.军事制度改革阻力重重
14、中国边疆史志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良好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成果。下列可为我国边疆史志研究选题提供参考的是( )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
D.册封制度
15、林则徐是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毛泽东评价林则徐是“我们的民主革命先驱……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命了一百多年。”把林则徐放在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历史地位上。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主要是指他( )
A.领导了虎门销烟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设译馆,翻译外文刊物
D.编订了《海国图志》
16、某一朝代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此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军机处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军机处仍不过为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这鲜明体现了( )
A.中央行政体系的日臻完备
B.军机处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
C.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军机处的设立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18、下表是两汉时期关于“周公辅成王”的典故记载
记载 | 出处 |
征和二年(前91),武帝年老,“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背着)成E朝诸侯以赐光”, 并进一步指明:“立少子,科行周公之事” | 《汉书·常光传》 |
平帝驾崩后,王莽选择年仅两岁的刘婴继位,风公卿奏请立婴为孺子,令宰衡安汉公莽践祚居摄,如周公傅成王故事 | 《汉书·元后传》 |
昔成王之为瑞子,出则周公、邵公、太史佚,入则大颠、闳天、南宫括、散宜生,左右前后,礼无违者 | 《后汉书·班彪传》 |
背成王之政,周公在前,邵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维之。口见正容, 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素定也 | 《后汉书·翟酺传》 |
该表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史书编纂体例的改变
C.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弱化
D.王朝更替的政治教训
19、据图可知,熊继贞荣获“首功执照”是因其参加了( )
熊继贞的首功执
执照正文主要内容为:“照得我军举义,恢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旬月。我鄂中将士万众一心,力持危局,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得以脱出专制,实由该将士等首先发难,铁血购来,殊堪嘉尚。”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20、金初,太宗因“私用过度”,诸贵族大臣将皇帝“扶下殿庭,杖二十毕”。此后金朝大量吸收宋制,学习中原王朝的威仪,到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时,情势逆转,皇帝动辄以“杖之”威胁群臣。这种变化表明金朝( )
A.完全放弃了女真传统政治文化
B.政权因为汉化而衰弱
C.受中原王朝政治生态影响较大
D.“大定之治”成效显著
21、1896-1897年,梁启超主持《时务报》期间,撰写并刊发《变法通议》《古议院考》《商战论》等文章,受此影响,谭嗣同等人陆续发表了《中国自强策》等百余篇政论文章。由此可知,当时维新派( )
A.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B.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
C.开始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
D.坚定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信念
22、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如广东青年彭湃在其撰写的《告同胞》中说:““政府’利用法律,来榨取我们的财产,扩充军备……遂致社会时时酿出种种的变乱……根源在于“社会制度之罪恶’。我们不得不找个治疗的手术——‘社会革命’”。据此可知,当时( )
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扩大
D.社会革命已成为社会共识
23、许倬云在《从五四运动论自由与民主》中指出:至于引入赛先生,这一诉求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大势。可是在中国,科学主义弥漫于人心,“科学”两字被当作信仰。很多人以为科学呈现的知识即是绝对的真理,竟不知科学是不断在假设与求证,不断地验证与开拓,是永无休止的求知过程。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开启中国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B.对待西方文化持盲目接受态度
C.对中、西方文化缺少批判精神
D.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思想解放
24、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发展需要交通改善
B.交通发展便于加强君主专制
C.交通便利推动对外殖民扩展
D.古代东西方的经济交往活跃
25、1969年4月,中共________召开。1971年9月,________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26、北宋________和南宋_______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27、过程
(1)________: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________等在广西桂平________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不久,洪秀全称________。
(2)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________,定都于此。
(3)军事全盛:太平军________、西征,占领湖北、________、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________,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4)________: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________、韦昌辉被杀,________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是________的转折点。
(5)后期防御:洪仁玕、________、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________、三河大捷,但在________战役中败于湘军。
(6)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________和外国人带领的________进攻下,太平军节节败退,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8、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是中国早期________的尝试
29、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等人
30、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1912年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________
③1914年5月公布《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公布《________》
⑤1914年8月接受“二十一条”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31、参加一战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 ______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______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______前往欧洲作战,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32、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__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________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________。
(2)1914年5月公布的《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
(3)同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________。
(4)________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年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力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________”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33、欧洲________不断发展,而________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1)中国仍然停留在________,________统治依旧顽固。
(2)自给自足的________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
(3)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________,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4)社会________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34、________
(1)概况: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________。
(2)影响: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35、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和意义是什么?
36、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7、秦始皇有“暴君”之称,而明朝人李贽则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38、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39、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