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 )
A.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标志着北伐战争拉开序幕
2、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对于义和团揭帖分析错误的( )
A.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
B.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C.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D.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3、成书于元朝的《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
A.佛教的传播
B.道教的兴盛
C.儒学的复兴
D.理学的僵化
4、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
C.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江南地区的大开发
5、龚自珍针对乾隆以来“生齿日益繁,气象日益隘,黄河日益为患”的情况,主张在新疆建行省,利用那里的闲旷土地,组织“京师游食非土著之民”以及各地愿意应募的百姓和“江西、福建两省种烟草之奸民”,前往“以耕以牧,得长其子孙”。这表明龚自珍主张( )
A.增进南北方经济交流
B.垦荒拓耕解决人地矛盾
C.强化新疆的国防地位
D.发展农业维护疆域完整
6、《云梦秦简·法律答问》中讲到:有贼进入甲家,甲呼救,四邻和基层官吏不救援,则要受到惩罚。但甲呼救时,街坊四邻不在家,可免于处罚;典、伍这些基层官吏,即使不在家,仍然要进行处罚。材料反映了( )
A.维护治安是基层官吏的主要职责
B.秦代鼓励百姓互相揭发举报
C.“以法为教”在基层治理的运用
D.严刑峻法激化社会阶级矛盾
7、王东满诗云:当年血战染长平,功过至今不厌评。竖子无情杀降卒,赵王有恨愧书生。两千余载一词训,四十万魂同日坑。天令斯文蒙此辱,中华始幸有同衡。诗中这一事件反映了( )
A.七国争雄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8、宋代是宫廷绘画的顶峰,北宋宫廷画注重写意,表现富丽雅静的贵族生活和审美,南宋时期出现饱含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的宫廷画。如图是南宋刘松年的画作《中兴四将》,分别为南宋名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南宋能够长期偏安半壁得益于( )
①以岳飞为代表的宋军坚持抵抗 ②绍兴和议后宋金维持长期和平
③南方经济重心地位进一步奠定 ④金世宗死后金朝统治逐渐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邵雍《观物内篇》谓:“因静照物、以物观物”,程颢《秋日偶成》中也提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全面影响了两宋画家对风俗画中配景的择取。即以“静观内省”式的造境心态,完成对于自然物象的冷静观察与平静书写。这些绘画理论( )
A.是市民阶层意志的体现
B.践行了理学的格物观念
C.反映了绘画理论的成熟
D.开始突破传统写意风格
10、下图为晚唐大将、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永陵地宫“二十四伎乐”浮雕(局部)。该浮雕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A.藩镇的分裂割据
B.社会的奢靡腐化
C.经济的繁华富庶
D.文化的多元包容
11、有同学在学习某一时期历史时,绘制了思维导图(如图),这一时期是(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汉时期
D.魏晋隋唐
12、唐朝时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我国的民族交融
13、宋初之政着眼于“防弊”,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的弊端而设的机构是( )
A.中书门下
B.枢密院
C.诸路转运司
D.知州
14、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15、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工业基础,还不足以为农村大量提供机械、化肥等现代化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充分挖掘传统农业生产的潜力,即通过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防治病虫灾害等办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此,新中国进行了(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6、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下表是关于“夏”“秋”两字甲骨文的解读。 由此可知,文字的创制反映了( )
简体汉字 | 甲骨文 | 文字构造 | 文字解读 |
夏 | 上方的“日”代表太阳高悬;下方是一个侧面的呈半跪状态的人形 | 人在太阳下活动,会感到非常的炎热,于是就要坐在一边休息 | |
秋 | 上方是由头、身、足组成的完整的蟋蟀的造型;下面的“火”由三峰焰形组成 | 古人将蟋蟀当作秋天的代表;主火堆成“人”形,表示农耕之后人们对土地进行焚烧播种 |
A.天文历法习惯的形成
B.形神兼备的书法艺术
C.华夏早期文明的发轫
D.闲暇有度的农耕生活
17、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离骚》
C.《道德经》
D.《汉书》
18、《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度量衡
B.设立太尉
C.设立御史大夫
D.设立丞相
19、秦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称谓制度。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文告称“制”或“诏”,其印称“玺”,其使用的出行工具被称“乘舆”;臣民面见皇帝时要尊称“陛下”。这些( )
A.凸显了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B.意在规范秦王朝的礼仪制度
C.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D.保障了皇帝的专制独裁统治
20、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在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B.诸侯纷争逐渐激化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夷夏矛盾彻底解决
21、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
C.民族交融的频繁
D.中外文化的交流
22、辽朝统治了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在经济管理模式上,“汉族、渤海人及其他一些被征服的农耕民族仍以农业为主,契丹及其他有亲缘关系的草原民族仍以游牧和渔猎为主。”与此相应,辽在政治上实施南北面官制度。这些措施反映出辽的统治特点是( )
A.因俗而治
B.民族分化
C.和同一家
D.礼法并用
23、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指出,绝对不许重复1931——1934年对资产阶级经济成份所采取的政策——过高的劳动条件,过高的所得税率,不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为目标,而以片面的所谓劳动者福利为目标。这旨在( )
A.明确党的阶级属性
B.保障解放战争胜利
C.转移党的工作重心
D.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4、下列两则材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唐《白居易集》卷2《重赋》 | 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符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后晋《旧唐书》卷《杨炎传》 |
A.前者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
B.后者认为两税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前者把两税法的失败归结于官吏腐败有失偏颇
D.后者对两税法的评价较前者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25、海峡两岸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2)_______年11月,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共识,后被称为“_______”。
(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_______、台湾海基会董事长_______在新加坡举行会谈。_______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______________》,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_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_______”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___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26、_______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_______解放区和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_______和_______主动撤出_______,转战_______。
(2)_______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_______、_______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华东野战军在_______、_______指挥下在山东_______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7、明朝的边疆管理
(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时战时和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________。
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________。(土木堡之变)
③1571年,鞑靼首领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2)对________(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________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东北(女真)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________,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8、清朝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_______”。这一时期,_______得到加强。
29、________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________进攻下,________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________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________,为实现由________向_______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
31、高潮:“________”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2)标志:光绪帝颁布“________”诏书。
(3)内容: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________、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
32、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的前身,称回回
33、蒙古崛起
(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________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____”的尊号。
(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34、宋朝时期,手工业出现巨大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行业 | 成就 | 作用· |
制瓷业 | ①宋朝出现了以(1)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 ②元朝烧出了(2)和釉里红 | 宋元瓷器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 新的物质象征。 |
矿冶业 | 北宋东京居民普遍使用(3)作燃料 | 燃料的改进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
印刷业 | 发展迅速(4)发明活字印刷 |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
35、宋初抑制武将势力膨胀的措施有哪些?
36、陆王心学的形成的背景和具体主张是什么?
37、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8、有人将国共内战比作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39、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请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有何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