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共产党“二大”的主要内容是( )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组织和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C.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2、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里提到“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三十年间”推动“进步”的举措有( )
A.开展三线建设推进现代化进程
B.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3、对下列三幅图片所示的内容,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B.中国工业化建设在多个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C.中国在两极格局下实现了科学技术突破发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4、下述唐诗中的场景说明唐朝( )
李白《少年行二首》 |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
白居易《胡旋舞》 | 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 |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
A.长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B.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原民众生活
C.统治者奉行民族平等政策
D.少数民族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5、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6、有学者认为:“商朝是依靠一系列的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创建者商汤创立了内外服制度。”该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度( )
A.呈显出内外分治特征
B.存在邦族种姓之分
C.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
D.具有松散性的特点
7、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新设商部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②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③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
④开办同文馆、船政学堂、电报学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向八国宣战的诏书,李鸿章看到这份诏书的第一反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之后各国代表在上海领事馆商定完毕《东南互保章程》。有学者认为,这次任性的宣战其实是给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预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B.广东省率先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该战争的性质与辛亥革命一致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9、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签订后,英方代表感叹道:“所拟的尺度……对于进口商,竞比商人们本身所敢于提出的,还要更加有利一些。”该言论从侧面反映出( )
A.清廷主权意识的淡薄
B.鸦片贸易实现了合法化
C.朝贡贸易传统的延续
D.中国主动适应世界市场
10、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匈奴族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周皇室鲜卑族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们这些举动的用意是( )
A.学习中原的制度文明
B.突显本民族政权的正统性
C.为和亲政策进行辩护
D.打破夷夏之辨的思想壁垒
11、做记载卡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对古代某一机构的叙述。该机构是( )
时间:清雍正年间 地点:皇帝寝宫旁边 职能:皇帝直接监督下,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
A.宰相制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12、自1914年8月至1920年,中国社会经济开始了近代以来难得的上升性发展,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导致这种“上升性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洋务运动推动
B.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C.中华民国建立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3、1994年,中央组建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业务范围不仅针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点,向农民提供短期贷款、生产资料贷款等;对于需要扩大规模的农民,则会提供长期贷款、流转贷款等。我国古代改革举措中与之相似的有( )
A.商鞅推行奖励耕织
B.汉武帝施行均输平准
C.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D.王安石实施的青苗法
14、抗战胜利后,中共认识到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是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一切工作的基本环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指示有利于( )
A.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B.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延续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D.推动国内主要矛盾的转移
15、1875年2月,英国人马嘉理擅自带领英军闯人云南,因枪杀当地居民被民众反击打死。李鸿章处理该案时说:马嘉理未经中国同意,擅领军进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可见,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 )
A.借国际法实行妥协退让
B.揭露了英国的侵略野心
C.竭力维护中国民众权益
D.已经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16、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命大臣制定辽法。其中,《决狱法》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适用于汉族的《律令》则沿用唐朝律法断案。由此可得知,辽法( )
A.颁布代表法律体系完备
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C.制定照搬中原王朝律法
D.完全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17、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变革、变法都和持续的战争状态有关。为了不被打败,各国需要新的统治方式。君主们纷纷放弃使用世卿世禄的贵族,选拔有能力的士人做官员,官僚制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要求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C.专制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D.各国统治者都主张变法
18、某同学搜集到下图所示的几幅图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上海耶松船厂 | 天津机器制造局 | 上海发昌机器厂 | 湖北汉阳铁厂 |
A.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
C.江南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
D.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19、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写道:“(在嘉靖以后)随着城市、商业、交通以及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的发达,知识传播更加容易,也越来越超出官方意识形态允许的边界,士绅与市民所拥有的财富资源,也使得另外开辟思想表达和知识传播的渠道成为可能。”该观点旨在表明( )
A.四大发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官方失去了对思想界的管控
C.思想领域变化是时代的产物
D.市民阶层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20、秦建立统一集权国家后,蒙恬于公元前215年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公元前213年,蒙恬又取高胭、阳山,并将战国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些做法( )
A.有助于国家大一统的实现
B.旨在维护北部边疆秩序的稳定
C.凸显了农耕文明相对优势
D.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的权威性
21、1895—1898年间,全国成立的学会有103个。时论称“学会之风遍天下,一年之间,设会数百”,“各省从风,州县并起,不可指数”,以“使海内学人声气相通”“联结讲求”,传播新知。这反映了当时( )
A.维新思想为主流思潮
B.“中体西用”实践的破产
C.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民主革命团体蓬勃发展
22、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秦朝暴政
B.秦始皇穷奢极欲
C.刑法严苛
D.秦朝“焚书坑儒”
23、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这反映了元朝的行省制( )
A.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彻底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因地方权力过大而致分裂割据
24、经此一战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奠定了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大国地位。此战是指( )
A.淮海战役
B.抗美援朝
C.援越抗美
D.渡江战役
25、不同的统治方式
请将下列古代文明区域与其早期曾出现的通知方式一一对应(请填写表中数字)
古代文明区域 | 统治方式 |
A.两河流域 | ①法老至上 |
B.古代埃及 | ②君主专制 |
C.古代印度 | ③城邦制度 |
D.古代希腊 | ④种姓制度 |
E.中国商朝 | ⑤内外服制度 |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26、八七会议
(1)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_______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
(2)会上,毛泽东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思想。
27、1919年1月,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之一,参加了在法国________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________、取消“________”等,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________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________的权益转让给________
28、连一连:找出各自对应的正确选项
周________ | A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
春秋战国________ | B工商食官 |
汉________ | C宗庙之牲成为畎亩之勤 |
宋________ |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明清________ | E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
29、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________基础,没有严密的________,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________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________告终
30、战国时期,各国为________________,纷纷进行变法,变革已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31、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___________;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___阶段
32、___________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33、经过
①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________,________为都督
②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________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诞生
③________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________结束
④1912.2.15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防止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颁布《________》,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地位: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是________
34、世界古代文明阅读地图并回答问题
(1)古代文字的书写材料大都因地制宜。以水生植物晒干成后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古文明区域是① ;在② 地区考古发现的兽骨、龟甲上面有刻画文字;在烧制或晒干的黏土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生活在③ 。
(2)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用理性思辨的方式探索世界本原的哲学产生于④ ;用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⑤ ;提倡用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⑥ 。
(3)古代历史上产生了多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强盛与1—2世纪,以法治精神著称的帝国发源于⑦ ;公元8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时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帝国始建于⑧ ;公元15—16世纪,阻碍了地中海商路,迫使西欧人寻找新航路的帝国最早建立于⑨ 。
35、租庸调制实行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材料二他(上面图2)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7年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历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回答:
(1)图中A、D两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标志着什么?决定D点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2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各个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37、儒学复兴的背景是什么?
38、问题思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那几个重要演变阶段?
39、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贡献,请回答以下有关中国选官制度的问题。
(1)汉朝主要采用了什么选官制度?其用人标准及选拔方式分别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3)隋唐以后,又采取了什么选官制度?其用人标准与选拔方式又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