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泰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旧唐书·李憕传》(注:李憕逝于公元 755 年)就李憕占田的情况写道:“伊川(洛阳附近)膏腴,水陆上田,修竹茂树,自城及阙口,别业相望。与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这种情况日益增多会导致(       

    A.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B.小农经济稳步发展

    C.唐朝官员重视经济

    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 2、在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活动中,殖民城邦和被殖民城邦分别称为“母邦”和“子邦”。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母邦类似,殖民城邦最集中的海外地区——意大利南部且有“大希腊”之称。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       

    A.采取强制性的文化统一政策

    B.被近代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模仿

    C.建立起空前强大的海洋帝国

    D.有利于促进古希腊文明的传播

  • 3、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     

    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 4、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约4300—4000年。该遗址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C.开始出现水稻种植

    D.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 5、1979年5月,国务院宣布首钢等八家大型企业进行改革试点。首钢率先采取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法——“三个百分百”:每个职工都必须百分之百地执行规章制度;出现违规违制,都要百分之百地登记上报;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对违制者要百分之百地扣除当月全部奖金。改革后的头三年,首钢利润净额年均增长45%,上缴国家利润年均增长34%。这一做法(     

    A.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C.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 6、据宋人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谓之契丹官,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谓之汉官,南枢密、南宰相”。这一官制对应的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元

  • 7、南宋乾道五年(1168年),朱熹借鉴青苗法,创建由民间自主经营的社仓。淳熙八年(1181年),政府诏行“朱熹社仓法”于诸路。社仓、义仓的建立,弥补了常平仓等官仓设置于城市的不足,成为乡村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南宋政府此举旨在(     

    A.维护社会稳定

    B.增加财政收入

    C.保障市民利益

    D.推广程朱理学

  • 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签署《尼布楚条约》②平定后突厥汗国③派遣驻藏大臣④新疆正式建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 9、从某朝疆域图残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都”“甘肃行省”“陕西行省”等信息,下列对该时期行政管理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行省制度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③吐蕃地区同样处于行省管理之下

    ④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三线建设一般循着“迁建”、“包建”、“新建”三种方式,着眼点“是增强国防工业支持大规模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沿袭和发展了建立根据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内地建成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表明三线建设(     

    A.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旨在应对严峻的外部威胁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提升了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 11、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 12、金代女真社会某个最基本组织管理制度,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末期,由最初的周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据此可知,该管理制度是指(       

    A.郡国并行制

    B.“四等人制”

    C.南北面官制

    D.猛安谋克制

  • 13、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三省权力

    B.加强了权力监督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规范了决策程序

  • 14、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地理位置上看,两晋的都城位于北方的称为西晋;位于南方的称东晋。然而,后来与两晋地理位置相近的两宋,则不称为西宋和东宋。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于北方

    B.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

    C.政治中心转换是东西之争

    D.文化竞争中北方落后南方

  • 15、《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蕃汉分治”的制度安排根源于(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C.统治者有意排斥汉地封建制

    D.南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迥异

  • 16、蒋介石政权有两大死敌:国内的共产党人和国外的日本人。……他发动了五次“剿匪战役”,但共产党人因为其没收大地主土地分给了农民的政策争取了广大农民而幸存下来。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共产党的强大和日本人的侵略加在一起最终迫使蒋逃往台湾。据此可知,中共胜利的原因是(       

    A.国民党未获得农村人口支持

    B.中共中央拒绝第三国际建议

    C.国民党政权最终的妥协退让

    D.中共抓住机遇并服务民众

  • 17、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明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和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鲁迅旨在(       

    A.称颂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B.说明封建帝制尚未受冲击

    C.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与支持

    D.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18、明嘉靖末年,苏杭一带有首民谣流传甚广:“苏州三件好新闻:男儿桌条红围领,女儿倒要包网巾,贫儿打扮富儿形。”在河南开封,女子将发髻挽起,穿宽松大袍;男子却喜好着短衣和修身裙。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集权的弱化

    C.思想领域的变革

    D.社会风俗的改善

  • 19、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下表是山西张庄在运动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判断,此运动(     

     

    1944年

    1947年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地主

    4

    17.4

    0.3

    3

    中农

    40

    6.4

    35.5

    6.2

    贫农

    46.8

    3.0

    63

    5.5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D.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20、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上文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产生

    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 21、下列历史信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1757年,清军击败准噶尔部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A.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B.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发展

    C.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

  • 22、《授时历》是郭守敬受忽必烈委派而制定,这部历法的天文数据相当精确,一公历年为365.2425天,和标准测算只差26秒。这主要得益于(     

    A.空前辽阔的疆域

    B.宽松的社会环境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发达的海外贸易

  • 2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以海关税及盐税作抵押,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据此可知(     

    A.列强意识到了中国偿还能力薄弱

    B.清政府关税和盐税收入足够偿还赔款

    C.列强变相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D.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需求增强

  • 24、清朝雍正皇帝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 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该制度(     

    A.保证了政令畅通

    B.完善了选官制度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强了君主专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推翻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是_______革命,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是《______________》。

     

  • 26、中共十九大

    (1)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3)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7、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

  • 28、过程

    (1)开始:________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2)转折:________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红一军长征过程: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________→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4)结束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 29、_______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______________的最早尝试。

  • 30、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___,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 31、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_______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 32、《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最严重、________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1)________,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2)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________,严重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

    (3)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________”。

  • 33、中共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___,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___

  • 3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________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________在接见________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________,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

    (2)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________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措辞前后稍有改变,最终确定为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完整,互不________,互不________,平等互利,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三国至唐时期数学、农学、地理学以及建筑的成就分别是怎样的?

  • 36、列举出近代外国四次侵华战争及所定的条约?

  • 37、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五四运动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4)五四运动取得怎样的结果?

    (5)五四运动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 38、雅典民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 39、国民革命是如何推进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