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1950年11月7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一副漫画,符合该漫画主旨的是( )
A.揭露美帝侵略朝鲜的阴谋
B.宣传中苏友好互助的关系
C.表达向往世界和平的愿望
D.坚定抗美援朝胜利的信心
2、“两税法之所以从唐朝开始延续使用八百年之久,是因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下史实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取消了一切杂税和杂役
B.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C.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
D.保证农民有充足劳动时间
3、1937年9月18日,重庆市各界民众在夫子池体育场举行纪念“九一八”六周年的抗敌救国大会,参加大会的党政机关共64个,学校54个,军警机关27个,工商团体146个,各界群众共约10余万人。这说明当时重庆( )
A.战时陪都地位确立
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广大民众踊跃参战
4、下面是1908年《神州日报》上发表的名为《立宪真相》的两幅漫画。漫画意在揭示( )
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专制集权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慢
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5、780年,唐政府推行两税法时规定“户税交钱”,但由于农民手中无钱,因而实际交纳户税时,广大农民或出售农产品以获取现钱,或采取折钱纳物(即将税钱折算成绢帛等实物)方式进行交纳。由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
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加重了农民的税额负担
C.导致了赋税征收的混乱
D.扩大了国家财政的税源
6、下列图片显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由此可见,当时( )
《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 |
两宋时期的榷场 |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
A.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
C.商帮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D.国家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7、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黄帝、炎帝等大型部落,两大部落又进一步结合成为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原文明占据主导
B.早期国家产生
C.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D.和而不同观念形成
8、据统计,西汉210年间有宰相45位,而唐代290年间则有370位宰相,多出西汉七八倍。且唐代三省权力的总和,还不如一个汉朝的宰相。相较于西汉,唐代( )
A.中朝宰相的权力被削弱
B.政府分工更精细效率更高
C.科举选官官员人数增多
D.相权被削弱皇权得到加强
9、西周制定了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关系的礼仪体系,各种礼仪均配有相应的乐舞。西周的礼乐制度( )
A.解决了阶级矛盾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传播了儒家思想
D.巩固了统治秩序
10、宋代笔记小说中有大量对乡村居民职业流向的描述,如受雇于工商业各领域、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或农闲时节兼职小商、小贩。宋代笔记小说描述的这些现象( )
A.都是文学虚构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B.折射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宋初集权政治的种种弊端
D.表明国家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1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诸葛亮这段话所处的时空维度是( )
A.东汉/洛阳
B.东汉/隆中
C.三国/荆州
D.三国/益州
12、诞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有这一段歌词如下:“八月桂花遍地开,土地法令贴出来。打倒土豪和劣绅,分田分地又废债,劳苦工农翻身把头抬。”这反映的史实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C.农民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D.陕甘宁边区政府减租减息政策
13、如图是某个王朝版图的局部,该王朝是( )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4、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
A.废除宰相,加强皇权
B.设置三司,分割相权
C.设置内阁,强化相权
D.设军机处,加强皇权
15、景泰四年(1453)漳州知府谢骞下令随地编甲,并把靠海的违式船只尽行拆毁;还规定小船必须朝出暮归,本地人户须朝出暮归,如暮不归即赴府呈告,有不告者,事发连坐。上述规定反映出明朝( )
A.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B.地方权力得到扩展
C.法律严苛的现象加剧
D.社会控制手段多样
16、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
A.实现了与内地教育的高度融合
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拓宽了中小学学生的国际视野
D.强化了“澳人治澳”理念
1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18、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设立三公九卿
B.确立皇帝制度
C.建立户籍制度
D.推广郡县制度
19、如图是1952年发表的年画《努力增产,保卫和平》。该年画反映了(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困难
B.当时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C.全国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
D.国内掀起爱国主义热潮
20、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在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84人。这反映了当时( )
A.门阀制度仍盛行
B.官僚多出身于世家大族
C.社会阶层的流动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21、1946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动军属以村县专署为单位给前方战士写慰问信,考虑到很多士兵家属和区村干部不会写字,还专门号召小学教师协同办理。这一做法旨在( )
A.缓解士兵思乡之情
B.坚定信念鼓舞士气
C.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确保解放战争胜利
22、“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参加进来了,工人阶级也进来了,女性也进来了。尽管五四运动中还没有农民阶级的广泛参与,但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进,农民阶级也参加到革命的洪流中来了,并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同盟军。”这充分体现五四运动(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D.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3、明清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阴险残忍,虚伪奸诈,刘备仁德爱民、尊贤礼士,关羽勇武过人,义重如山;《杨家将》讲述了精忠报国,满门忠烈的动人事迹。这反映明清小说( )
A.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
B.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C.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24、有学者认为,宋辽能长期和平相处,贸易关系的维持是主要因素之一。材料中的主要贸易形式是( )
A.定期朝贡
B.榷场互市
C.海外贸易
D.输送岁赐
25、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___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6、明朝后期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_》、徐光启的《____________》和宋应星《_________》分布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很多科技领先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倍感自豪荣光。请完成下列图表。
时间 | 人物 | 成就或地位 |
东晋 | ① | “书圣” |
北朝 | 贾思勰 | 《 ② 》 |
西晋 | ③ | 《禹贡地域图》 |
唐朝 | 孙思邈 | 《 ④ 》 |
28、填空
29、农业新品种引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____________在中国推广种植;
3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毛泽东在________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________
31、治理边疆
(1)东南:经略台湾。
①1662年,________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③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________,隶属福建省。
(2)东北:反击沙俄①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________。
②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________的俄军,迫使其同意谈判。
③1689年,中俄签订《________》,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________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西北:平定叛乱,加强管理。
①1757年,清朝平定漠西蒙古________部叛乱。
②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________叛乱。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________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________,总领军政事务。
(4)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①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以“________”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
②1727年,设________,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颁布《________》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④设立_______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________的政策。
⑤推行“________”政策,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32、________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3、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_______路线、_______路线和_______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4、元朝统一
(1)元朝建立:1271年,________定国号为大元,定都________;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
(2)统一历程
①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②1279年,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35、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怎样的?
36、国民革命是如何推进的?
3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最重要的内容。
据此回答:
(1)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始终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
(2)概述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趋势。
38、对应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亮色,也有不同的时代积弊,请将下列左侧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与右侧的时代弊病相对应、(把右個序号填入左便空中)
时期 弊病
东周 A.财政和国防虚弱,饱受少数民族侵扰
秦朝 B.藩镇节度使叛乱.,造成王朝盛转衰
汉朝 C.封邦建国制瓦解,诸侯兼并战争不断
唐朝 D.豪强势力过度膨胀,逐渐削弱了皇权
宋朝 E.民族歧视政策严重,疆域辽阔难以控制
元朝 F.赋役綮重和刑律严酷,引发农民反抗
39、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并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与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