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保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图为某学生所搜集的有关近代中国的部分资料。据此判断,其关注的主题应是(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

    曾国藩《筹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奏折

    梁启超《论变法》

    义和团传单《关公圣帝群降坛曰》

    A.民主思想的传播

    B.农民运动的发展

    C.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D.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 2、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了”是指辛亥革命没有(     

    A.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制定民主宪法

    C.建立民主共和制政体

    D.废除封建帝制

  • 3、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有人这样写道:“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据此可知

    A.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B.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D.美国明星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 4、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鲜卑人建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自认“其先有熊氏之苗裔”,“有熊氏”则是黄帝部落的称谓;羌人姚苌建立大秦政权,称“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这反映了(     

    A.边疆民族不断内迁

    B.华夏认同观念凸显

    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 5、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在起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但未被采纳,可以推断,该版本的起草者试图(     

    A.保留等级制和贵族权力

    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

    C.维护君权神授专制思想

    D.否认议会权力的至高地位

  • 6、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瀛寰志略》在福建城福州抚署刊行面世,“甫一付梓,即腾谤议”。两年后作者徐继畲也因此书“张大外夷”而被免职。1865年,徐继畲被重新起用。此后30年间,该书不断被翻刻,影响日深。这主要是由于此书(     

    A.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C.注重对欧美国家的考察和介绍

    D.标榜“自强”和“求富”

  • 7、世界农业起源地多在地球上的中纬度地区,而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气候干旱,经常面临饥荒。据此可知(     

    A.地理环境决定文明产生

    B.世界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农业起源均处大河流域

    D.适度生存挑战促近文明产生

  • 8、如表为不同时期纪念五四话语的表述,这说明当时(     

    时间

    表述(节选)

    1922年5月4日

    《五四运动与青年们底思想》:“学生运动,……人们仍旧得不到真的‘改造’、‘解放’,因而要勉励青年要以‘马克思底社会主义’来‘解除烦闷’”。

    1925年5月4日

    《工人之路特号》:“(五四)……都是中国人民,感觉民族革命之需要,开始轰轰烈烈作反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的运动”。

    1927年5月4日

    《武汉各界五四纪念大会》:“继续‘五四’伟大精神,一致团结,并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弱小民族,与国际帝国主义,奉系军阀,新军阀蒋介石及一切反革命势力,作最后之决战”。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民主革命思想不断成熟

    C.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 9、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10、“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诸葛亮这段话所处的时空维度是(       

    A.东汉/洛阳

    B.东汉/隆中

    C.三国/荆州

    D.三国/益州

  • 11、李鸿章在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为觅”制器之人”,洋务派(     

    A.购置船炮器械

    B.建立新式军队

    C.创办新式学堂

    D.创办近代工业

  • 12、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人口达到3600万,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

    B.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大

    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使用

    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

  • 1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 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削减冗官冗费

    B.增加财政收入

    C.全面整顿吏治

    D.加强军事实力

  • 15、宋代是文化昌盛的时代,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军阀割据失去经济基础。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这反映了

    A.文化昌盛与政治开明没有直接联系

    B.宋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

    C.特务政治是宋代地方政治显著特征

    D.宋代地方权力结构有利于防御外敌

  • 1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战国末期出现了综合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吕氏春秋》。这一转变说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

    B.诸子百家的思想渐趋雷同

    C.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D.儒家思想完全失去统治地位

  • 17、建炎南渡后,不少官员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但赵构认为建康紧靠长江,金兵随时会过江,最终迁都临安。临安城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是抵御金人骑兵的天然屏障。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A.偏安苟合的心态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避战保民的理念

    D.故土难离的悲情

  • 18、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①地取经

    B.②地高僧空海带走大量佛经和诗文

    C.高僧法显六次东渡到③地传授佛法

    D.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④地

  • 19、当今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建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20、如图为清代雍正年间中央制度架构示意图。图中空缺处应为(     

    A.内务处

    B.南书房

    C.枢密院

    D.军机处

  • 21、清末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证明“洋务清火汤”疗效不佳的主要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

    B.戊戌变法的失败

    C.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 22、《韩非子》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法家引用这则寓言意在

    A.强调趋时更新

    B.否定等级秩序

    C.讽刺不劳而获

    D.阐释农本思想

  • 23、考古发现,后岗三叠层的下层是以红陶和少量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层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上层是以灰陶和绳纹陶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这一发现说明(       

    A.石器时代生产发达

    B.商代晚期阶级产生

    C.华夏文化源于后岗

    D.中华文明延绵发展

  • 24、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颁发给农民土地使用证。据此分析,土地革命(     

    A.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保障了国民革命胜利

    D.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南京条约》签订后,________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 26、西北:

    (1)明朝末年,鞑靼分为______________,瓦剌被称为_______。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

    (2)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_______部的首领_______势力强大,占据_______,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_______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

    (3)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______________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

    (4)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______________,总领军政事务。

  • 27、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____人,在我国的____省。

  • 28、原因

    (1)根本原因(内因):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4)个人因素:洪秀全创立________,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 29、北平和谈

    (1)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________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

    (2)举行: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3)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________》上签字,谈判破裂

  • 30、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先后在英、美等国确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该表: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行政权归属

     

     

     

     

  • 31、与此同时,群众性的________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________________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________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________________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 32、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________发挥了独特的作用。________不仅是________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________、社会主义________的指导思想

  • 33、西南:

    (1)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______________来京朝贺,清政府册封以“______________”尊号。另一位格鲁派领袖______________,在康熙时被赐予“______________”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______________册封。

    (2)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______________,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_______地方的管辖权。

  • 34、君主专制的发展

    (1)实行________

    ①特点:迅速、机密。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设立________(中枢秘书机构)

    ①开始:________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

    ②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③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________,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雍正是一个工作狂,批奏折俨然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间,累计写下了共一百多万字的奏折批语。每每批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本来工作量就大,他还增加了,上奏人数。而且每件奏折都亲自批阅,有的奏折的批语甚至到达了一千多字。

    (3)制造“________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清朝巩固东北边疆的措施有哪些?

  • 36、三国是指哪三国?定都在何处?

  • 37、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列举唐朝、明朝、清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 38、简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走向世界,屹立东方。请同学们简述我国在建国初期和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 39、问题思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那几个重要演变阶段?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