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
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
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
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
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据《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种“黎民醇厚”的局面出现在( )
A.2世纪
B.3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前2世纪
3、1951年起,我国着手编制“一五”计划,工作人员使用算盘、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进行运算,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楼里的算盘声音此起彼伏,整座大楼夜晚灯火通明,被人戏称是“水晶宫”。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C.工人阶级投身建设的新风
D.新政权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4、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殿试,使得“恩归有司”变为“恩由主上”,使贡举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宋朝的新及第举人不再向宰相、知贡举官谢恩,而是向皇帝谢恩,称作“朝谢”。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帝非常喜欢当主考官
B.宋代比唐代君主更开放
C.君主意欲亲自选拔人才
D.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加强
5、秦汉驰道制度规定,非经特许,任何人员不能穿行中央三丈的“天子道”。到汉宣帝时,出现平民“以其罪罚之轻”,公然违反驰道禁令的现象,至汉平帝时废止这一规定。这一变化客观上( )
A.导致了天子权威的衰落
B.推动了道路交通政治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有利于商业交往的发展
6、下图是我国 1956-1966 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 1952年为100) 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 )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工农业总产值指数逐年递增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7、美国国务院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我们派往现场的观察员报告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并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作为一种对比,“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据此分析,影响解放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 )
A.军队装备
B.外部支持
C.民心向背
D.腐败问题
8、《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 )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
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
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
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
9、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春秋以后士阶层的私人藏书日益普遍,“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墨子也以藏书丰富而闻名,纵横家苏秦游说秦国,“负书担橐”以便随时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 )
A.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兴起
B.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解体
C.推动了封建官学日益衰落
D.使古代藏书体系日益完善
10、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B.民国初年社会经济的新气象
C.欧洲列强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D.国民政府扶持民族工业发展
1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下列选项最能从政治结构转型角度说明近代史自“辛亥革命开始”的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封建统治
C.开始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尝试
D.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12、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人口达到3600万,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
B.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大
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使用
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
13、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14、梁启超称“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这说明甲午一战 ( )
A.引发边疆危机出现
B.导致国际格局变化
C.推动洋务运动实施
D.激发民族意识觉醒
15、据不完全统计,1901—1911年留日学生出版的以反帝救亡为出发点的革命报刊有六七十种之多。随着留日学生大量归国,他们的影响以燎原之势,迅速遍及全国各地。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清朝末期舆论环境较为宽松
B.民族危机推动革命思想传播
C.日本帮助清政府走向近代化
D.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的主力
16、继井冈山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中国大地上又出现了闽浙赣、湘赣、湘鄂赣、湘鄂边、左右江、海陆丰等地方上的“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材料可用来说明中国革命( )
A.理论体系走向完善
B.照搬俄国革命经验
C.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道路探索卓有成效
17、1949年2月3日,解放军在北平正阳门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一家外国通讯社电文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规模空前未有,士气十分高涨,装备异常精良,实为一支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部队。”“中国革命方兴未艾,南京当局大势已去。”由材料可知( )
A.外国势力中立观望
B.解放事业势不可挡
C.国共北平和谈破裂
D.国民政府败退台湾
18、如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 )
制度 | 途径 | 内容 |
授田制 | 由国家,直接向农民授田。 | 农民本身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具有一定的期限,土地仍然是国家所有。 |
赐田制 | 通过军功受爵。 | 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世袭子孙。 |
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
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
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19、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
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如表为20世纪50—70年代新增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据如表可知,我国( )
年代 | 亚洲 | 非洲 | 欧洲 | 美洲 | 总计 |
50年代 | 12 | 5 | 7 | 0 | 24 |
60年代 | 1 | 14 | 1 | 1 | 17 |
70年代 | 12 | 25 | 15. | 13 | 65 |
A.继续坚持“一边倒”方针
B.外交活动的舞台得到拓展
C.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
D.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1、宁夏出土的北魏时期的一组漆棺画表现了虞舜行孝的故事,画中虞舜身着夹领小袖的鲜卑人装束,而且虞舜在两幅画像中都赤身裸体。这反映了( )
A.南方与北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
B.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
C.鲜卑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生活
D.少数民族对汉文化认同
22、唐代火药配方中硫、硝的含量相同;至宋代,《武经总要》中硫、硝比例则为1:2或1:3,并增加了许多辅助性配料,以起到燃烧、爆炸、放毒和制造烟雾等作用。这表明宋代( )
A.火药在军事上已广泛运用
B.科技发展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
C.政府更加重视科技的发展
D.火药制作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
23、在“百家争鸣”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其中形成了下图思想学派。对其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
A.成书于夏朝,主张“无为而治”
B.成书于商朝,主张“以德治国”
C.成书于春秋,主张“兼爱非攻”
D.成书于战国,主张“以法治国”
24、下表为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关于“社会主义”一词出现的次数。这一变化反映了( )
时间 | 次数 |
1919年之前 | 34 |
1919年 | 104 |
1921-1922年 | 685 |
A.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B.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C.社会主义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D.中国共产党诞生具备阶级基础
25、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修筑驿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设立驿站
(2)行省制度
①内容: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________,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________
②特点及意义: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3)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管理________地区。
(4)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________的管辖。
(5)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晋江,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________。
26、措施(1)富国: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________、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对农民进行________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________”的征兵制,取代________。
27、元朝政权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___即位。________年,忽必烈定国号为________
28、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________基础、宝贵________和________准备。
29、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_______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30、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__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31、9月,_______自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_______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____”倾错误,导致第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32、全会以邓小平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_______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战略决策。
33、太平天国颁布的________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3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他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3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怎样的?
36、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3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如何实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38、“岁币”出现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3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的表现有哪些?(从工业、科技国防、农业、典范人物和外交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