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陵水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图是考古学者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潘坤帕遗址发现的博局纹铜镜和神兽铜镜。从形制和纹饰看,铜镜与中国境内发现的汉镜相符,材质分析也显示,它们都是从中国输入的。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古代中国(     

    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

    B.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交往

    C.官营手工业注重质量信誉

    D.对东南沿海实施有效治理

  • 2、宁夏出土的北魏时期的一组漆棺画表现了虞舜行孝的故事,画中虞舜身着夹领小袖的鲜卑人装束,而且虞舜在两幅画像中都赤身裸体。这反映了(     

    A.南方与北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

    B.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

    C.鲜卑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生活

    D.少数民族对汉文化认同

  • 3、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头版刊发。坚持“两个凡是”的人认为这是“砍旗”“丢刀子”。关键时刻,邓小平积极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至下半年,全国省级以上刊物发文650多篇,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争鸣局面。这次讨论(     

    A.成为“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B.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是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4、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不应包括(     

    现象1:高产农作物的种植与推广

    结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现象2:

    现象3:

    现象4:

    A.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D.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 5、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决定派军队反击突厥的入侵,按制度规定的运作流程是(     

    A.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兵部

    B.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

    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吏部

    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吏部

  • 6、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意在(       

    A.发展教育事业

    B.促进民族融合

    C.加强专制统治

    D.强化地方治理

  • 7、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红军在南靖县和西镇斗米村云水坑的宣传标语:“欢迎靖卫弟兄们(国民党地方武装)回家打土豪分田地、反对日本出兵东三省、打倒蒋介石的走狗、反对地主”等。该宣传标语(     

    A.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情

    B.表明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C.有利于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

    D.体现出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8、春秋时期的百余个国家,到战国初期只剩下了二十余个。战国七雄大都是多民族政权,齐国有东夷各族,秦国有西戎各族,燕国有狄族,楚国有夷族、越族等。各民族与华夏族的交往十分密切,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这些现象说明(       

    A.战争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各诸侯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兼并战争客观上推动民族交融

    D.兼并战争导致了西周秩序瓦解

  • 9、夏朝官制简单而笼统,分为处理对外事务的军事体系和处理内部事务的宗教事务体系。商朝时期,军队明确编为左、中、右三师;商王之下设“尹”“百僚”“小臣”;宗教活动和生活记录呈现分离趋势。这一发展表明,商朝(     

    A.王位世袭制确立

    B.宗教活动影响政治

    C.中央集权制形成

    D.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 10、下面的“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导致出现如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投资的侧重点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实行

  • 11、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④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依据学者观点, “觉醒”行动应该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3、明朝后期,大量的农民放弃农业耕作,进入城镇谋求生计,这使得农民数量减少和手工业、商业从业者增多,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农民为基础的行业的金字塔结构出现松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

    D.长途贸易的发展

  • 14、下表是唐代部分出身可考的地方官员司法参军与司户参军的来源统计,据表可知唐代选官(     

    出身

    科举

    门荫(凭借祖先功勋循例做官)

    其他

    总计

    司法参军

    65人

    47人

    9人

    121人

    53.7%

    38.9%

    7.4%

    100%

    司户参军

    24人

    39人

    13人

    76人

    32%

    51%

    17%

    100%

    A.科举出身占绝对主导

    B.方式上的多元化倾向

    C.仍为门阀士族所垄断

    D.立足于强化中央集权

  • 15、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A.保障了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

    B.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C.体现了强化君权的思想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16、基于藏族地区的特点,忽必烈决定在中央政府中设立一个特别机构,将管辖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结合起来。该机构可能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

  • 17、北宋初年,为分散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B.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C.“杯酒释兵权”

    D.设十三州刺史

  • 18、汉阳铁厂在1908年时,产铁六万六千吨,到1910年时已接近12万吨,增长了接近一倍。同时,1908年汉阳铁厂产钢两万二千吨,1910年增至5万吨,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这些数据(     

    A.体现了洋务运动成就显著

    B.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改变了列强主宰市场格局

    D.折射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 19、鸦片战争后,英国在清朝的官方文件中依旧有时被称为“英逆”;当西方传教士在琉球定居的时候,清宣宗训示“佛(法)英二国,不应扰我属国”“若不为之弭止惊扰,殊无抚驭外邦外藩之意。”这反映了(     

    A.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B.清朝有效维护了宗藩体系

    C.清政府未能主动应对变局

    D.中外爆发战争的根本原因

  • 20、中共“一大”代表的李达曾说:“1921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方向)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1921年中共

    A.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B.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 21、我国古代选官发生了从早期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世族成员担任,到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再到后世“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的变化。由此可知(     

    A.古代吏治越来越清明与高效

    B.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彻底扭转

    C.古代选官愈加注重公平公正

    D.科举成为后世唯一的选官制度

  • 22、五京制度源于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说“和“东,南、西、北、中”的“五方说”。辽朝创建了五京制度,五京分别为上京、中京、南京、东京、西京。其中上京和中京主要位于草原地区,上京为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中京为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这可用以说明(     

    A.儒家文化在草原地区普及

    B.辽朝中央集权程度较弱

    C.南北面官制影响都城建制

    D.辽朝的汉化过程的推进

  • 23、1924年11月25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民众欢迎会的演说中讲到,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租界之内,大多数做生意的是中国人,纳税的是中国人,劳动的也是中国人,……他们居然反客为主,在中国的领土之中组织一个政府来加乎我们之上,我们人民不敢过问,政府不能管理……所以中国现在不只是全殖民地,比全殖民地的地位还要低一级。孙中山讲这段话的意图是(     

    A.号召国人打倒列强除军阀

    B.争取国际力量支持收回国家主权

    C.表达民族危机加深的愤慨

    D.呼吁国共合作以推动北伐的开展

  • 24、北宋废除了过去工商之家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规定。到了南宋,任何人,只要没有触犯法律的前科,身上没有残疾,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些变化(     

    A.实现了社会成员的平等

    B.表明了抑商政策的废除

    C.有利于门第观念的淡化

    D.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领________,改南京为________,定都于此

  • 26、皖南事变:

    (1)此时国民党_______抗战,_______倾向日益增长。

    (2)_______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引发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刘亚子等的抗议。

    (3)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_______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_______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_______根据地。

  • 27、19世纪50年代中期________________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两党________,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 28、秦朝确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在中央机设置三公九卿制度。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近代思想与社会的变迁

    根据提示,完成“15-20世纪的世界历史演变”时间轴

     

     

  •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夜,日本________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________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________抗战的开始。次日晨,日军占领________。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________

  • 31、欧洲________不断发展,而________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1)中国仍然停留在________________统治依旧顽固。

    (2)自给自足的________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

    (3)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________,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4)社会________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 32、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

    (2)经过

    ___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黄海战役中________________为国捐躯,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失去了指挥权;1895年________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②条约:签订《________》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设厂。影响:马关条约________,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重创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________不屈从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 33、背景

    (1)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________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________________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________

    (2)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________发动起义。

  • 34、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以_______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开始对民主革命进行深入的探索,20世纪2030年代,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驾驭着民主革命的航船在政治斗争中的汪洋大海上乘风破浪。这期间,由于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也由于党在政治上的幼稚,走了不少的弯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获得了哪些经验教训?

    (2)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移,请就这两次转移及其影响加以说明

    (3)从大革命失败到长征胜利,中国民主革命走出了低谷。请予以说明

  • 36、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生动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给人们以奋进的激情和力量。

    (1)中华民族近百年的伟大复兴的历史,最关键的两步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开启“中国新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伟大转折”开端于哪一事件?

    材料二 习近平曾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2)“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先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实行了哪一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认为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 37、军阀割据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 38、秦汉至元朝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 39、什么叫“郑和下西洋”?其目的和影响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