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8年,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大力推广白话文。胡适的倡议
A.拉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
B.推进了民主共和观念形成
C.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废除私有制”。同时规定,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反映了( )
A.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B.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中共立足国情作出决策
D.中共不认可苏俄道路
3、下图为《扩大红军》宣传画,反映了福建宁化苏区广泛开展扩红支前突击运动,广大苏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的场景。此举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深入
B.巩固土地革命成果
C.促使长征转危为安
D.支援敌后抗日战争
4、红军长征途中,在西南地区留下不少灵活简洁的标语口号:
地区 | 宣传口号 |
广西龙胜县 | 共产党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治、解放弱小民族的! |
四川省阿坝藏区 | 遵从回番民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信仰自由! |
贵州省镇远 | 苗民们,不要怕,红军保护苗人,主张苗人汉人一律平等,不准哪个压迫苗家! |
上述口号( )
A.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B.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革命
C.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赋予了少数民族以平等的权利
5、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原理,以为智育之原本”。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
A.批判传统文化
B.推行维新变法
C.发起民主革命
D.推动思想启蒙
6、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串联这三大历史事件,可以体现的主题是( )
A.以推翻旧统治为目标
B.以均贫富为最高理想
C.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D.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7、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①秦朝御史大夫 ②汉朝尚书令 ③宋朝参知政事 ④明朝内阁大学士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8、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是( )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有利于全国各地经济交流
C.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D.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9、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
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牵制中书门下
10、金朝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勃堇征兵,凡步骑之杖糗皆取备焉。金太祖二年,初命诸路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这一制度的完善体现出当时金朝( )
A.君主专制加强
B.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C.治世局面出现
D.借鉴中原先进做法
11、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时,计划先提公款10万两白银,其余大部分资本再凑股成之;在筹建开平煤矿时,确定招股80万两白银作为资本。以此方式进行筹建的企业属于为( )
A.官办企业
B.军用工业
C.民营企业
D.官督商办企业
12、《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13、下图是1894年建平金矿公司发行的股票,该公司由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准开办。据此推断,该公司( )
A.属于洋务企业
B.旨在实现自强
C.固守传统经营
D.实行公私合营
14、下图为19世纪末法国艺术家蒂雷伯格内创作的漫画《世界的朋友》。漫画中三个朋友(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围着“Poudreexplosive”(火药桶)悠然地吸着烟。该漫画意在说明( )
A.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形成
B.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
C.三国同盟威胁世界和平
D.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世界
15、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及其对应的流通区域:黄河中游诸国流通“布币”,东方齐国流通“刀币”,南方楚国流通蚁鼻钱。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中原各国经济相对发达
B.市场管理体系日益规范
C.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D.齐国货币铸造技术最好
16、康熙二十年前后,极少亲信官员开始按照康熙帝的意图给其递交奏折。此后,奏折逐渐成了清代官方文书。这种制度在当时( )
A.使内阁制度走向形同虚设
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提高了军机处的办事效率
D.导致清朝的封建统治由盛转衰
17、良渚古城遗址的古城内仅池中寺一地,就埋藏有10万千克炭化稻谷,但古城内却并未发现稻田遗存。这些稻谷,极有可能是在古城外种植,并通过“税收”的方式集中至此。由此可推知,良渚文明( )
A.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
B.已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C.社会生产分工较为明确
D.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18、敦煌飞天壁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艺术形象。它融合了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等多种元素,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形成这种艺术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雕刻技术的进步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绘画技术的精湛
19、下面是某高一学生在学习秦朝历史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公元前 230—前 221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
A.秦统一的背景
B.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C.秦统一的过程
D.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20、清初的票拟和明朝不同,不是阁臣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采纳的,而是阁臣揣摩皇帝的旨意起草谕旨,不可丝毫专擅。这一变化反映了清初(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中枢机构的异变
C.盛世局面得到保障
D.官僚机构被控制
21、下表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时期 | 领导阶级 |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 重大斗争 |
19 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 |
20 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A.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B.反封建求民主的尝试
C.近代思想启蒙的潮流
D.天朝上国统治的崩溃
22、明后期至清中叶,民间出现了大量侧重于孝行、贞节烈女、乐善好施、诚信、知恩善报等内容的小说。这些小说的流行( )
A.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B.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C.呼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D.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23、图1、图2是南北时期的两幅图画,它们揭示的时代特征是( )
图1 |
图2 |
A.国家分裂
B.盛世繁荣
C.文化开放
D.民族交融
24、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南下的主要原因是( )
A.士族裹挟
B.躲避战乱
C.移民垦边
D.开发江南
25、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________的局面。
26、背景
①1927年6月,日本首相________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②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________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27、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这次革命推翻了________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________,建立________,传播了________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________,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辛亥革命局限: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________、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科学的________;没有能够发动广大民众;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28、同时,新中国取消________在中国的特权
29、不同的统治方式
请将下列古代文明区域与其早期曾出现的通知方式一一对应(请填写表中数字)
古代文明区域 | 统治方式 |
A.两河流域 | ①法老至上 |
B.古代埃及 | ②君主专制 |
C.古代印度 | ③城邦制度 |
D.古代希腊 | ④种姓制度 |
E.中国商朝 | ⑤内外服制度 |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3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家之口( )
31、完成下列填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地主阶级
a.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开办译馆,编译书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在《 ______ 》一书中提出了“ ______ ”的思想。
b.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领导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资产阶级
a.维新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 ______ 》,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 ______ 制度。
b.革命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建立(__________)阶级共和国,即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制度。
c.激进民主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高举(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旗帜,主张深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__________)主义。
32、国共合作
背景 | 中共(必要性) | ________ |
国民党(可能性) | ________ | |
共产国际(外力) | ________
| |
实现 | ________ |
33、明朝中期, _______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_______”为核心的理论,形成_______。
(1)“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_______”,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2)陆王心学强调______________,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_______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色彩。
(3)陆王心学带有______________倾向。
34、_____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_____,定都________,是为隋文帝。______年,隋灭____,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
35、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变动主要有哪些不同?
36、17—19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请回答:
(1)列举近代四国在资本主义政体确立过程中制定的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献,并说明这些文件分别规定了怎样的政体?
(2)德国和其他三国的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37、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
38、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有哪些?
39、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
(3)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