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串联这三大历史事件,可以体现的主题是( )
A.以推翻旧统治为目标
B.以均贫富为最高理想
C.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D.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2、红军长征途中,在西南地区留下不少灵活简洁的标语口号:
地区 | 宣传口号 |
广西龙胜县 | 共产党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治、解放弱小民族的! |
四川省阿坝藏区 | 遵从回番民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信仰自由! |
贵州省镇远 | 苗民们,不要怕,红军保护苗人,主张苗人汉人一律平等,不准哪个压迫苗家! |
上述口号( )
A.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B.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革命
C.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赋予了少数民族以平等的权利
3、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承袭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
B.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C.适应了少数民族统治的需要
D.都是兵农合一制度
4、周幽王宠爱褒姒,废掉了原配申后及其子宜臼的太子位,而以褒姒及其子取而代之。被废的宜白不得已出奔其母舅之国申国。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下。据此,西周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周幽王( )
A.实行内外服制
B.推行了分封制
C.破坏了宗法制
D.强化礼乐制度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职务的3人由民主人士担任;政府委员中的非共产党人士几乎占一半;政务院从总理到正副秘书长的26人中,非共产党人士就占了14人。其他各部、委、署、院领导人中,非共产党人士约占1/3。这种人员的构成体现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B.中共与民主党派平等参政议政
C.新中国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6、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距今已有2800至4500年历史,该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风格与黄河流域夏、商的文物风格具有相似性。如图分别是三星堆出土的铜尊和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尊,据此可以推断( )
A.商朝礼乐制度影响四川地区
B.古代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发达
C.当时部落联盟之间战争频繁
D.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
7、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神情。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
A.社会风气走向颓废
B.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C.士族生活腐朽奢靡
D.佛教文化成为主流
8、下图为《西北文化日报》对某一事件的报道。该事件( )
A.标志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B.使国民政府继续推行不抵抗政策
C.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有利于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9、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并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华佗
B.《伤寒杂病论》——孙思邈
C.《本草纲目》——李时珍
D.《神农本草经》——张仲景
10、甲午战后,植物油出口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异军突起。1898年跃居出口商品的第七位,1913年居第九位,1918年居第二位,1919年至1937年间,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仍在上升。这现象体现了中国( )
A.植物油生产技术得到显著提高
B.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逐渐加深
C.扭转了对外贸易中的入超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获有利条件
11、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
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B.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D.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1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改变这种状况,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 )
A.福州船政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上海机器织布局
13、《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和一场战役有关,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4、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国11次,朝晋国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周王室地位衰微
C.周天子依附听命于诸侯
D.鲁国与齐晋结好
15、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政治和爱国的大罢工,工人的目的不是要求加薪或改善他们的待遇,而是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这反映了当时( )
A.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B.中共中央凝聚人民力量
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6、鲁国大夫季桓子明目张胆地观赏专属于天子的“八佾之舞”。孔子看见此状直呼“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其出发点是( )
A.顺应变革潮流力促发展
B.活跃思想引起争鸣
C.维护周礼以巩固旧的统治秩序
D.明理以扩充善性
17、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下表是山西张庄在运动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判断,此运动( )
| 1944年 | 1947年 | ||
| 人口比例(%) | 人均亩数 | 人口比例(%) | 人均亩数 |
地主 | 4 | 17.4 | 0.3 | 3 |
中农 | 40 | 6.4 | 35.5 | 6.2 |
贫农 | 46.8 | 3.0 | 63 | 5.5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D.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18、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地区(今天河南兰考地区),并立盟约规定:诸侯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这一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万邦并立、王位禅让
B.天下归嫡、贵贱有序
C.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D.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19、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指出,绝对不许重复1931——1934年对资产阶级经济成份所采取的政策——过高的劳动条件,过高的所得税率,不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为目标,而以片面的所谓劳动者福利为目标。这旨在( )
A.明确党的阶级属性
B.保障解放战争胜利
C.转移党的工作重心
D.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0、宋代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四监司,分别是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旨在( )
A.解决积贫积弱
B.抑制武将势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中央集权
21、子贡被认为是儒商鼻祖,得到鲁、卫等诸侯国君的敬重。有学者认为,子贡是借助了孔子弟子的身份,并恪守忠恕理念,构建起广泛的人脉,才形成了遍布四方的商业网络,以致“家累千金”。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当时( )
A.儒家思想广泛用于商业
B.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质变
C.重商主义观念开始兴起
D.义利价值观得到较好统一
22、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
A.开眼看世界
B.实业救国思潮
C.中体西用
D.新文化运动
23、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宙斯、雅典娜等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由此可见,亚历山大( )
A.提高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程度
B.热衷于传播希腊文化
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专制统治
D.催生了希腊人文精神
24、宣政院是一个常设的中央管理机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族地区军民政务,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立,长官由帝师(藏族)重臣(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贵族担任。该机构的设立( )
A.践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B.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排斥汉人造成民族矛盾激化
D.牵制中书省形成权力的制衡
25、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以外, 也是“雄富冠天下”。
26、在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________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7、表现
(1)________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________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8、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声东击西,_______赤水,使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在巧渡_______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29、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________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30、为了________,洋务派创办了一批________的________工业,如________、________、天津机器局等
31、外交理念:中国追寻_________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①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__,构建整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②深化同______关系。③中国与_____形成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④中国同_______之间也相互增进了了解,加强合作。
32、秦唐帝国中央集权制度
(1)完成下列空格
(2)从秦到唐的中央集权示意图之,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3)君权和相权始终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一对主要面矛盾,其他朝代还有哪些削弱相权之措施?
33、手工业进步:明朝中后期,南方部分手工业行业中出现_______________;(工场、雇佣)
34、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______,但未能达到鸦片合法化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______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借口:“______”事件和“______”事件
(3)过程
①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英法
②美俄以______人面目出现。帮凶:美俄
③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______。10月,抢劫、焚毁______后,进入北京城。
(3)结果
①签订《______》和《______》: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______合法化。
②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的《______》,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5、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36、南朝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37、国家治理
(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杰出帝王在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将下列政治作为与相应的帝王匹配。(填写字母)
A.创设郡县制度 B.采取“无为而治”政策 C.统一女真,建号大金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E、遣文成公主入藏 F、设立军机处,商议军情
G、派遣郑和下西洋 H、实行推恩令 I、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J、凿通京杭大运河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武帝: 隋炀帝: 宋太祖:
唐太宗: 明成祖: 努尔哈赤: 康熙: 雍正:
(2)任选一帝王的作为,简述其意义或影响。
38、三国是指哪三国?定都在何处?
39、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自秦帝国建立后,历代王朝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边疆管辖,促进民族融合。按主题“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完成表格(填写数字1234等)
①雅克萨之战
②宣政院印章
③十三行遗址
④西域都护府复原图
⑤步辇图
⑥伊犁将军府
⑦平定郑氏政权
⑧金瓶掣签
⑨粟特人形象的唐代陶俑
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西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促进西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
|
不符合主题的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