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为作者观点提供最主要依据的是辛亥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结束了封建帝制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2、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洋务新政( )
A.以推动技术进步为主要目标
B.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
C.以购买外洋器物为主要手段
D.以培养新式人才为主要任务
3、有学者称:“(元代)从‘文人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演变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一种抚琴对弈、佐诗人画的雅物转变为百姓日常生活饮食中离不开的一项元素”,这一转变( )
A.反映出茶饮风尚的世俗化
B.推动市民生活方式的普及
C.得益于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D.使茶叶成为主要的农产品
4、辛亥革命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权的呼声与改革高涨一时,但大多女子很快又回到传统的老路上,依附别人或充当婢、妾,受其压迫。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封建伦理对女子的束缚
B.新的经济基础尚未确立
C.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D.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5、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转移
B.主流思想变化
C.中央集权加强
D.人口数量增长
6、1981年6月,中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其中第四条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在农业上要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管理水平的实际出发,建立中国独具一格的农村合作经济体制”。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农民生活水平已有了显著改善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全国推广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因地制宜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7、《宋书》中关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有这样的描述:“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东晋南朝时期开发江南地区所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产品增加
B.纺织、矿冶、陶瓷等手工行业有明显进步
C.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
D.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8、以下是史料记载的宋代体育娱乐活动情况。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
运动项目 | 史料记载 |
相扑 | 《梦粱录》:“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摽手之资。” |
马球 | 《东京梦华录》:“琼林苑宴殿南面有横街,牙道柳径,乃都人击毬之所。” |
捶丸 | 《捶九》:“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
A.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
B.体育运动备受政府重视
C.农民阶层的生活状态
D.崇文尚武思想受到推崇
9、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竟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这反映了( )
A.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C.抗日战争将取得最终胜利
D.国民党军队毫无军事优势
10、荀子强调“称情而立文”,认为礼法制定应当以情文统一为根本原则,以成就道德人格为终极目标,而反对独立于礼的“法”。强调道德自觉意义上礼与法的统一。由此可知,荀子主张( )
A.制定法律要符合国情
B.“重法”以“隆礼”为前提
C.确立社会的道德规范
D.人性本善、加强教化
11、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可作为上述观点佐证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结束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C.实现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愿
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12、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是说官员一经皇帝任命为考官,必须立即锁宿。锁院期大约五十天左右,考官不得回家,不准见亲友或与院外臣僚交往。锁院制的实行( )
A.使官员文化素质提高
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
C.使选官制度趋于公平
D.集中了选拔人才的权力
13、唐朝学者韩愈注重儒家基本理论的建设,借鉴佛家注重禅定修习来提高精神境界的方法,从《礼记》中发掘出相关道德的修养方法。这表明儒学( )
A.主张格物致知
B.具有一定包容性
C.影响佛教思想
D.丧失了正统地位
14、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15、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邺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魏所受汉传国玺’。”另据考古发现,北魏迁都洛阳后其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治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C.统治者注重强化政权的正统性
D.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16、在非洲,古代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当时阿克苏姆王国是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最强大的国家,其版图一度包括今天埃塞俄比亚北部、苏丹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大片土地。据此判断,阿克苏姆文明( )
A.深受伊斯兰文明的影响
B.与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同源
C.继承和发展了埃及文明
D.应该具有混合型文明的特征
17、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有人称之为国民大革命。被称为“大革命”主要侧重于( )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领导力量的先进性
C.道路选择的正确性
D.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据此可知,党在新时期的迫切任务是( )
①发展社会经济 ②改革生产关系③建立先进制度 ④推动思想解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据统计,在东晋权力中心的录尚书事、侍中、中书兼令、尚书令仆等职位中,任官者162人次,其中士族127人次;荆、扬、徐几个重要都督区的都督,也基本上由当权士族担任。由此可知,东晋时期
A.举贤不及士族
B.士族把持政权
C.专制皇权巩固
D.权力重心下移
20、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外交关系继续存在”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21、中国古人基于对自然灾害特点、农业丰歉周期变化的朴素认知,提出设立常平仓、义仓、社仓等,提前仓储积谷,并通过“籴”“粜”等措施调节粮食资源以缓解灾荒时的粮食短缺问题。 这些措施( )
A.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
B.适应了农耕社会需要
C.保障了粮食稳定供应
D.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
22、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
A.民族差异的消失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民族习俗的趋同
D.民族布局的改变
23、西夏文(如图),又名河西字、番文等,是元昊命人参照汉字的“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等),采用合成法创制的记录党项语言的文字。据此可知,西夏文字( )
A.借鉴模仿汉字字形
B.加强了西夏的统治
C.是民族沟通的工具
D.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24、中国先民将黏土制作成坚固的陶器,下图是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稻穗纹敛口钵”局部), 钵体上绘画的是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稻谷沉甸甸的以致稻穗“弯了腰”。这反映了
A.水稻种植技术始于长江下游地区
B.陶瓷制作是河姆渡人的主要生计来源
C.中国先民对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D.农业是南方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基础
25、中国
(1)政治:仍停留在封建社会,______统治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______是主要生产方式。
(3)科技:非常落后。
(4)军事:作战能力低下,武器主要是______。
(5)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各地______此起彼伏。
26、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27、法国竞选议员的活动如火如荼之际,维克多自豪的说,他的祖辈在14世纪的时候就以贵族的身份参政了,当时的机构是________。
28、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__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________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________。
(2)1914年5月公布的《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
(3)同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________。
(4)________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年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力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________”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29、
人物 | 时代 | 思 想 |
陆王心学 | 明朝中期 | 其核心的理论为_________。陆王新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________色彩 |
李贽 | 明朝后期 | 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________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 |
黄宗羲 | 明末清初 | 严厉抨击 ______________,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________ |
顾炎武王夫之 | 明末清初 | 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顾炎武提出_________________ |
30、徐继畲的《________》是中国近代________
31、过程
(1)召开新政协会议
①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________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②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几个重要文件。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开国大典: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正式成立。
32、646年孝德天皇开始_________经过半个多世纪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33、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________,________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
34、中共一大
(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出席会议的除________、董必武、李达等________名代表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________一艘游船上进行的。
(2)内容:①大会通过的纲领,首先确定了________这个名称。
②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________,建立________,实现________和________
③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任书记
(3)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________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________
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________,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________,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________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________
35、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6、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
37、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的盛世和朝代。
38、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39、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经过、签订的条约以及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