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与该歌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南京保卫战
2、明清之际,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题名冠以“待访”,类似的有李贽书称《藏书》《焚书》,唐甄书称《潜书》。这反映出( )
A.民权思想缺乏市民阶层的呼应
B.进步思想在近代前夜深受压抑
C.封建士大夫对现实的普遍不满
D.文化的高压导致文人明哲保身
3、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地区(今天河南兰考地区),并立盟约规定:诸侯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这一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万邦并立、王位禅让
B.天下归嫡、贵贱有序
C.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D.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4、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长沙人刘蜕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铉特地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就是“破天荒”典故的来历。由此可见,当时长沙地区
A.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B.学子被特准参加科举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社会价值取向被影响
5、下图为某同学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采用的材料。该图片可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日本蓄谋已久
B.中国失败原因
C.日本军力强大
D.中国政府腐畋
6、下图为伊斯兰国家出版书籍中科学类著作的占比。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拜占庭帝国鼎盛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C.文艺复兴的推动
D.阿拉伯帝国的发展
7、明清时期,就全社会来看,占据压倒优势的经济是( )
A.农业多种经营
B.开设工场
C.工商业市镇经济
D.小农经济
8、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施政方针或指导思想。以下文件内容出自(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 |
A.《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1936年8月,毛泽东在一封电文中指示:“目前阶段(对蒋)实行他不来攻,我不去打;他若来攻,则一面坚决作战,一面申请议和。”毛泽东作出这一指示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B.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国民党抗战态度的转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0、如表是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支援国内抗战的情况统计表(部分),对此如表解读合理的是( )
时间 | 项目 | 数目 |
至1940年 | 抗日救亡团体 | 2000多个 |
至1940年 | 捐献物资 | 217架飞机,坦克27辆,卡车数百辆 |
至1940年 | 捐献医药物资 | 救护车1000多辆,输血1750立方公升,药物无数 |
1937—1941年 | 侨汇 | 55.7亿元(法币) |
1937—1945年 | 捐款 | 50亿元(法币) |
1937—1945年 | 购买政府国债 | 11亿元(法币) |
1937—1945年 | 回国参军参战 | 4万余人 |
A.国际援助在中国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各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障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11、《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 )
A.三权分立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主张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重农抑商的主张
1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结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观点属于(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明清儒学
D.近代西学
13、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给英国公使阿礼国的节略中明确提出:中外“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 )
A.放弃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B.民族意识和主权意识增强
C.强调改革政治制度的意图
D.反对与列强协商解决问题
14、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 )
A.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B.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C.具有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D.将血缘关系作为政治纽带
15、下图为辽代南北面官制示意图,这一官制的特点为 ( )
A.因俗而治
B.民族歧视
C.削弱地方
D.兵民一体
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与人民利益的需求,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外交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外交政策成熟
B.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是突破口
C.20世纪80年代,坚持对话结盟的战略
D.十八大以来,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17、荀子说:“故人君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商鞅说:“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上述主张的共同目的主要是
A.恢复社会经济
B.实现国家统一
C.建立稳定秩序
D.保障百姓利益
18、据《宋史》记载“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说明宋代( )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权力制衡机制日益完善
C.冗员现象日趋严重
D.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19、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
C.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
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
20、自1979年起,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签订协议,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企。可口可乐成功进入中国主要得益于( )
A.中国政策的转变
B.中美建交的便利
C.营销策略的成功
D.人民群众的需求
21、如图为我国古代某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此朝代为(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2、1902年,梁启超《新史学》问世,主张要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的主张旨在( )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B.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D.倡导反清的武装起义
23、1876年,沈葆桢在中国台湾创立基隆煤矿,矿务局盲目抬高煤价,致使上海市场为日本廉价煤所夺。局方还一味坚持原价,宁可“坐视上等之煤渐化为次等,次等之煤再化为下等,下等之煤,一火自焚,不值一钱”。此事例可用来说明洋务企业( )
A.产品的生产与市场脱节
B.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C.阻滞了中国近代化潮流
D.缺乏市场化经营意识
24、原始社会后期,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男女体能差异日益扩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男子制造工具能力增强
D.男女成员贫富分化
25、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________年。
26、划分势力范围
(1)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________租旅大,________租威海卫,________租胶州湾,________租九龙,________租广州湾。
(2)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________和________。
27、藏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___________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28、_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1)林则徐面对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________》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
(2)________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________》一书
A.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________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B.魏源在书中提出了“________”的思想。
(3)福建布政使________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
A.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________》一书
B.《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________著作。
29、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________实施
30、“三国干涉还辽”
(1)《马关条约》签订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干涉还辽”,________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________两白银“赎辽费”。
(2)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________银行团、________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31、南宋与金军多次战争,最终在________年与金订立________和议。以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一线划界,________对________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________”
32、________运动是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的
(1)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________民众。
(2)以“________”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________、________很多州县农村。
(3)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________等,对义和团采取________的举措。
33、早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组织就有约束氏族部落成员的严格禁忌与习惯法。氏族部落转化成国家之后,________逐渐取代习惯法,成为各国统治者维系自身统治的有力武器。其中以罗马法最为完备,历史影响最为深远。
34、宋金和战
(1)背景
①1127年,北宋被________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史称“________”。
②南宋建立:北宋康王________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2)表现
①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________”战绩卓著
②宋高宗和宰相________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后来,将岳飞杀害。
③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________。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_____”
35、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2)五四运动前后,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
(3)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7、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38、陆王心学的形成的背景和具体主张是什么?
39、原始社会组织
(1)原始社会组织划分为哪些阶段?
(2)什么叫母系氏族社会?
(3)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