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0年陈衡哲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她曾在一篇英文杂文中谈到:“现代中国女人不仅仅是一个西化了的人,而且是一个既利用现代世界提供的种种机会发展人格、又从她的祖先那继承了独特印记的女人。”这说明她( )
A.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期望中国民众人格独立
C.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D.文学创作方面融贯中西
2、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下( )
A.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各等级之间可以相互牵制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有学者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书体时说(它知道稍纵即敛,那样的克制与放纵--克制是放纵的克制,放纵是克制的放纵。亦有飒爽之姿,亦有缠绵之态,点染之余,只觉得生活是这样小桥流水、绿雪诗意。”该学者所述的书体是( )
A.篆书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4、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篮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表明( )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迅速
B.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C.中国大地出现邦国林立局面
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图2中的图片所反映的时代,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 ②《步辇图》 ③《史记》 ④京剧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6、先秦时期有学派提出“节俭”“尚贤事能”“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等思想,这个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7、《史记·秦本纪》一篇“求贤令”记载“……寡人(注:孝公)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由此可佐证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孝文帝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戊戌变法
8、下列概念中命名方式不同的是
A.西周、东周
B.北宋、南宋
C.前汉、后汉
D.西晋、东晋
9、关于“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习近平形象地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这说明“一国两制”的核心内涵是 ( )
A.优先保障两种制度
B.建立大国特色外交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维持和平统一方针
10、下表为某同学搜集的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战争的简介。这些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战争 | 时间 | 简介 |
赤壁之战 | 公元208年 | 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以弱胜强,大破南下的曾军,曹操被迫退守北方,天下三足鼎立雏形形成。 |
淝水之战 | 公元383年 | 东晋军队在淝水击败拥有绝对优势的北方前秦(氐)军队,前秦王朝走向分裂,东晋则将战线推至黄河以南。 |
梁武帝北伐 | 公元505年 | 梁武帝组织了南朝规模最大的北伐,先胜而后败,最终与北魏(鲜卑)边界维持在淮河一线。 |
隋灭陈之战 | 公元588年 | 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过长江,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了三吴、岭南等地区。 |
A.统一是历史的发展潮流
B.大一统观念已深入人心
C.民族矛盾加剧社会动荡
D.战争谋略的重要性凸显
11、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12、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很不方便。当时采取的解决办法是( )
A.印制交子
B.增加铜币
C.发行银元
D.官铸货币
13、《史记·周本纪》记载:“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内外服制
D.分封制
14、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重新划分国、地财政税收,将盐税、海关税及内地税、烟酒税等划为国家税,将田赋、契税、屠宰税等划为地方税。1941年6月,国民政府决定将原属省级财政收入的田赋、营业税等均纳入国家税。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服务于民族战争需要
B.中央集权制度遭受破坏
C.蒋介石强化独裁统治
D.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15、下图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
A.体现了南方文化知识普及程度高
B.反映了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趋同
C.表明人才比重失衡贯穿始终
D.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6、下图是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身上标着“China”的人一半身子已被一只身上标着“JapGrab”的老虎吞下,他跟老虎比划着,说“好啦,我同意,不过只能吃到这里!”据此可知,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
A.讽刺不抵抗政策
B.号召国共合作抗日
C.争取国联的调停
D.抗议日本侵占北平
17、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 )
A.三民主义的主张
B.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18、“玄宗之末,版籍浸坏……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制度的实行 ( )
A.消除了社会的贫富不均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
19、有历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在缺少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忽然到来,匆匆催生了民主共和,却不可能为这个崭新的共和国准备下新型的官员和现代公民,仍然上演着皇帝时代为王牧民的官员与千百万草民的旧戏”。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
A.君主专制制度仍留有残余
B.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C.彻底批判旧思想的必要性
D.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变革
20、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在他的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场战争是 (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越南战争
21、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写到:“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这体现出唐朝时期( )
A.书籍印刷业发展繁荣
B.追逐封侯拜爵的社会风气
C.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
D.科举制推动读书风气形成
22、王韬在近代最早提出在中国废除封建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民共主之国”。该主张( )
A.有利于思想启蒙
B.促进了民主共和
C.废除了封建专制
D.开启了维新运动
23、做记载卡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对古代某一机构的叙述。该机构是( )
时间:清雍正年间 地点:皇帝寝宫旁边 职能:皇帝直接监督下,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
A.宰相制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24、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料 | 结论 |
A |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 | 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
B | 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 | 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
C | 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 | 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
D | 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 | 已进入青铜时代 |
A.A
B.B
C.C
D.D
25、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1)1937年9月,为阻止日军逼近山西太原, _______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_______大捷。
(2)随后,_______会战历时一个月,是抗战初期_______战场_______最大、_______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11月初,_______失守。
26、___年6月,国民党围攻 ___,全面内战爆发。
27、西夏
(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________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建国:1038年,党项首领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统治: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4)夏金关系:西夏向金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二、金朝入主中原
28、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世宗被誉为小尧舜
29、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起________,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30、以________为代表的阴阳家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
31、谁设内阁?内阁的性质?职权?(P37)
32、国共合作
(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_ 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_____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实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 召开。
(3)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_____ ”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33、请以不同标准,对下列历史人物进行分类。
①徐光启 ②汤显祖 ③王夫之 ④吴敬梓
⑤宋应星 ⑥孔尚任 ⑦曹雪芹 ⑧顾炎武
(1)思想家: ;(2)科学家: ;
(3)戏剧家: ;(4)文学家: 。
34、太平天国颁布的________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35、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36、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你能举出若干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吗?
37、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依据这一科学理论,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法国、俄国和中国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以俄中为例,概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两国革命所选择的不同的革命道路。两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所以,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只要还有党派的时候,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长期共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求大同存小异,这并没有坏处……从种种方面看起来,我们这样的大国,多一点党派去联系各个方面的群众,对国家,对人民的事业,有好处。以共产党为核心,为领导,各党派团结合作,有什么不好?……我们只要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的人,敢于揭露错误、批判错误、改正错误的人,那就不怕监督。越是监督我们,我们越是能进步。
——周恩来在1957年4月20日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重要方针?结合材料三回答执行这一方针的理由。
39、《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