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此次会议( )
A.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B.总结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
D.成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点
2、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
A.彻底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
B.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C.增加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下图是1978- 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4、乾隆五十一年,军机处发现陕西按察使周樽奏报“清查保甲”一折的朱批中,没有涵盖奏折中涉及的全部内容,军机大臣提出讨论意见,并把研究结果拟写谕旨,连同原折一并呈报乾隆帝。这表明清朝( )
A.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B.军机处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
C.康乾盛世走向衰落
D.中枢秘书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5、唐太宗选用人才“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崇文抑武政策确立
C.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6、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故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标志着( )
A.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B.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C.抗日战争彻底失败
D.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
7、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领导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自动的武装起来,实行游击运动,直接对日作战,吸引白军士兵,自动对日作战,共同组织指挥这一行动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脱离和推翻国民党军阀的统治”。这一宣言的提出( )
A.反映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交织
B.适应了当时中国全面抗战的需要
C.表明中共改变了工农武装割据政策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1901年,慈禧太后与朝臣希望在大乱之后迅速举行乡试,以团结士心和恢复清政府权威,而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联合表示反对,迫使清廷同意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举行。该现象反映了清政府( )
A.大力的推行“皇族内阁”
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成功挽救统治危机
9、如图为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描绘的是敦煌地区的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其可以用来研究唐代( )
①绘画艺术 ②河西地区的治理 ③车马仪仗 ④中央官职的设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虎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形。其产生的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况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难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
1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商
B.春秋战国
C.西汉
D.东汉
12、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巨子”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B.中国经济发展独立自主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D.一战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13、下表是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选出来的国家领导人表
主席 | 副主席 |
毛泽东 |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
总理 | 副总理 |
周恩来 | 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邓小平(1952) |
其中有下划线的领导人为党外人士,通过这一表格可以说明新中国当时( )
A.实行人民代表制度
B.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D.新政权得到了巩固
14、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科技成果突出。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出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②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③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④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15、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
①早市、夜市昼夜相连
②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
③“交子”已经出现
④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高中历史课上,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对部分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了下图知识纲要结构。据此可知,该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重要概念 羁縻政策、华夏认同、大一统思想、民族迁徙、互市…… |
一般概念 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册封、和亲、土司制度、都司、戍屯政策…… |
史实 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清朝满蒙联姻…… |
A.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发展
B.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C.中外和平交往基本状况
D.民族政权间的交流交往
17、图1、图2分别是唐代618-755年和756-907年两个阶段的进士籍贯分布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A.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北方急剧衰落
B.经济发展增强了南方政治影响力
C.中国的文化中心已转移至江南地区
D.科举制对江南地区的歧视与打压
18、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国的参战
B.法西斯国家战力不足
C.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团结战斗
D.核武器的诞生和使用
19、有学者在评价清代奏折制度时说:“臣下缄封直达御前……雍正帝每于灯下披览,一日有多至数十通者……又因此等奏折来自四方,同一事有多人具告,如有错谬、虚报,可立时察出,帝即言辞切责,毫不假贷,具折者遂不得不报告真相。”由此可知,清代的奏折制度( )
A.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
B.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C.扩大了政务决策的人选范围
D.有效地加强了君主集权
20、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说明当时( )
A.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所变化
B.国家强化人民公社的控制
C.农民获得产品分配自主权
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21、《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户口)浸坏,多非其实。……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材料表明( )
A.赋税调整为了减轻农民负担
B.土地情况的变化影响国家税收
C.唐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权削弱
22、西周制定了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关系的礼仪体系,各种礼仪均配有相应的乐舞。西周的礼乐制度( )
A.解决了阶级矛盾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传播了儒家思想
D.巩固了统治秩序
23、在非洲,古代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当时阿克苏姆王国是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最强大的国家,其版图一度包括今天埃塞俄比亚北部、苏丹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大片土地。据此判断,阿克苏姆文明( )
A.深受伊斯兰文明的影响
B.与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同源
C.继承和发展了埃及文明
D.应该具有混合型文明的特征
24、明太祖朱元璋说:“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 )
A.废除宰相
B.推行奏折制度
C.设置内阁
D.设立军机处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________年9月,第一届________在北京举行。
(2)大会通过了《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3)大会确立的________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和________制度、________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26、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______”
27、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________。朱元璋就是________。同年,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________在全国的统治
28、时间与人物:________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主持变法
29、中共“二大”:_____________年中共“二大”召开。会议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正为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月________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________。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________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盛大的________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31、宋元城市中,_______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_______,实际上就是早期的_________。
32、_______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______。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______________》。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_______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33、背景
①1908年清政府颁布《________》准备立宪,但因皇族内阁的组织,使许多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②1911年________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34、辽
①________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国号________
②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负责农耕民族事务,________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食物
3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的条件有哪些?(从组织、指导思想和军事基础等回答)
36、1956-1966年,中共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
37、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
38、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是怎样的?(从开始标志、主要阵地和主张思考)
39、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背景是什么?